立秋後,很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俗,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但「貼秋膘」並不是盲目進補。花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古人稱之為「人參果」,而且花生屬平肝潤肺的食物,故立秋後不妨多吃些花生。腸道傳染病是兒童在夏秋之際的常見傳染病,立秋後兒童多吃點花生,能提高機體抵抗腸道傳染病的能力。
如今,美國宇航局將花生定為航天食品之一。因為美國科學家在花生中發現了一種生物活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白藜蘆醇,其含量是葡萄含量的908倍,具有抗氧化和稀釋血液的性能,有助於降低人的膽固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
因此,立秋後適量吃些花生、花生油、花生醬、花生飲料等花生製品有助健康。此外,還可多吃些百合、藕、木耳、枸杞、雞鴨肉、鯽魚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處暑初秋 吞口水也養生
處暑溫差開始變大 容易引發4種疾病
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保健專家提醒說,處暑時節,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公眾要當心乙腦、感冒等疾病的侵襲。
據了解,處暑表示炎熱夏天即將結束。處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仍處在22攝氏度以上,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醫院的保健專家均表示,處暑時天氣開始由熱轉涼,但是這時天氣狀況還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公眾要當心乙腦、感冒等疾病的侵襲。
乙型腦炎為乙腦病毒傳染引起,是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症狀。乙腦的預防主要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即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
另外,這一時節還要預防感冒的發生。秋天氣候多變,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從而挑戰人體的免疫力。
保健專家們還提醒說,處暑時節,氣溫不穩定,早晚溫度低,所以在這時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著涼。此外,這時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天氣乾燥,雨水少,空氣的濕度小,這時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適、鼻燥口乾,所以要注意補水。另外,居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要參加健身活動,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應有規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FDPageBreak}
處暑其他常見疾病列舉:
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帶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
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瓣膜病亦稱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是指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後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秋天天氣漸涼,容易誘發此病。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痔瘡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以及便秘過度使用輕瀉劑等。秋天空氣乾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容易紊亂,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
初秋「梳梳」也可養生
處暑養生:早睡早起 清淡防燥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中醫認為,處暑既熱又燥,人們養生應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則,飲食上也要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