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艾灸讓你擁有好氣色

中醫針灸美容中的艾灸指的是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在人體穴位,具有溫陽補氣、消瘀散結、補中益氣、溫經通絡之功效。中醫針灸美容之艾灸適應人群比較廣,適用於內科、外科、婦科等,可以讓你氣血旺盛,保持健康的好氣色,由里向外的美麗。

合谷位於我們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氣匯聚之重要穴位。《四總穴歌》說「面口合谷收」,就是說合谷穴具有治療面部病症的作用,因為合谷穴可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

膈俞先找肩胛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翅膀骨」,它的內下角跟第七胸椎在一條水平線上,這條線的中點就是膈俞穴。

肝俞在膈俞下面兩個錐體,大約2.5厘米。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太溪在手指從腳內踝最高地方向後捋,跟腱前的凹陷處。

水分臍上1寸。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時可消除水腫及小便不利。

脾俞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開1.5寸。艾灸這個穴位可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對消除水腫有效。

三陰交在內腳踝上三寸,脛骨內側後緣。這是女性常用穴,艾灸此穴可調整機體陰陽平衡,對內分泌失調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均有平衡的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致大出血 不是所有部位都能艾灸

中醫艾灸禁忌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月經不調灸哪裡 艾灸穴位調理月經不調

艾灸穴位調理月經不調

對於月經時間錯後,量少清稀,並伴有眩暈、失眠、心慌,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的屬於血虛型的月經不調。

1、子宮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2、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3、湧泉穴

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上。

4、關元穴

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治療月經不調中藥配方

當歸川芎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滋補肝腎。主治月經不調。

偏方組成:當歸9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熟地9克(經閉不用),續斷9克,制香附9克,炒烏藥6克,炙甘草3克,丹參9克,炒白朮9克,茯苓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加減:兼有白帶者,加黃柏6克(鹽水炒),蒼朮6克,炒山藥9克,芡實米9克,炒扁豆9克,去熟地;先期色紫患者,加丹皮6克,生地6克,炒桅子6克;後期原方倍當歸。

地骨皮女貞子

功能主治:養陰涼血止血。主治月經不調(中期出血)。

偏方組成: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鶴草30克,鹿銜草30克,薺菜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於中期出血前2~3天開始服用,連用5~7劑。

功能主治:清熱養陰,調氣理血。主治月經先期、經量血多或非時出血(少量)。

偏方組成:柴胡6克,白芍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0克,麥冬10克,地骨皮10克,自茅根12克,香附10克,地榆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後1小時各溫服1次。

月經量少用艾灸有用嗎?

血虛型:艾灸治療選膻中、關元、子宮、內關、湧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關元、子宮、內關用隔姜灸或溫和灸。湧泉可以用中華神穴隨身灸每處灸20分鐘,每天1次。

炎炎夏日 可以帶著寶寶做艾灸

艾灸這一中醫養身保健法為大眾普遍使用,無論是小孩、成年人、還是老人。它的受眾面非常廣泛。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同胞做艾灸是為了美容養顏,老年人是為了治病。那小孩呢,答案當然是強身保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