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情況下,24小時之內體溫稍微有波動,一般相差不會超過1℃。人體溫度相對恆定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當體溫低於25℃或高於41℃時,會影響各個系統機能活動,嚴重的話可危及生命。
不發燒就健康了嗎?
肝臟和骨骼肌是身體上重要的產熱器官,皮膚是主要的散熱器官。在大腦中有體溫調節中樞,不斷的發出指令,協調兩個器官處於平衡狀態,控制產熱和散熱,把基礎體溫控制在36.2~37.2℃之間。引起身體發熱的因素有很多,如受到細菌和病毒感染,受到感染後可產生致熱源,致熱源作用會使得體溫調節點上移,從而引起體溫升高。體溫升高並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另外,病毒和細菌進入身體後,白細胞可產生一堆細胞因子來對抗病毒和細菌,從而引起發燒,這被稱為內源性致熱源。一個人身體發不發燒並不能說明其身體好壞,也不存在不發燒就是健康的說法。
關於體溫過低的常識有哪些?
1、體溫過低的原因
體溫過低,說明產熱量小於散熱量,主要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待在寒冷的環境中,體溫會跟隨著環境發生變化、基礎代謝率低、大量出汗使得汗水蒸髮帶走熱量等,這3種情況引起的體溫過低,屬於生理性的。病理性的情況下如免疫力低下、機體功能缺失、心臟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會使得產熱功能缺失,從而引起體溫過低。
2、體溫過低的危害
低溫是指身體中心溫度低於35℃,可影響機體多個功能如代謝發生紊亂、血液系統異常以及心血管功能改變,同時也會破壞五臟六腑功能,使得記憶力下降以及神經意識錯亂。當體溫偏低時,應及時提供溫暖的環境,避免熱量丟失,利用自身溫度調節系統來提高體溫,必要時需選擇正規醫院治療。
溫馨提示
體溫過低時,可導致所有生理功能加速,如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以及神經傳導和神經肌肉反應時間。核心體溫降低時也會引起手腳笨拙、精神上錯亂、容易激動、呼吸減慢或停止,最後危機生命。體溫過低的患者常見於體質比較差和鍛煉少,應多參加體育鍛煉,多吃具有產熱功能的脂肪和蛋白質。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做好保暖工作。積極治療引起體溫過低的疾病。
參考資料:
《不發燒就健康了嗎?體溫過低也有大隱患!》,百家號,04-03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想要運動了,如何能更好更快的上手和獲益
年輕時的身體狀態正值人生巔峰,但隨著年齡、坐姿的增多,飲食的改善,應酬次數的增加,肚子也逐漸增大,身體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是人體用進廢退的原則,符合人體能量代謝的經濟原則,同時也是人體的自然規律。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陸華
為什麼現在久坐已被認為是對身體危害極大的一種生活方式,據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陸華介紹,因為目前的科技發展,工作狀態的改變,坐著不動已成為大部分人生活的主流,在這種狀態之下,人體的各種機能都屬於潛伏狀態,長期不用就廢退了;與此同時,由於食物攝入的增多,肥胖也就隨之而來;現代人又極愛糖類食物,這就容易導致糖代謝異常,引起糖尿病,或引起脂代謝異常,出現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可以說,多走多動是延長壽命的方式之一,反之,久坐就可能會直接縮短身體的使用壽命,後期還可能會因各種失衡導致出現各種不良症狀。」
另外,陸華認為,堅持主動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如美國運動指南里提到的「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以及2次的肌肉力量訓練」,這能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當身體強壯之後,自身的免疫系統也會隨著增強,各種疾病自然也會遠離。
怎麼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但要怎麼去運動呢?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多大的量才是比較安全有效的?對於這些,陸華表示,如果只是剛開始運動的人群,尤其是健身小白,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能讓自己有愉悅感,願意持續進行的運動方式。當從坐著到開始運動,就已經邁出了極為關鍵的一步。
「首先要走出去,約上三五好友,可以開始打打球、游游泳、跑跑步等,結束之後與夥伴們約好下一次,慢慢地找到運動的感覺。當運動一段時間後,很大可能就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體能不好,此時就要確定一些小目標,有計劃地對自己的心肺功能採取一些針對性的鍛煉,堅持1-2周,在體力、精力以及活力上都會有很大提高;如果有糖代謝異常,2周或能見到明顯改善。」
健身新手的福利有哪些?
「通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很多人就開始認識到運動健身的快感和好處,此後就會想從運動健身中獲得更大的好處。」陸華認為,一旦開始將健身養成一種習慣後,就會明顯發現自己體型、力量以及體力的變化,其實這些都只是運動的「副產品」,精力和睡眠的改善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個過程無需太久,直到增長到一定限度就會進入平台期。如果能善於學習,掌握好正確的技術和方法,便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甚至進階到中期,直到後續採取周期性的訓練方式,有望將躋身於高手之列,進入到這個行列後,除了自己擁有健康外,還會給周圍的人帶去好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心肺功能鍛煉能帶來的生理好處就是能使人的心臟變得更為強大,更能清除血管內的垃圾,調整好體能的平衡狀態。而力量訓練則能使體格結實、耐用,不易出現問題。
陸華強調,「身體健康的維護,就像男人的愛車保養一樣,只有合適的保養,車才能跑得更快更持久,人的身體也是如此,不好好保養,就會積攢一堆垃圾在體內,而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運動。」
最佳的訓練模式是怎樣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健身指南里,人體需求包括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力量、爆發力、敏捷性等,針對人體需求而設計的運動訓練模式中有5個階段,包括基礎核心、肌力耐力、肌肉增長、肌肉力量以及運動力量。
那最佳的訓練模式是怎樣的呢?對此,陸華表示,首先,要花一個月打牢核心和柔韌性,同時也發展並培養這些動作和技巧,心肺功能訓練在這一個月內也是訓練的重點。往後,就要開始增加肌肉耐力,以大肌群為主,超級組兼顧穩定性訓練(單側或不穩定的平面)發展肌肉耐力和核心控制力。再往後,就要根據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為了健康或減肥,就要多進行心肺功能的訓練,以及持續進行力量訓練即可。
所以,一個好的訓練方式應是囊括了人體需求的各個方面,而核心穩定性、柔韌性等都只是基礎訓練。同時,在訓練過程中,要避免出現過度的運動,很多人為了自己的訓練目標,很可能會過度訓練。
最後,陸華也提醒:當放棄了運動的生活方式時,人體正常的功能也在逐漸遠離,如搬桶水都覺得費勁、往高處放個箱子也極為困難等,此時離需要被照顧的日子估計也並不遙遠了。
本文指導醫生:-
陸華 副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擅長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外科及微創治療,以大血管疾病...[詳細]
為什麼總是感覺頭暈?小心是背後隱藏著這7大疾病!
頭暈屬於常見的腦部功能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引起頭暈的因素有很多,如腦動脈硬化、高血壓或貧血以及低血壓等。偶爾出現一兩次頭暈並不會有太大問題,若長期反覆頭暈,說明重病來臨,需引起人們重視。
頭暈是怎麼回事?
1、神經系統發生病變
當人們的大小腦和腦幹發生病變時、腦部受到外傷或癲癇時,可引起頭暈。另外,患有某些神經症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時,也常常感覺到頭暈。
2、頸椎病
當患上頸椎病時椎基底部動脈會受到一定壓迫,使得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尤其是頸部活動幅度大時可出現頭暈。另外,不良的睡姿或長期處於同一個姿勢,會引起頸椎增生、變形或退化,讓頸部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動脈供血受到阻礙,使得大腦供血不足,最終引起頭暈,同時伴有頭皮手指發麻、發涼,噁心嘔吐和心慌。
3、精神性頭暈和眼源性眩暈
精神性的頭暈也就是偏頭痛、神經官能症和神經衰弱,還有抑鬱症、失眠以及癲癇等精神疾病所引起的頭暈。此外,視力疲勞、屈光不正以及眼外傷時也會引起眩暈,但症狀輕。
4、腦動脈硬化
當出現腦動脈硬化時,會使得腦血管狹窄,流向大腦的血液減少,使得大腦缺血和缺氧,從而引起頭暈。腦動脈硬化患者除了頭暈外,也會伴有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情緒不穩定,頭頂疼痛和言語障礙。
5、血液粘稠度高
血小板增多或高血脂都會升高血液粘稠度,減慢血液流通,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導致人們出現全身無力、頭暈以及疲倦感。
6、耳部疾病
當患有耳部疾病時,如前庭神經元炎和內聽動脈堵塞等可影響平衡,從而引起頭暈。
7、全身性疾病
當患有全身疾病時可引起頭暈,常見的有低血壓和高血壓、心動過緩和糖尿病。另外,甲狀腺功能亢進、嚴重貧血、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以及代謝性疾病等也會引起頭暈。
溫馨提示
當發生頭暈時,需立即採取安全的體位,避免跌倒。反覆出現頭暈,必須去醫院做全面檢查,找出引起頭暈的症狀原因,再針對性治療。不能自行去藥店購買藥物或亂按摩,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參考資料:
《頭暈了,你該怎麼辦?十種原因完美的詮釋!您屬於哪一種?》,頭條, 2019-02-28
什麼辦法能緩解春困?3招助你解「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在很多人的意識中春困是正常的現象,吃完中午飯後感覺特別睏乏,就想趴在床上美美的睡一覺,那為什麼會出現春困呢。
身體出現這6種情況,是身體給你發出的亞健康信號!
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疾病和健康之間的一種狀態,在一定時間內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引起亞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缺乏運動、不合理的飲食、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太大以及不良的情緒等,特別是出現以下症狀時,說明易進入亞健康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