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宣洩壓力要找正常渠道


  人際關係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一般來說要多看別人優點,多考慮團隊協作。   

    一位年薪50萬的高級男白領,搶了一輛7萬元左右的二手車來開,而他面對警察交待自己搶車的理由竟是「不知為什麼特別煩躁」,繁重的工作和競爭的壓力使得他身心俱疲,這種疲憊與壓抑甚至已經 
無法用正常的休閒方式來排解。北京同仁醫院心理科醫生許天紅告訴記者,白領、特別是其中的高層管理人員,要承受著來自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找到一個合適的化解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不僅不能起到很好的緩解壓力的作用,還會增加一些其他麻煩,從而使得心理負擔進一步加重,如此循環情況會越來越糟。

  不恰當宣洩會加重心理負擔

  許天紅醫生告訴記者,像上述通過搶車來緩解工作和競爭壓力的白領,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個例,但是他在日常門診中,也經常能遇到一些找不到合適宣洩壓力渠道,從而加重心理負擔的患者。

  許醫生介紹,常見的、不恰當的宣洩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酗酒: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而時間長了,酒量越來越大,對身體的傷害也隨之增加。

  拿家人撒氣:有些人經常為一點小事與家人大吵大鬧,很可能也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但又沒有恰當的渠道宣洩導致。

  高速駕車:有些人希望通過開快車尋求刺激,忘掉煩惱。

  許醫生提醒平時經常有這些行為的人,可能他們已經在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但自己沒有有意識地尋找一個正當的宣洩途徑。但上述幾種宣洩是非常危險的,不僅解決不了心理問題,反而會增加其他麻煩,影響身體健康,從而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

  五大問題加重白領壓力

  許醫生介紹,白領壓力大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經過近10年的觀察,這一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特別是一些高級白領,要承受更多的來自工作、競爭等方面的壓力。許醫生分析認為,目前增加白領壓力主要有5個方面的問題。

  1。工作壓力: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每天早出晚歸、甚至節假日都有干不完的工作。長此下去,壓力必然不小。

  2。人才競爭的壓力:北京匯聚了眾多精英,一些收入、未來發展等都不錯的崗位,當然希望配備最有力的人手,而不斷進入的新人,必然給「老人」帶來一定壓力。

  3。發展的壓力:一些白領位置升到一定程度,再上去就很難了,這時必然要考慮自己的發展,是出國、繼續深造、跳槽,還是繼續幹下去等,這些關係未來發展的問題,很容易讓人產生一定程度的焦慮。而還有不少人一邊工作一邊充電,長時間高強度的運轉,也會讓人有「受不了」的感覺。

  4。感情問題:一些在單位身居要職的白領,家庭或感情生活並不盡如人意。比如有的是大齡但個人問題難解決,有的是面臨離異,也有離異後要重新選擇伴侶,這些都不是什麼令人愉快的問題。來自感情生活的問題,一方面會讓人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另一方面同樣會帶來不小的壓力。

  5。人際關係的壓力:這在白領中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些如教育子女、與老人相處等方面的問題,同樣會給人帶來壓力。

  針對問題進行自我調整

  針對上述問題,許醫生也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建議。

  對於工作要有張有弛,每天最好要擠出一點時間來活動。比如在辦公室,工作一個小時就休息休息眼睛、在走廊里溜達溜達,不要從上班一直坐到下班。下班回家路上最好能走一段,不要出了辦公室就跳上車。許醫生建議最好每天能抽出半個小時與家人一起散步,因為人在散步時會產生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以使人快樂,對情感、體力等恢復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另外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家人溝通感情。

  在面對競爭壓力時,應該明白,儘自己最大努力了就好,不要把目標定得過高,目標越高壓力就越大。不要過多跟別人比,只要跟自己比,有進步就好。同樣,在面臨發展的壓力時,目標也要適當。

  在感情方面要注意,不要等有問題時再解決,這時就晚了。應該在沒有問題時就注意隨時「修補城牆」,不讓問題擴大、累積。如果出現問題,要能做到及時「跳出來」。

  人際關係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一般來說要多看別人優點,多考慮團隊協作。

  許醫生同時提醒企業的管理人員,要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如果只是一味地給員工施加壓力,不顧其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工作效率難以提高。此外,如果企業的管理者、或者部門管理者出現了心理問題,那很可能影響其下屬,使得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降低。

  許醫生也提醒,如果這些壓力自己沒辦法調節,最好及時去看專業心理醫生,一方面接受專業的藥物、心理治療,同時也要配合醫生主動調整自己的心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新人怎樣擺脫「厭班症」

如今,一些工作單位的職場新人在畢業一兩年後仍未從心理上真正「畢業」,他們懷念大學時代的美好生活,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對職業前景焦躁不安……專家指出,面對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職場新人應積極調整心態,擺脫「厭班症」。

  初涉職場意氣風發

  「一想起要上班,我心裡就厭煩得不得了,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上班的苦惱啊?」上班沒多久,年僅25歲的娟子就產生了「厭班症」,而幾個月前她剛剛開始參加工作。

  去年8月,畢業於某名牌大學的娟子剛走出校門就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大型國企做辦公室文員,而這份工作在娟子看來難度並不是很大,就是每天接收、發送一些文件,偶爾參加一些單位的活動。

  起初,滿腔熱情的她還幾次就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優化工作程序方面,向領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可大都沒有了下文,同時她隱約感到同事對她開始持有一種看法,這讓她十分困惑。

  單調少薪無法適應

  慢慢地娟子開始適應這裡的工作方式,不再過多地說什麼,按部就班地幹著自己的活,這份在別人看來輕鬆的工作,在娟子眼裡卻越發得感到單調和無聊。

  如果僅是工作的無聊,娟子還可以適應,可一個月下來,僅1000多元的薪水簡直是無法忍受,「尤其同學聚會的時候,總要"曬曬工資",同學裡我是最少的,要知道,上學時我的成績一直是班裡的前幾名啊!」

  厭倦上班幾欲跳槽

  有幾次娟子都萌發出「跳槽」的想法,可遭到了家裡人的一致反對。母親總是說自己好高騖遠,「這份在別人眼裡想找都找不到的工作,可千萬不要隨便放棄。」

  工作的單調,同事的不理解,再加上微薄的薪水,這讓娟子怎麼也提不起工作熱情,「反正怎麼幹也是干,也沒人說什麼,不如隨波逐流地混吧,可今後還會是這種日子嗎?」想起這些,娟子就感到迷茫和無助。

  專家支招調整心態

  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醫師姚紹敏認為,每個新人剛剛上班都會有一段「孤獨期」,適應快的人,一個月就能過去;適應慢的人,或許需要半年才能過去。但是,也有一些新人,在經過「孤獨期」的時候,受到來自心靈的阻礙和創傷,產生「厭班症」或其他不良心理。

  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從自身入手,用自己的工作激情感染同事,主動而不急於求成,積極而不咄咄逼人。即使平日總是面臨不感興趣的工作時,也要努力去做好,因為沒有人能夠一開始找到「十全十美」的工作。

  如果是因為對事情不了解而沒有興趣,可以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比如當深入處理枯燥的報表數據時,可能會對相應的電子表格軟體產生興趣。

  如果手頭的工作實在提不起自己的興趣,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那麼不妨換個方式給自己以鼓勵。可以安排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放在自己厭煩的事情之後,你就有做好手頭事情的動力了。

職場「心病」多 應對要有策


  職場上的競爭與角逐,不僅是能力之戰,也是心理之戰。為什麼有些人才華橫溢卻不能笑傲職場?為什麼有些人稍遇挫折就灰心喪氣?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困惑所致———須防職場「心病」纏身!

  現代人的健康標準不再僅是四肢是否健全、生理是否正常,還要看心理是否健康。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競技狀態,是無法實現職業理想的。目前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就業方面的心理疾患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年齡恐慌症」:患者不僅僅是中年白領

  張女士大學畢業即進入外企工作,她的年輕和高薪一向被人羨慕。10多年後的今天,她的心情開始沉重,不得不為自己的前景擔憂。她想到國有企業或機關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幾乎所有的招聘條件都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像張女士這樣因年齡而產生恐慌心理的中年白領不在少數,他們患的就是「年齡恐慌症」。

  患這種症狀的不僅僅是中年白領。現在許多用人單位招聘時甚至要求受聘者年齡在30歲以下,而人才市場每年又有更多的新人湧入,於是有的年輕人也開始擔心自己變老。越是這樣,精神越緊張,心理年齡便在不知不覺中真的變老了。這些人常感覺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躁、無聊和無助的狀態中,自感活得很累。

  對策:「年齡恐慌症」是一個心理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應該堅信,社會上現存的這種不客觀、不科學的「唯年齡論」,總有一天會為之改觀。如果不想坐等到那一天,就改變自己吧,放鬆心情,多學知識,自我「充電」,這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迎來人生事業上的第二個春天。

  職業「迷茫症」:許多人都會經歷的自我發展困惑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至少有四個時期容易陷入「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茫之中:

  第一個時期是14-22歲,這個階段的人承擔著學生與求職者的雙重角色。主要的疑問是:我是誰?我能做什麼?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會經驗。

  第二個時期是22-28歲,這個階段的人已進入工作領域,逐漸了解社會,建立了初步的人際關係網。工作一段時間後,開始重新衡量身邊的一切,如工作環境、職業種類、待遇等與自己的「職業夢想」是否匹配。主要疑問是:理想與現實不相符,我是否要重新選擇?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的發展目標與單位的現狀、提供的機會等不一致。

  第三個時期是28-35歲,這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其才能得到了一定的發揮,正為提升或進入其他職業領域打基礎。主要的疑問是:為什麼這麼多年我一直無所成就?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挫折及對目前工作的不滿。

  第四個時期是35-45歲,這個階段的人開始重新衡量所從事事業的價值,是容易發生職業生涯危機的階段。其主要疑問是:接下去的歲月我應該做些什麼?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有了豐富人生閱歷的他們,對人生的有限與世事的無常有著較深刻的領悟,所以對將來何去何從難以貿然決定。

  對策: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目標和需求,在職業遇到迷茫時,弄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麼非常重要。這需要冷靜的分析和對自己、對形勢的客觀判斷,還要有克服目前暫時困難、爭取美好未來的勇氣、信心與決心。

  「自我強迫症」:為追求完美所付出的代價

  患者大腦里反覆出現某種念頭或反覆做一些刻板的動作,而患者本人也認為這種念頭或動作沒有必要,為此十分苦惱,有強烈擺脫的願望,但又無能為力。75%的患者起病於30歲以前,多緩慢起病,可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

  常見的強迫症狀有:1.強迫懷疑自己: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覆產生懷疑,明知毫無必要但仍不能擺脫。如出門時懷疑家門是否鎖好了,檢查再三,走下樓去仍不放心,又要回來。2.強迫性窮思竭慮: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現象反覆思索,明知缺乏意義,但又不能自我控制。3.強迫聯想:出現一個觀念或者想到一句話,便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另一觀念或語句。4.強迫意向:反覆體驗想做某種違背自己意願的動作或行為的強烈內心衝動,明知這是荒謬的、不可能的,但無法擺脫這種衝動。

  患病者多與自身性格有關,如他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事追求完美,事後反覆檢驗,苛求細節。他們過於自我克制、自我關注,過于謹慎。為此,他們常焦慮、緊張和苦惱。此外,該病還與遺傳、體內的生化物質改變以及大腦某些結構改變有關。

  對策:如果只與性格和心理因素有關,那麼試著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會有良好效果。工作要學會張弛有度,思維開闊些,性格開朗些,一些追求不到的東西要學會放棄。如果難以做到這些,可及時求教於心理醫生獲得他們的幫助。

  職場競爭是「硬體」的競爭,更是「軟體」的競爭。遺憾的是,往往只注重了「硬體」的打造(如遍地開花的培訓認證),而忽視了為人們構築健全的心理狀態,解除心理疾患,提高「情商」素質。其實,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職業生涯不可或缺的基礎,去除了職場「心病」,每位職場人士才能真正地「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職場女性:教你對付「臉歧視」

大學生求職面試應力戒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