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口味」也是病? 中醫看「換口味」

  1.轉酸:肝膽之熱蝕脾

  中醫認為,肝熱則口酸,大多由於肝膽之熱侵蝕脾臟後形成,而且很多人還可能出現舌苔薄黃、食後腹脹、噁心,甚至出現胸悶肋痛等症狀,這預示著你可能患了胃炎或消化道潰瘍等疾病,最好做全面的胃部檢查。

  2.轉甜:脾熱酶的分泌異常

  一般來說,脾熱口甘,因此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調所致。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可導致各種酶的分泌異常,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的味蕾而感覺口甜。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唾液內糖分亦升高,也常會出現口舌發甜。

  3.轉苦:肝膽濕熱或胃熱

  口苦的人大多因為濕熱引起,多見於肝膽濕熱和胃熱,一般是由於膽汁反流造成,因此首先應檢查胃和膽囊有沒有問題;部分喜歡夜宵的人或過食辛辣食物也會出現膽汁反流造成口苦;而老年人因為胃動力差,也容易出現口苦。

  4.轉辣:肺熱或胃火上炎

  口中有辛辣味或舌體有麻辣感的人多為肺熱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及長期低熱者,大多還伴有咳嗽、咯痰黃稠、舌苔薄黃等症狀。

  4.轉咸:虛火上浮、腎陰不足

  口咸與腎有關,大多是腎陰不足、虛火上浮造成的,有的還伴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頻長等症狀,多見於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或口腔潰瘍等病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金銀花去熱痱 10種家中必備中藥

  現在的人,家裡一般都有個小藥箱,裡面放著一些治頭痛發熱的常用藥,或者還有一些藥油之類的,以備不時之需。

  生薑 說到常備藥,當然要首推生薑。生薑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

  比如家裡人淋雨受涼了,噴嚏連連的,此時我們完全可以不用給他服什麼治感冒的西藥。只要切幾片生薑,加點紅糖煮水給他喝,保管他馬上就變得生龍活虎的。

  生薑還有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作用,就是止嘔能力。大多數的嘔吐,尤其是妊娠嘔吐,一杯生薑汁(或煮姜水),就能讓人「緩過來」,既有效又安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生薑較溫,平時陰虛內熱體質的人不宜使用。

  山藥 又叫淮山,它味甘性平,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作用。

  小孩子脾胃虛弱,老是沒胃口吃飯,而且還時不時腹瀉,平時多讓他吃點山藥就最好不過了。山藥對老人家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氣促,腎氣虛引起的腰酸腿軟、夜尿較頻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山藥的特點是藥性平和,可作為食品長期食用(煲湯、煮粥,味道都很不錯)。

  對於病後身體虛弱,需長期營養調補的人來說,山藥更是「質優價廉」的補品。即使是平時「虛不受補」的人,進食山藥也不會出現「熱氣」的情況。

  薏米 又叫薏仁米、苡米、苡仁,它味甘、淡,性微寒,有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的作用。

  嶺南地區濕氣較重,所以大家可以用它來煮湯,幫助祛濕。要注意的是,薏米雖然有健脾作用,但它畢竟偏涼,所以平時有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

  西洋參 又叫花旗參,它味苦、微甘,性寒,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作用。

  熬夜後,覺得口乾目眩、咽痛咳嗽?一杯西洋參茶就可以讓你口舌生津啦。不得不說的是,西洋參性寒,脾胃虛弱的人是不宜多吃的,否則它不僅不能補養身體,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阿膠 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作用。

  手術(外傷)大出血後,甚至月經後,吃點阿膠就能馬上給你補血了。另外,阿膠對各種出血,尤其是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阿膠性黏膩,脾胃虛弱的人服用後,可能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

  陳皮 味辛、苦,性溫,有理氣、調中、祛濕、化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引起的胃痛、噯氣、噁心、嘔吐等。老是咳嗽,痰液稀白稀白的,用陳皮泡水喝也是很有化痰止咳作用的。

  菊花 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的功效。

  熱傷風、肝火盛引起了頭暈頭痛、目赤腫痛,泡杯菊花茶喝喝就好了。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就不細說了。

  金銀花 味甘,性寒,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

  金銀花和菊花性味有點相似,但它有更好的解毒作用。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用金銀花煎水代茶喝,不消一日,症狀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盛夏,孩子一身的熱痱很是可憐,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藥水,在那些長痱子的地方反覆擦洗,一天之後,你就可以看到痱子沉了下去。除了痱子,對其他的癰、瘡、癤腫等,金銀花水一樣有效。

  丹參 味苦,性微寒,有活血化淤、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作用。

  中醫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指有活血作用的四物湯)」之說,可見丹參的活血效果非常好。丹參可用於冠心病、腦梗死後遺症等疾病的長期調理治療,對於血淤引起的痛經、腹痛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谷芽和麥芽 兩者均味甘性平,都有消食和中的作用,對於食滯、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療效,所以兩者多一齊使用。

  兒童消化不良,用谷芽和麥芽煮水代茶飲,一方面能迅速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對孩子的身體沒有損傷,何樂而不為?

  谷芽和麥芽還有回乳的作用。婦女斷乳時,用它們煎水服用就可以了,哪裡還需要「勞煩」激素來退乳!

    編輯推薦:

    泡藥勿超30分 專家支招煎中藥

    是藥三分毒 中醫教你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錢」也是一味中藥?

常見的藥物過敏誤區

  自己對什麼藥物過敏,很多人都心中有數,但原來一些以前用過的藥物,再用的時候也可能會過敏,部分中藥也可以引起過敏等,卻並不是人人都清楚。

  誤區:用過的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易被人忽視的是,以往曾用過或經常用但從未引起過敏的藥物也可能引起過敏。再者所用藥物的廠家不同、同一廠家所生產藥物的批次不同(藥物內所含雜質不同),這些都能成為引發過敏的誘因。所以,青黴素之類的藥物沒有連續用藥而再用時,都必須重做過敏試驗。

  誤區:藥量小就不會過敏

  這是將藥物過敏與藥物毒副作用混為一談。藥物的毒副作用可通過減少用量而減輕,但藥物過敏反應的決定因素是藥物本身,與劑量無關。例如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者,臨床上常採用小劑量分批註射,但事後絕大多數人均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過敏反應。有的患者即便是聞到青黴素的氣味也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誤區:過敏反應發生在用藥時或用後不久

  藥物過敏反應不只發生在用藥當時,有些藥物過敏反應是有潛伏期的。如一些藥物可能在幾個月,甚至若干年後才發生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過敏反應。常見於治療糖尿病、甲亢或痛風的藥物;痢特靈引起的過敏反應,不少就發生在用藥後20餘天。

  誤區:中藥不會引起過敏

  有人認為只有西藥才會引起過敏,中藥不會過敏。誠然臨床引起過敏反應者以化學合成藥物為多,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抗毒素與血清、鎮靜催眠藥等。然而,有些中草藥亦可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發生休克、剝脫性皮炎等。近年來報道較多的有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等中成藥,其過敏表現以蕁麻疹和固定藥疹最常見。

  誤區:過敏反應都會即時發生

  藥物過敏反應不只發生在用藥的當時,有些藥物過敏反應是有潛伏期的。如一些藥物可能在幾個月甚至若干年後才發生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過敏反應。常見於治療糖尿病、甲亢或痛風的藥物。

  誤區:出現過敏反應停止用藥就行

  發生過敏反應停止用藥只是首要措施,同時還應加強觀察,根據病情進行對症治療,並應囑咐患者多飲水,以利於患者從小便中迅速排出殘存藥物。必要時還需要大量輸液,以加速藥物排出。

  誤區:抗過敏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據文獻報道,常用的抗過敏藥,包括傳統的非那根、撲爾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等,均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誤區:皮試陰性者不會過敏

  皮試陰性者有時也會發生過敏反應。有個患者在連續注射青黴素的第35天後發生過敏性休克。

  誤區:吃藥打針才會引起過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徑用藥也會過敏,如含服、霧化吸入、治療牙病用的內塞藥和充填劑,以及各種造影用的碘製劑,均可能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

讓女人長壽健康的16個習慣

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這句話里既包含女性有著涓涓流水般溫柔的性格,也透露出了女性更加脆弱、更加需要呵護的性別特點。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130萬女性長達13年的跟蹤研究發現,許多疾病的產生與女人的生活方式有著直接關聯。由此,他們給女人提出了16條健康戒律。

中醫看人體排毒周期表是否靠譜

「排毒」被認為是養顏美容、健體強身的有效方法。食物排毒、精油排毒、運動排毒、斷食排毒、根據人體排毒時間表排毒……各種各樣的排毒方法都曾風靡一時。那麼人體排毒周期表,是不是真的靠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