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多令體質發生不利變化

  不久前,美國營養學家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的蔬菜和水果攝入量一路走低,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孩子們的蔬果攝入量遠低於10年前。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美國的困擾,許多國家都在擔憂國民吃蔬菜越來越少,從而會導致相關慢性病,如高血脂、心臟病、癌症等的發病率攀升。

  吃素是好,但營養專家又建議肉奶蛋都需要。肉、菜的這個比例問題讓許多人都頭疼,肉吃多怕胖,蔬菜吃多了擔心營養不良。漸漸地,許多人就開始對這些吃飯問題感到困惑:「我們老祖宗到底是喜吃素,還是喜食肉?為什麼有段時間不吃肉,我們就會不自覺地開始『饞肉』?人難道天生就是肉食動物嗎?」

  吃膩飯局就想去古代吃粗茶淡飯

  「又是吃飯啊,別別,我不去了,我有高血壓和脂肪肝,血脂也不正常,我吃不下去,去了不動筷子氣氛也尷尬。」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副總李健又推掉了一個飯局,端午前夕,公司的飯局一下多了起來,朋友、合作夥伴紛紛邀請晚上或者中午吃一頓。最後沒有辦法,李健還是去了,四個人,10個菜。「菜全上來後,才發現真正蔬菜只有兩個。」李健說,涼菜四個,鹽水鴨和蒜泥白肉、蘸醬黃瓜和剁椒皮蛋,熱菜扇貝、鱔段、水煮魚、糖醋里脊、清蒸鱸魚、炒茼蒿,湯還是帶肉的青菜肉圓湯。不過李健還是有點高興:「大葷的肉類還比較少,基本是海鮮和魚類,吃了也不用擔心血脂高,點菜的人還是挺了解我的。」

  李健說,現在他外出吃飯,基本都點素菜,但是總吃素菜,腸胃也是受不了,人啊,還是要吃點肉的。「我曾經吃了一周的素菜,實在『寡』得受不了,飽餐了一頓回鍋肉,吃完後很有『罪惡感』,感覺自己的意志力太差了。」也不知道以前古代人是怎麼過來的,古人是粗茶淡飯,肉應該是比較少的。很想穿越到古代,生活一陣子,也許自己的脂肪肝就沒有了。」李健笑著說。

  人類遠古的老祖宗是基本吃素 李健的想法還真有不少人疑惑,這遠古老祖宗到底在吃什麼啊?

  「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而猿猴本是雜食動物,主要是吃植物為生,只有不得已的時候,才下樹來吃小動物。人類出現以後,必然也繼承猿猴這種習性,主要是靠採集野果、野菜和植物塊根為生的,這說明,人最初主要是吃素的。」南京農業大學飲食文化研究專家楊堅副教授告訴記者,人類肯定是雜食動物,而中國人,肯定更是以穀物為主。所謂「神農嘗百草」「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淮南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韓非子》)等等,都說明這一點。

  由於人類會製造工具,後來又發明用火,於是在採集經濟不能滿足生活需要時,就靠狩獵和捕撈魚蝦螺蚌等水產品來補充。但是狩獵畢竟不如採集植物穩定可靠,因此,至少在八九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從事在當時世界上已是相當進步的農業生產了,並且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黍、水稻、小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同時也開始飼養少量的牛羊狗豬等家畜。看來,至少中國人從遠古時代起就已經是以農業為基礎,並且老早就「以糧為綱」了。

  楊堅告訴記者,許多科學家都考證過了,人最初是穀類為主,然後以肉類、魚類以及各類蔬菜野果為輔。「首先得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穀類當然是最主要的。」營養專家告訴記者,如果現代人整天吃穀類,如麵條、饅頭、米飯,肯定是能填飽肚子的,但是長期吃,營養不良是肯定的,所以說古代人的壽命都不是很長,抵抗力較弱。

  從牙齒上看人類到底該吃葷吃素 也有科學家從另外的角度來探索古代的飲食結構。楊堅說,有的雖然是一家之言,但是也可以得到不少啟示,比如有的人從人體器官牙齒談起。

  人的齒共有32顆(上下各16顆),按部位和形狀的不同,從前向後分別是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左右對稱),以16顆上牙為例(上牙犬齒比較突出),所占的顆數分別是:門牙4顆、犬齒2顆、前臼齒4顆、臼齒6顆。在這些齒中,大體可把犬齒看做是百分之百「加工」肉食的——從老虎用大犬齒嚼肉食和人們一般用犬齒開啟啤酒瓶蓋中可得到啟示;門齒、前臼齒加工肉食和素食的功能各半;而臼齒加工素食起碼占60%的功能。這樣概算以後說明,人的牙齒有60%是吃素食的,40%是吃肉的。

  再從人的消化道的消化功能看,也可大體說明人是肉、素同食的雜食性動物:人體比獅子、老虎等肉食動物的消化道要長,大體說明人食肉的消化功能比純食肉動物的要差;但人體的消化道又比食草動物要短,又說明人完全吃禾穀類食物的話,人體所需營養吸收是不夠的。

${FDPageBreak}

  古人吃肉少不是不喜歡而是吃不起

  雖然最初的猿人是雜食動物,以素為主,以肉為輔,但隨著農業結構的變化,中外飲食差異也漸漸起了變化,「這也證明了,人從來沒有天生吃素或者吃肉一說,人喜歡吃什麼,有時更多是受外界因素影響的。」

  中國農業博物館徐旺生研究員曾經對中外飲食做過大量的研究,他研究認為,其實很大程度,人是喜歡吃肉的,人雖然是雜食動物,但主要是由於受經濟結構的影響。飲食的原料結構的不同直接源於農業結構。

  在西方,農業結構一直是一種農牧混合型結構,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發展,食物既來自種植,也來自養殖,因此歐洲人的飲食中除了穀物蔬菜以外,肉奶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中國則自春秋戰國以後,農業結構成為種植業占絕對優勢的經濟結構,人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食物中穀物占主要成分,很少的情況下才能吃到肉。東周時期,只有七十歲的老人才能吃上肉,此外官高祿厚的人才能吃到肉,被人們冠以「肉食者」。普通百姓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難以吃到肉的,一般收成較好,在有限的節日裡也許能破例吃到肉。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封建社會瓦解。

  歷史上,西方人飲食中肉的比重要大於中國人飲食中肉的比重,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得越來越明顯。到明清時期,當中國人紛紛引進高產作物如玉米、紅薯、土豆以解決糧食緊缺時,西方人飲食中肉食的比重已經大大超過穀物類,穀物則主要用來飼餵家畜,以轉化成肉奶蛋等高質量的食物。

  從今天中美飲食中穀物和肉奶蛋的分量,就可清楚知道這一點。今天中國的年人均糧食消費量是400公斤,而美國人均消費1000公斤以上,中國人均消費糧食主要仍由穀物來體現,而美國的人均消費糧食是由肉奶蛋來體現,直接食用穀物的量很少。

  楊堅也認同這個觀點,過去中國古人少吃肉,當然不是不喜歡吃肉,而是這麼多人在一起根本吃不起。曾經有人計算過,一畝地,如果種草,大概能養13頭羊,而如果種糧食,可以收穫600斤,600斤糧食,至少可以讓人吃200天,這顯然是羊肉無法比擬的。

${FDPageBreak}

  我們的飲食結構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專家告訴記者,由於原料結構不同,中西飲食的成品結構也相應有著較大的差別。中國人的飲食成品結構是由飯和菜相結合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菜則是副食,包括蔬菜和肉,主要是蔬菜。西方人的飲食沒有中國人那種「飯菜結構」,他們的飲食成品是肉奶蛋佐以麵包或蔬菜,沒有嚴格的主副食之分。中國人的飯菜結構中,飯是為了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和勞作時的體力,菜則主要助飯下咽,即俗語為了「下飯」,因為單吃白飯不易進食,只好藉助菜餚來完成「吃」進食物這一行為。西方則因為食物中主要成分是肉奶蛋等,這類食物天然具有極強的香味,只要煮熟,就容易「吃」進肚裡,無需佐餐之菜,因此西方人無中國人飲食中那種主副食之分,即使有副食,也不是為主食充當助咽的角色。

  「儘管現在中國人肉類食物的攝入大大超過古代,但飲食結構至今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專家說。不過,植物蛋白的營養價值是無法和動物蛋白比的,而且人類需要的脂類,也是通過食肉而獲得的。人的身體是由水、蛋白質和一些無機鹽構成的,這些物質構成的人體不是恆定不變的,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人體維持生命所需的,所以人要吃肉,有時甚至還由於肉類有特殊的香味而「饞」肉,所以當經濟發展後,肉類的攝入量自然而然增加了。

  大量攝肉讓體質發生不利變化 現在的問題是,攝入的肉量大大超過以往,我們自遠古而來的體質,是否一下子能適應這麼大量的肉類攝入?

  澳大利亞紐曼教授曾經來鼓樓醫院談起過一項有趣的研究,一般情況下如果母親營養不良,胎兒會預測到外部環境惡劣,重要器官發生各種不同的結構變化,以適應子宮內的營養不良,這就造成他們在出生時體重低。為了適應營養不良,胎兒會處於保存熱量的狀態,形成高效儲能的「節約型」代謝機制。如果出生後食物很豐富,節約型機制會使寶寶將過剩的熱量不成比例地轉移到脂肪組織中,更容易發胖,成為小胖墩。這就說明,我們人體有一個自行代謝機制,如果你以前就是素食為主的話,突然增加肉類攝入,人體會承受不了。

  完全吃素同樣會讓身體受不了

  吃素是現代潮流,食素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景區搞裸漂 媽媽舉牌抵制

媽媽舉牌抵制裸漂,呼喚女兒回家。

  這已不是一個為英雄唱頌歌的時代了,就像今天愈來愈成為一個網絡炒作時代一樣,我們用喧鬧的叫板來填補自己的寂寞。陽春白雪如此,下里巴人也如此。

  而在這個一個炒作的時代中,「裸」是一切傳奇之首。

  今年,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兩會」上,州政協副秘書長、政協委員姚本馳關於恢復「裸體拉縴」的大膽提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

  清遠地下溶洞一個中國美女女與一個黑人男子在洞中同船漂流時,竟然脫光了衣服,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一片指責,特別是男性讀者心緒難平。

  2010年7月3日清遠黃騰峽生態旅遊區將舉辦裸體漂流行為藝術表演及攝影比賽。並從各大藝術院校海選出數名青春少女沖當裸體模特。

  黃騰峽生態旅遊區將舉辦天體漂流行為藝術表演及攝影比賽。屆時,從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的愛好者中海選出的多名青春美少女,將在美麗的黃騰峽谷之青山綠水中展現漂流的激情,實現美女、美景的完美融合。

${FDPageBreak}

  網友在廣東清遠市區拍攝到的這位舉牌抵制裸漂的女性,經了解其就是在某親自論壇發帖求助的那位媽媽。當記者詢問她是否了解抵制裸漂的意義時這位母親回答說:「我就想快點找回女兒,決不能讓她去那脫衣服,以後她還要嫁人的!」

  廣東地區某親子論壇上發現一位90後母親發帖向全國的媽媽求助,呼籲大家幫她向辦法找回執意要去清遠黃騰峽充當裸體模特的女兒。

  對於「裸體藝術」,其實最敏感的還是女性裸體,我們都應該正確而簡單地看待這個問題。畢竟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簡單而「赤裸裸」的,不能覺得裸了就是「俗」就是道德無下限。

  但這些與「裸」有關的景區營銷是什麼?在「裸」之上加注很多空洞話題的概念和辭藻就能改變其利用「裸」作為手段來獲取利益金錢的事實嗎?而景區的裸體營銷已經不是一個偶然的個體事件,它幾乎預示著炒作時代的巔峰。相信很多景區對這樣的裸體營銷已經躍躍欲試,這是與中國廣泛存在審美道德相牴觸的,所以景區大搞這樣的裸體營,必然換來媽媽團的當街抗議!

4種常見茶飲的健康功效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刊登了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每日飲兩杯至四杯咖啡的人,與那些每日飲用少於兩杯的人相比,患心臟病的幾率要低20%。

  綠茶:對抗癌症和眼疾

  綠茶富含抗氧化劑,還有其他抗病毒物質,它們可能會降低青光眼和其他眼疾轉為癌症的風險。研究還表明綠茶能夠改善骨質狀況。顯然,它所含的化學物質能夠刺激骨骼生長,延緩它的衰老,這對於有骨骼問題或者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是一良藥。

  小貼士:如果你想要購買綠茶為主要成分的潤膚油,那麼就選擇一款米色的潤膚乳。因為綠茶中多酚的成分會讓潤膚乳的顏色變深,它的顏色會告訴你,其中所含的成分高低。棕色更好。 

${FDPageBreak}

   紅茶:切斷子宮癌的風險

  根據食品科學雜誌報道,紅茶會增強免疫力,降低血壓,並且把患子宮癌的風險降低一半(與綠茶相似),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糖尿病。

  這種類型的茶含有多糖,它可能含有抗葡萄糖物質。格雷伯爵茶,英式早餐,和其他一半的混合物質都是用紅茶葉做成的。

${FDPageBreak}

  白茶:促進瘦身(與皺紋對抗)

  2009年德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當白茶提取物進入人類脂肪細胞的時候,它會降低與新脂肪生長有關的基因的活躍度,並且消耗掉某些現存的脂肪。

  它還會給你帶來美貌:去年在英國科學家發現,白茶可以控制對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起作用的酶類,就是那些一夜讓你產生皺紋的過程,白茶會讓它們不起作用。

  小貼士:如果你對咖啡因敏感,那麼你可以選擇白茶,它的咖啡因含量明顯低於其他類型的茶葉。

${FDPageBreak}

  烏龍茶: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

  一項研究發現,在你吃快餐的時候,烏龍茶會讓你的新陳代謝加速10%(與綠茶的4%相比)。另外,它還會降低你在用餐期間吸收的脂肪,並且幫助降低有害膽固醇的水平。

床吧漸成白領休閒時尚新寵

打著「讓人性回歸自然,打破傳統的束縛,躺下來放鬆自己,好好休息」的口號,近日來羊城出現了一種新的「吧」——「床吧」。它是繼酒吧、陶吧、書吧、氧吧等等之後又一種休閒的時尚新寵。下班後去「床吧」躺一會,吃點東西,放鬆一下,成了不少白領休閒的新選擇。

戶外漂流裝備及注意事項

漂流是一項群眾性的水上活動,一般說來,漂流分探險漂流,自然漂流和操控漂流三種大類。前兩大類在某種意義上講又可歸屬自然漂流一類,所不同的是,探險漂流不強調群眾參與而重點在於探險,因此危險較大。而狹益意義上的自然漂流與操控漂流,更多的是一種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娛樂項目,我們通常所說的漂流,即指此漂流(也稱休閒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