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該加多少水?每一克中藥需加10毫升水

中藥湯劑以水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以藥物的性能、體積、吸水量及藥量而定,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煎中藥時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可採取以下方法。

傳統加水法

將中藥置於砂鍋內,用手將藥攤平,然後加入高出藥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使用最多,但是準確度稍差。若藥中花(如旋復花、袋袋花等)、葉(如桑葉、枇杷葉等)類較多時,還可適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採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藥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調理、滋補類藥,頭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藥,頭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頭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傳統加水法準確,但是,若遇到藥物量多時,加水量則顯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藥物的總重量,確定加水量。將配好的中藥(1劑)稱一下重量,然後根據1克中藥加10毫升水的原則,把總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餘下的35%留給二煎用。例如,滋補調理藥人參養榮湯,藥物總重量為150克,加水量應為1500毫升,頭煎應加65%即為975毫升,二煎加水35%為525毫升。該方法加水準確,特別是藥物種類多、藥量大的中成藥方劑更為適宜。此法雖然比以上兩種方法麻煩,但較準確。

煎中藥忌加熱水

當熱水加入生藥內時,生藥的外層組織由於受高溫的驟然衝擊,立即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轉的變性層,阻礙了水分的滲入,組織內部被溶解的有效成分亦難以溶出,從而大大影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牛奶越喝越缺鈣?盤點那些忽悠人的牛奶謠言

「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近期在微信朋友圈裡,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讓每天習慣喝杯牛奶的人不禁大吃一驚。其實關於牛奶的謠言一直都有,今天就盤點一下那些「忽悠」你的牛奶謠言。任何一種食品,都是有利有弊的,沒有絕對好的食物,也沒有絕對壞的食物。如果消費者自己的食品知識嚴重不足,就很容易被各種賣點所「忽悠」。

謠言之一:牛奶致癌?

傳言:美國教授T.柯林.坎貝爾博士研究稱,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尤其是占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壓等患病幾率。同時,牛奶中的IGF-1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知名科普作家雲無心此前曾指出,FDA、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為,「並無證據說明IGF-1致癌」。同時,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後,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不構成健康隱患。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則表示,美國坎貝爾教授的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不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沒有更有力證據證明牛奶能增加癌症風險」。據介紹,坎貝爾進行的試驗,是通過大劑量黃麴黴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癌變細胞的大鼠,並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對健康人體有相同作用。

據了解,坎貝爾在2006年12月接受人民日報社《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的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

而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指出,人類確實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後還在飲用乳製品的哺乳動物,但這並意味著長期喝牛奶就損害健康。目前有流行病學的研究認為,過量攝入牛奶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等的罹患風險。但牛奶也能降低腸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罹患風險,這些也是得到科學證實的。

謠言之二:空腹不能喝牛奶?

有人說空腹喝牛奶會把蛋白質當做能量白白消耗掉,實際上牛奶中含有約4.5%的乳糖,它屬於碳水化合物,會優先分解供能節約蛋白質;此外牛奶中還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應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並不會造成蛋白質的浪費。

不滿一歲的嬰兒都可以空腹喝奶而吸收營養,證明奶中的營養物質十分全面,可以為人體充分利用。即便消化率略有降低,在來不及吃早飯時,空腹飲奶仍然比一個早上完全不吃東西更有利於健康。

不過,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空腹喝牛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牛奶後有腹脹腹瀉問題,那麼的確不宜空腹大量飲奶,還是吃些澱粉類食物之後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為好,最好能飲用酸奶。

在20年前,專家們提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為當時國人很少有喝牛奶的機會,一旦斷了母乳,基本上就見不到奶製品的面。長期不接觸奶製品,導致人體發生「乳糖不耐」,一喝奶就腹脹、腸鳴、腹瀉、腹痛。如果喝得太急,特別是空腹喝奶,症狀就會更加嚴重。

然而時代不同了,飲食生活也變了。現在很多孩子和年輕人從小就經常喝牛奶、酸奶,吃冰淇淋甚至奶酪,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強,即便空腹喝牛奶,也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那麼,所謂「空腹不能喝奶」的說法,也該改一改了,至少要加個前提,不能一概而論。其實,空腹的時候不喝牛奶,吃什麼好呢?吃糖果?吃巧克力?吃餅乾?吃牛肉乾?恐怕從營養平衡角度來說,還遠不及喝牛奶合理。

如果從小經常喝牛奶,沒有什麼「乳糖不耐」之類的問題,那麼空腹喝牛奶完全無害健康。早上時間匆忙,來不及做飯的時候,不妨趕緊喝一杯牛奶,或者攜帶一盒牛奶路上喝,可以保證1~2小時不感到飢餓,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與完全不吃東西相比,牛奶早餐不僅能提供相當多的營養成分,還能幫助預防胃病和膽結石,也能讓人心情更為舒緩平和。

不過,清晨不宜把牛奶當成唯一的飲品。早上起床的時候還是要先喝一大杯白開水(供暖季節室內乾燥時飲淡蜂蜜水更佳),然後再喝牛奶為好。因為牛奶的滲透壓較高,在補充水分方面遠不如白開水迅速和有效。

謠言之三:脂肪越低越健康?

先來看一看,什麼叫做全脂奶、低脂奶和脫脂奶,其中到底有多少脂肪。

全脂奶的脂肪含量為3%左右,低脂奶(半脫脂奶)含脂肪1.0~1.5%,全脫脂奶含脂肪0.5%。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飲用一袋250克(243毫升)的全脂牛奶,攝入的脂肪為7.5克。對於絕大多數小康家庭的消費者來說,每天從日常飲食中攝入的脂肪達75克以上,牛奶中脂肪在一日當中所占比例僅為10%,並不算高。

如果把全脂牛奶換成低脂牛奶,會有多大效果呢?僅比全脂牛奶減少脂肪攝入3.75~5.0克,即便換成全脫脂奶,也只能減少6.25克。

然而,牛奶的脂肪部分還有不少好東西。首先,香氣成分全部存在於乳脂當中,脫脂奶是沒有什麼香味的。其次,牛奶中的維生素A、D、E、K都在脂肪部分,它們對健康防病作用很大。還要考慮到,牛奶脂肪中含有多種抗癌物質,特別是共軛亞油酸。

近年來的研究證明,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一些研究認為,乳製品中的維生素D也是降低多種癌症風險的因素,對於結腸癌、乳腺癌等常見癌症都有預防作用。

還有研究證實,脫脂奶並不能很好地促進體重下降,而食用全脂奶卻與較低的體重相關聯。其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與其中的CLA有關,因為CLA可以減少身體中的脂肪比例,而幫助維持肌肉比例。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經常喝脫脂奶的女性中,難以受孕的比例比不喝奶的人增大85%;而規律飲用全脂牛奶的女性,出現排卵問題的風險卻會比不飲奶女性低27%。

所以,如果完全脫除牛奶的脂肪,會影響其營養價值、口感風味和保健作用。因此,如果沒有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兒童少年和中青年人不一定要飲用脫脂牛奶。

謠言之四:牛奶不能和果汁一起喝?

很多人堅信,牛奶加果汁會發生沉澱,所以這兩種東西不能一起喝。

實際上,遇酸沉澱是牛奶中「酪蛋白」的基本性質,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牛奶沉澱並不影響消化。即便不和果汁一起喝,在胃裡面遇到胃酸也會沉澱。

如果說牛奶發生沉澱就不能消化,那麼人也就不能吃酸奶和奶酪了!酸奶的凝凍就是牛奶蛋白質受乳酸作用沉澱的結果;奶酪的凝塊要比果汁和牛奶的沉澱更硬更大!

牛奶和水果一起製作的各種甜品在國外已經流行幾百年,沒有發現因此發生不消化問題。甚至市場上還有不少「果汁奶」「水果酸奶」「牛奶果凍」之類的產品出售,如果人體都不能消化,它們是不是該被取締了?

只是要注意,柿子、葡萄、石榴等澀味水果含單寧過高,與蛋白質結合之後,會降低牛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引起疾病。

謠言之五:牛奶不能加糖喝?

有很多書上說,牛奶加上糖會產生「果糖基賴氨酸」,影響胺基酸的吸收,這是一種多慮。

牛奶中富含賴氨酸,與糖一起加熱會發生「羰氨褐變反應」,過程中有可能產生這種物質,使賴氨酸失去生物活性。但一定要記得,這種反應僅在高溫和長時間加熱的條件下發生,而且與加不加白糖無關。因為,牛奶本身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比白糖還容易發生這種「褐變反應」。

如果不相信的話,不妨自己做個試驗:把牛奶放進高壓鍋里,不加糖,高壓40分鐘,然後拿出來,和新鮮牛奶作對照。很顯然,高壓後的牛奶顏色變得有點暗,甚至會發淡褐色。這時候,賴氨酸便會部分損失了。

可是,如果我們平日煮沸牛奶,只有一兩分鐘的沸騰時間,也不可能用高溫高壓。所以,根本不會發生什麼賴氨酸損失的問題。

如果僅僅在牛奶中加白糖,不加熱的話,更不可能發生這個反應。所以,如果不怕加糖增加能量、升高血糖的問題,完全可以放心地加糖喝。市面上賣的什麼早餐奶、調味奶之類,不都是加了糖,而且經過高溫加熱的嗎?喝它們都不擔心,自己在家就更不用擔心了。

謠言之六:早餐奶比純牛奶好?

早餐奶和純牛奶的配料不一樣。純牛奶的配料表上只有三個字:鮮牛奶。早餐奶的配料就比較複雜了——牛奶、水、白砂糖、麥精、花生、蛋粉或燕麥、穩定劑、鐵強化劑、鋅強化劑等,還可能有香精。

再看它們的營養成分,也有細微的差別。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2.9%~3.1%之間,「精品」牛奶可以達到3.3%~3.5%;早餐奶則是2.3%以上。顯然,加了糖之後,蛋白質含量略有下降。但因為蛋、麥、花生等其他配料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總體降低程度不多。

看過營養成分,我們發現它們不相上下:純牛奶蛋白質多些,早餐奶卻加了鐵、加了鋅;純牛奶不含白糖和澱粉,而早餐奶含白糖含澱粉;純牛奶裡面是豐富的乳鈣,而早餐奶鈣含量顯然下降,即便加了鈣,吸收率也未必能保證和純牛奶一樣;純牛奶沒有添加劑,早餐奶里加了穩定劑。到底該買哪個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純牛奶和早餐奶的定位不同,目的不同。

全脂牛奶是一種營養相當豐富的食品,但它並非十全十美。一則,如果用它作為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略嫌低了一些,所以最好能配合一些低脂肪的澱粉類食物。同時,牛奶的天然缺陷,是鐵和鋅的含量太低,維生素C也太少。所以適合配合一點堅果類食品,再加一點水果或蔬菜。1杯奶,2片麵包,1小把堅果,1隻獼猴桃之類的水果,就是相當完美的早餐了。堅果中不僅含有鐵和鋅,還有相當多的維生素E和纖維呢。

如果早餐時間相當充裕,喝牛奶可以搭配這些食品,固然是理想做法;但如果時間很緊,沒有辦法吃早餐呢?那時候,如果僅僅喝一盒牛奶,的確比不喝要好得多,但是營養均衡方面還不夠理想。如果改成兩盒早餐奶,相比而言,營養成分更符合一餐的要求。

另一方面,對於乳糖不耐的人來說,空腹喝牛奶容易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感。早餐奶當中減少了牛奶的比例,增加了糖分和其他含澱粉配料,增加了穩定劑,它們都可以減輕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適應的人更多一些。

謠言之七:高鈣奶比普通牛奶更加補鈣?

去超市的奶製品櫃檯看看,發現很多居民都喜歡購買高鈣奶。我的實驗室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在1300名消費者當中,有48%的人不知道牛奶本身就是鈣的好來源。他們以為,只有加了鈣的「高鈣奶」才具有補鈣作用。而後面的調查發現,正是這些人大力擁護高鈣奶,其中女性又多於男性。那些懂得牛奶本身鈣就很豐富的消費者,反而很少購買高鈣奶。

問題是,高鈣奶到底含有多少鈣,這些鈣又是什麼鈣呢?消費者可以看到包裝上的說明,其中添加的並不是牛奶當中提取的鈣,而是乳酸鈣之類和市售鈣片成分大同小異的有機酸鈣。它們的確可以起到補鈣作用,但是其吸收效率並不比牛奶中的鈣更高,甚至還低一些。更值得一提的是鈣含量。每100克普通牛奶的鈣含量通常在100~120毫克之間,而高鈣奶呢?包裝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其中的鈣含量達到130~140毫克,有的甚至宣稱不低於150毫克。可是,實際測定表明,其實在很多產品當中,高鈣奶當中的鈣並不高於120毫克。也就是說,高鈣奶當中的鈣和普通純牛奶差不太多。

我問了幾個外國朋友,以及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人,他們都說,在國外沒有見到有什麼「高鈣奶」。因為天然牛奶裡面的鈣已經足夠多,還有維生素D、乳糖等促進鈣吸收的因素,吸收效率也足夠好,何必還要畫蛇添足地再加什麼鈣呢?他們所關注的問題,是牛奶本身的質量如何,而不是裡面再加什麼東西。

本來,向牛奶裡面添加大量的鈣,是一件很有技術難度的事情。因為奶本身已經是高鈣食品,其中的蛋白質和鈣之間有著微妙的平衡。如果人為地增加鈣含量,很容易造成蛋白質體系不穩定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口感和殺菌穩定性。多年來,我很少購買「高鈣奶」,正是因為這個擔心。然而,某日偶然買來一嘗,發現和普通奶的口感和穩定性毫無二致。當時還曾感嘆一番:這高鈣奶技術,居然已經出神入化……

謠言之八:牛奶越喝越缺鈣?會骨質疏鬆?

曾經流傳這樣的說法,牛奶越喝越缺鈣。據說是因為蛋白質含有較多的硫、磷等元素,在體內代謝之後會產生酸性物質,因此需要鈣來幫助維護酸鹼平衡,從而增加鈣元素的排泄量。因此,得出一個結論是:蛋白質吃得越多,鈣的排泄量也會越大。多數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雞蛋、肉類、魚類,甚至精白米麵等,都是「成酸性食品」。

然而,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牛奶並非「成酸性食品」。相反,它在體內代謝後呈弱鹼性。牛奶中儘管也含有不少蛋白質,帶來了硫、磷等成酸性元素,但同時也富含鈣、鎂、鉀等金屬元素。總體平衡的結果,成鹼性元素略占優勢。

據我國測定數據,100克牛奶中含鉀高達120~130mg,鈣110~140mg,而磷只有60~80mg。也就是說,牛奶中讓人體質偏酸的元素並不是那麼多,而讓人體質偏鹼的元素更多一些。

既然牛奶並非是令人體質偏酸的食品,也就不會促進鈣的流失,所謂「牛奶越喝越缺鈣」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有人提出,在英國某大學所做研究證明中,奶粉餵養嬰兒成年之後身高較高、血壓較高。然而,這個實驗結果只能證明嬰兒需要母乳餵養,並不能證明成年人喝牛奶對骨質具有不良影響,會造成骨質疏鬆。

還有人舉出例證,北歐等牛奶消費量最大的地區,骨質疏鬆的發病率也最高;熱帶居民牛奶消費少,他們的骨質疏鬆也最少。但是這種說法忘記了很多基本事實:與熱帶居民相比,北歐居民的日照時間和日照強度都嚴重不足,室外活動和體力活動也嚴重不足,吃魚肉蛋的數量則大大高於熱帶居民。總之,這兩類居民的生活差異太大,除了喝牛奶的因素之外,其他影響骨骼健康的因素也太多。用這個事實並不能說明,如果給熱帶居民多喝牛奶,他們就會像北歐居民一樣患上骨質疏鬆。

還有人說,中國自古以來很少喝牛奶,但是從來沒有骨質疏鬆,只有現在喝牛奶之後才有這個病。這話更是可笑得很。過去只是沒有人知道什麼叫做骨質疏鬆,並不等於沒有這種疾病的存在。

我國傳統上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因為生育之後沒有補充鈣,使婦女骨質健康受到嚴重影響。俗話說「老太太怕摔跤」,也是因為老年婦女普遍存在骨質疏鬆問題。舊時那些婦女有幾個是從小喝牛奶長大的呢?

據中國醫學會骨質疏鬆分會的統計,我國骨質疏鬆者比例與發達國家相當,大約在6%~10%之間,其中很大一部分骨質疏鬆者發生在農村,以及其他不喝牛奶的地區。

甚至還有人說,說消毒牛奶當中的鈣是「無機鈣」,因而可能在人體中形成結石。如果這句話可以成立,那麼豆腐就不能吃了,鈣片也不能吃。因為豆腐點滷的時候用的是滷水和石膏,它們都是典型的無機鈣;市售大部分鈣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也屬於無機鈣。說無機鈣就不能吸收,就會形成結石,豈不是很荒唐麼。

謠言之九:奶牛產奶靠打激素?

激素並不能讓奶牛產奶

傳言:懷孕才能產奶,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停地懷孕生小牛,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新聞里所說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介紹,激素是不會讓奶牛產奶的,因為奶牛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只有在產下小牛後才開始分泌乳汁,大約305天就會停止分泌乳汁,這些都不是靠激素能完成的。同時,養殖場一般會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適時間為它人工授精,受孕的奶牛會再次生下小牛,開始新一輪產奶。

另外,給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實是一種生長激素,而不是諸如荷爾蒙那樣的性激素,這種生長激素,也不可能讓奶牛不懷孕就產奶,而主要是為了增加產奶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美國FDA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長素,用來產生更多的牛奶。只要是集約化、工業化的養殖奶牛,都會使用外援力量,比如紐西蘭會定時使用激素,讓奶牛發情期同步。如果沒有外來激素的干預,奶牛完全處於放養狀態,產奶量就沒有辦法保證。

朱毅說,允許使用的生長激素不會損壞消費者健康。如果實在擔心牛奶中可能含有的激素,可以選用脫脂牛奶。

盤點5大最傷肝的行為 中醫5大養肝要穴

我們都知道喝酒多了會傷肝,但其實除了喝酒過度外,生活中還有很多壞習慣會導致肝臟不好,比如以下幾種行為:

1、過度喝酒

現在的社會,喝酒幾乎成了社交的一種主要手段,無論是談生意還是朋友聚會,似乎少了酒就少了一種意境,甚至還有人常用喝酒的多少來評定交情的深淺,於是你一杯我一杯,非得拼個「無醉不歸」才肯罷休。

2、胡亂吃藥

沒人敢說自己一輩子從不吃藥,從預防保健到小感冒,沒病吃保健品,有病吃藥,藥店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價的藥品廣告牌,忙碌的藥品銷售員……這些無不說明,藥在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而我們的肝臟,也正在飽受這些藥的「煎熬」!

3、睡眠不足

如今,夜生活越來越豐富,尤其在城市,到了凌晨一二點各種娛樂場所依舊熱鬧非凡;即使不出去玩,很多人在家上網、打牌也會玩到忘記睡覺時間。睡眠不足,已經成了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兇手」。

4、愛吃油膩

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適當地攝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給我們人體以能量,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吃太多脂肪含量高的油膩食品則是健康飲食的禁忌!

5、抽菸

抽菸有害,目前已盡人皆知。抽菸的危害首先在於菸草產生的煙霧中含有上千種有害物質,被吸入人體後,對多種內臟器官包括肝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是導致疾病、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中醫認為,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可起到滋陰補血,養肝補肝的作用。關於按摩養肝,人們必須要知道5大養肝要穴。

中醫5大養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3、行間穴:「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里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早餐晚吃晚餐要早吃 教你掌握最佳進餐時間

「365天減肥中」「再瘦個3公斤……」這樣的人,拼命尋找低熱量的食物或是避免攝取油脂等等,在這方面非常注意。

不正確走路姿勢讓腿變醜 揭走路3大常見錯誤

步行看似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健身運動,每個正常人每天都必定會走路。但你真的會「走路」?也許你從小就習慣的走路方式並不是正確的,甚至可能讓你因而受傷。「大部分走路的人都不知道他們的走路是低效率的,這等於變相折磨自己。」英國劍橋專門研究走路的健身專家肯·馬特遜表示,「例如,許多人走路搖搖晃晃,顛顛簸簸。還有人喜歡大幅度甩手,這些雖然看似都是小事,但日積月累,可能讓你患上走路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