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足療是能讓你不生病的保健方法

中醫腳底養生,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因為腳部特定部位與體內各臟器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腳底部存在著各臟器的反射區,某些臟器發生病變後,可以在其反射區上反映出來。按摩和刺激相應的反射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足底有眾多與人體身體健康相關的穴位。身體的整個部分在腳上均有反射區在此所說的足底反射區,即為身體整個的構造被反射投影,縮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說頭、內臟、肌肉等,身體的全部器官均和腳有密切的關係,而在左右腳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對應)的部分。

身體某些部位發生病變時,其腳的對應部分也呈現症狀。所以,一般皆認為經由刺激腳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療身體的一些疾病。按壓腳底痛的地方其功能應較差若身體的某部位功能差時,則必定影響至足底反射區。換句話說,你若試著按壓腳底,應該可以知道身體不適之處。此足部反射區並非僅能探知穴道似的狹小一點,即連達到某種程度的某些範圍亦為其對象,故外行人也能輕易的判斷。首先,你可以先從腳底的膀胱、輸尿管、腎臟、腎上腺的四個反射區順序按壓檢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圖按壓自己懸念之處。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我們的雙足,和內臟及其它器官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

而將它們的功能相連接,成為「人」這個有機體的管道,便是「經絡」。穴道療法源自於中國古代的醫術,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由於治療方便,療效顯著,目前已經引起世界性的注目。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人體有十四條經絡(俗稱正經),共365個穴位,和每年的天數相同,以象徵「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基本理論。至於後世由實驗、證明所陸續發現的新穴,至今已達4000多個,可說是一套極為完備的實用醫學。將人體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及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動功能,及相互關係分析歸納成臟腑學說,而五臟六腑各有經絡連繫通過。加上手厥陰心包經及任、督二脈,便成為十四條經絡。經絡是「功能」的傳導通路,因此,布滿全身,也影響到整個人體,由內而外,從頭至腳均在其範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足療保健原理 睡前足浴有哪些好處

足浴,即熱水洗腳。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和「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除濕祛暑;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說法。

中醫學對腳部的保健非常重視。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連接人體臟腑的12條經脈,其中有6條起於足部,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臟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有無數的神經末稍與大腦緊密相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經絡具有聯繫臟腑和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筋骨皮肉等組織器官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使機體協調統一。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人體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足部即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通過足部刮痧按摩治療,可以疏通經絡,解除病痛,調節和恢復人體臟腑功能,使失調、病變的臟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復和調整,進而達到康復。

從理療學的觀點看,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至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至10分鐘。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鬆的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藥物,還能防治感冒、腳疾、凍瘡和關節痛等症。

嬰幼兒便秘用足療

小兒便秘是指小兒大便乾燥、堅硬、量少或排便困難而言,多由於攝入食物及水量不足,餵養不當,或突然改變飲食習慣等因素所致。中醫認為,燥熱內結,腸胃積熱,或熱病傷陰,腸道津枯,或乳食積滯,結積中焦,或氣血不足,腸道失於濡潤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結,當以通腑瀉熱,潤腸通便為治。臨床觀察發現,採用中藥外治療法療效明顯,且藥源方便,作用平穩,副作用少,使用方便。

現介紹幾則足療效方,供選用。

1、大黃5~10克,研為細末,醋調為稀糊狀,置傷濕止痛膏中心,貼雙足心湧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般用藥一次即效。可清熱消積,導滯通便。

2、芒硝5克,研為細末,置傷濕止痛膏中央,外敷雙足心湧泉穴處,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

3、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將二藥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患兒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4、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包紮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足療的養生穴位、位置及其功能

足療技術在養生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是人體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那麼足療穴位的具體位置在哪呢?與之對應的足療穴位的功能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足療——中醫的特色養生治病法

足療傳承了中國人上千年的醫學智慧。足療神奇的之處,在於它不僅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長期的足療保健治療身上的各種疾病,如癌症、心臟病、肺病、腎病、肝病、胃病,甚至還可以治癒一些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