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8個部位千萬不能吃:雞頭豬脖子

肉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動物身上大部分的部位都能夠用於食用,不過有些部位是你如何也不能吃的,否則容易生出健康問題。

1、魚「黑衣」不能吃: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2、禽「尖翅」不能吃: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3、豬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

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4、雞頭不能吃:

我國有句民諺: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呢?醫學專家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

5、雞脖不能吃:

雞脖鴨脖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氣管。這裡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膽固醇,所以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

6、畜「三腺」不能吃:

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7、羊「懸筋」:

羊「懸筋」(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8、兔「臭腺」不能吃:

位於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著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於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健康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 調味品可入藥調理體質

據《大公報》載文稱,食物調理體質這個任務,必須在認識食物的功能、講究食物的配伍,調整食物性味的基礎上再通過烹調,才能完成。而調味是烹飪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

調味品須配伍使用

調味品是指用來調整主食性味和菜餚滋味的一類食物。1999年,筆者提出了一個新概念:「調味品也是藥」。按此而論,如食物配伍學中所說:「通過若干食物的搭配以調配食物性味是配伍學的主要任務」,其中調味品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現在只簡要討論一下常用調味品的性能及其體質宜忌。

1、食鹽

鹽是非常重要的調味品,味咸,微辛,性寒,無毒。主要成分為氯化鈉,粗鹽尚含少量雜質,如氯化鉀、碳酸鎂等,海鹽中還有碘。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止嘔,消炎,通便,和脾胃,消宿食,助腎,堅筋、固齒,明目。

由於其性寒,故寒體(遲冷質)及倦體(倦?質)者少食,且此二類人易見虛腫,故多忌咸。現代人多食「厚味」,其中鈉高而鉀低,易致水鈉滯留而腫,故西醫囑腎臟病患者忌鹽。高血壓者應少鹽,每日食鹽量當控制在5克以下。

近年來,臨床上用食鹽治療疾病的報道不少,包括腹瀉、中暑、風濕性關節炎、痔瘡、牙痛、便秘、蕁痳疹等。民間驗方用鹽者則更是不勝枚舉。

2、糖

多為甘蔗、甜菜榨汁後加工而成。進入人體後經消化而成葡萄糖,提供能量,多餘的可以轉化成脂肪。因此,不僅糖尿病者應少吃糖,肥胖者也應少吃。

白砂糖味甘性涼,功能和中益脾,潤肺生津。

冰糖與白砂糖性同,潤肺之功能尤勝,宜於肺燥、乾咳、便秘之熱體(燥紅質)者,而不宜於寒體者。

赤砂糖味甘性溫,是一種未經提煉的糖,含多種微量元素,產後惡露不下,腹痛,婦女血虛,月經不調,痛經者宜。

飴糖功能與赤砂糖相同,脾胃有火而渴者誤食後可致出血。糖為留濕之品,濕體(膩滯質)者不宜吃糖。

3、米醋

味酸苦,性溫,無毒,醋入口時為酸性,但入身體後,經新陳代謝能使體液成鹼性。用之於菜餚烹調則可增加鮮味、甜味和香氣。對調配風味具有特殊的功能。

醋用於醫療已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稱「大抵醋治諸瘡腫積塊,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殺魚肉菜及諸蟲毒氣,無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故宜於瘀體(晦澀質)者。現代醫學也用之於防治流感、肝炎、菌痢、高血壓、蛔蟲症、食管癌、骨外傷、崩漏、雞眼、帶狀疱疹、斑禿、神經性皮炎、濕疹、慢性咽喉炎等。雖然米醋藥效頗多,但脾胃濕盛之濕體(膩滯質)者不能吃醋;筋脈拘攣、外感初起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高者當忌。注意,除米醋外,其他醋都不入藥。

4、醬與醬油、面醬

味咸,性寒,無毒;豆醬、甜醬、面醬皆味咸甘。功能除煩熱,止脘腹脹滿,殺百藥及熱湯火毒,除一切魚、肉、菜蔬、蕈毒,並治蛇、蟲、蜂、蠍子等毒,中和砒毒,調水服即解。

5、油

食用油有動物油與植物油兩種,是人體能量、脂肪酸、磷脂及膽固醇等營養要素的主要來源。由於油的來源不同,故其性味一言難盡。目前,城市人吃油過多,尤其是動物脂肪過多,為害不淺,它們是冠心病及中風的重要病根之一。大多數植物油不僅不含膽固醇,而且含有穀固醇、豆固醇等成分,可阻止膽固醇在消化道吸收。筆者推薦麻油,它有輕瀉作用,能治熱體(燥紅質)之便秘,增加紅細胞容積,故對氣血兩虛之倦體頗為適宜,但便溏者應忌。

6、豆豉

味苦性寒,為黑豆經蒸熟後再經發酵而成,《本草綱目》認為:「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蒸煮,故能升能散。得?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

7、紅麴

味甘性溫,無毒,由白粳米加酵母發酵而成,色鮮紅,故名紅麴。功能助消化,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痢,下水谷,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寒體宜而熱體忌。

綜上所述,以調味品為藥,意思是通過幾種食物的合理搭配和調味品的添加來影響原料,以符合各種特定體質的生理要求。調味當因人而異,因人們體質類型而異。終極目的是調整因長期不當飲食造成的病理體質,減少對健康的危害,而不僅僅是享口福。

8、五香粉

市售五香粉多由桂皮、山柰、八角茴香、乾薑和甘草等研末而成,味辛甘而性大熱。

桂皮,味辛甘、性熱,功能溫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氣脹,婦女產後腹寒痛,小腹冷痛及胃氣寒痛等,桂皮多有奇效。山柰,味辛性溫,無毒。功能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痛,寒濕霍亂,風蟲牙痛。八角茴香,味辛甘性溫,有行氣暖胃作用,功同山柰,更具殺菌作用。乾薑,味辛,性溫,無毒,能治療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發汗,逐風濕痹痛,腸辟下痢,寒冷腹痛,腰腎寒冷,通血去風,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宣諸脈絡,治夜尿頻頻,開胃,消宿食。甘草,味甘性平,無毒,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和肌肉,倍氣力,療金瘡,解百藥毒,溫中下氣,益精養氣,潤肺,補脾胃,降火止痛。

由此可見,五香粉集諸熱藥於一方,確宜於寒體與倦體者,宜於由內寒而致的瘀體及濕體者,但對熱體及一切兼內熱者為忌用之品。若犯食忌,除易招致諸血證外,還能激發一切由內熱而致的宿疾。

9、胡椒

味辛大溫,功能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冷氣,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宿食不消,壯腎氣,殺一切魚、鱉、蕈毒。宜於寒體和倦體,切忌用於熱體。

10、花椒

味辛性溫,有毒。除六腑寒冷,寒濕痹痛,心腹留飲宿食,殺蟲、魚毒,壯陽療陰汗,暖腰膝、縮小便。多食傷心損氣,傷血脈,令人多忘,失明。熱體者切忌。

11、米酒

味苦、甘、辛,性大熱,有毒,在此僅就調味品而論酒。

米酒含乙醇10%左右,酒可去各種肉、魚、蝦、蟹之腥膻異味,乙醇有特殊之香氣,久陳的酒還有乙酯之香,可以改善菜餚之口味。酒能殺菌、防腐。蛋白質分解產物三甲基胺,味腥,能溶解於乙醇而隨之揮發掉,因此可以去腥。《本草綱目》稱米酒之功能有: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養脾氣,扶肝,除風下氣,解馬肉、桐油毒,丹石發動諸病。

中國傳統的藥酒,以酒為溶劑,放入各種藥品而成,《本草綱目》作了大量介紹,並註明其治療功效,此為一功;惜未註明體質宜忌,此為一憾。關於酒害,我們將另有專題討論。

編者按:本版由去年六月起邀請人體體質學創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匡調元教授,於每月首個星期一撰寫「匡教授辨體質論飲食」專版專題。上期匡教授介紹了食物的搭配和烹調方法。今期他將續談食物調味品的性能與不同病理體質的關係,讓我們知道如何以調味品調理體質,減少誤食對健康的危害。

大風降溫 謹防6大疾病牢記6招保健康

大風降溫 謹防6大疾病牢記6招保健康。天氣預報顯示,今日開始將大範圍降溫,同時伴有四五級大風。專家提醒,進入秋冬季節,陰陽之氣轉變,陰氣漸生,

秋冬季節易患六大疾病

胃病:深秋及冬季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因此,潰瘍病人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消極低落;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供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應注意腹部保暖;堅持定時定量進餐,食物冷暖適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時要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感冒: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此時最易流行的疾病。著涼是傷風感冒的重要誘因,要適時更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抑鬱症: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萬物逐漸蕭條,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產生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人們要謹防六大疾病,並牢記一些保健知識,以保健康。

老慢支:「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深秋季節,肺氣虛,有慢勝支氣管炎的老年人症狀會加重。在飲食上不妨多吃些梨,白果,洋蔥,白果蘿蔔粥等等,對預防這些呼吸系統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關節炎:由於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所以要特別注意保暖。首先應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其次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汗出為度。

心腦血管病: 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壓病發作的第一高峰期。心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要從寒露節氣開始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少食油膩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清晨去廁所時,應改蹲式為坐式,大便時間不能太長。

六招保健康

一、出門戴口罩,保暖又防病。口鼻是呼吸道的門戶,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細菌病毒的入侵,避免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建議出門時最好戴上紗布口罩,還應注意每天換。出門戴口罩。另外提醒:在保證身體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過嚴,捂出汗反而會降低免疫力。

二、保護皮膚,避免肌膚受傷。大風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時間一長,容易變得粗糙脫屑,甚至引發皸裂、瘙癢症等。建議洗臉水溫控制在20—37攝氏度,選用保濕效果較好的護膚品。多喝熱水。每天的飲水量因不同人而定,但每天補充一定量的水分以及正確的飲水方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

三、戴上護膝,保護關節。部分正常人在大風天氣下也可能會感到關節疼痛,所以做好保暖非常重要。騎車出行的人,不妨戴上護膝、護腕,保護關節。

四、每天開窗兩次,通風換氣。室內外溫差過大也會導致疾病高發。有暖氣的房間常常緊閉門窗,不利於室內外空氣的交換。建議視外面空氣情況,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

五、異物入眼,千萬別揉。大風天氣容易導致異物進入到眼睛裡。此時千萬不要揉,否則易使異物劃傷角膜,還可能導致異物嵌入角膜內,從而造成感染髮炎,可多眨眼睛促進淚液分泌,將其排出。

六、心血管病人,上午儘量別出門。氣溫驟降,容易誘發中風、腦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心腦血管病人除了必要的保暖外,大風天儘量別出門,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10點以後;外出時最好帶點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藥物。

總之,寒冷季節,人們從生活細節做起,以保護身體健康。

染髮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降低染髮危害的10個小貼士

杭州64歲的邱阿姨,得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跟白血病一樣,這也是一種腫瘤性疾病;但治療效果,比白血病還差。仔細詢問病史後,省立同德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陳志爐醫生推斷,邱阿姨患病跟她20多年的染髮史有很大的關聯。

長期染髮會致癌麼?完美健康染髮7個問答

你想染的顏色跟你原始發色的跨度超過3個色度,也就是說,你想染的顏色越淺,對於頭髮的傷害可能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