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還寒 別忘「捂一捂」五部位

  進入春三月,隨著天氣的回暖,不少愛美MM和體熱男士都紛紛換上單薄的衣服,然而不少人卻因乍暖還寒的天氣患上了感冒。古人常說「春捂秋凍」是有道理的。並不是天氣一轉暖就要立馬脫掉冬裝,因此,早春時節,有些部位還需捂一捂。以防止身體受涼引起疾病。

  「春捂」防病

  民間有個養生說法,就是「春捂秋凍」。「春捂」指的是剛進入早春,氣溫剛開始轉暖,氣溫變化還較大。因此別急於脫掉厚厚的冬裝,換上輕盈薄透的春裝,仍然要注意保暖,這也是許多老一輩奉行的養生之法。

  開春的特點是氣溫變化無常,早晚溫差較大。一早一晚冷熱交替,身體素質較好的人感受還不那麼明顯,但對於老人、孩子和體弱的人群來說,就十分容易受到影響。

  春捂第一位:腰眼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出現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精神容易睏倦疲乏等症狀。因而經常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可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消除。

  春捂第二位: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胃部怕冷、經常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肚臍的保暖,可經常熱敷此部位。

  春捂第三位:背部

  人的背部關係到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經絡,與心肺相通,如不保護好,容易讓風寒之邪透過背部侵入,引發疾病。「其實,多穿一件背心就能很好地起到保護背部的作用。」劉月嬋強調,「保護背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腰腹部位的保暖。」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腹部特別是肚臍是不能受寒的。由於這個部位特別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一旦受涼,腹痛腹瀉在所難免。

  春捂第四位: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即神門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臟腑元氣,能夠強化該臟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腕橫紋小指側端凹陷處)。

  春捂第五位: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氣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有噁心嘔吐、眼睛痛等表現。中醫認為,這些表現多因肝陽虛所致,需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和陽輔穴(小腿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處)。

  老人小孩注意別捂過了頭

  一般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服,但溫度超過20度也要適當減衣,特別是晝夜溫差較大的,更要靈活。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出了汗,再被風一吹反易著涼。最好選擇寬鬆的衣服,既擋風又透氣,而且要易於脫除。此時最好不要怕麻煩,根據冷熱靈活調節自己的穿衣情況。

  對於老年人和孩子來說,想要「春捂」不過度。老年人對於溫度的變化不太敏感,一不小心則捂過頭了。而對於孩子來說,一般都是家長監督添衣服,但孩子卻很難自己做出合適溫度的判斷,這時添衣最好根據孩子的手腳是否暖和來判斷。如果孩子出汗了,則要考慮衣服是不是穿太多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感覺到熱或者已經出汗時,更不能馬上將衣服脫掉,先用毛巾把汗擦乾,儘量讓孩子安靜下來,才能脫衣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年輕電腦族需防頸椎病 7個妙計輕鬆趕走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致於四肢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少數有眩暈。

  自測下自己是否患頸椎病

  第一:肢體的某一部位發生像觸電一樣的放射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如果同時伴有頭暈、噁心、視物旋轉的症狀,則往往伴有椎動脈型頸椎病。

  第二:手指麻木,特別是兩邊手指都麻木了,一定想到是不是得了頸椎病,而且兩邊手指麻木,可能是脊髓重要的結構受到了壓迫;

  第三:做十秒手指屈伸的實驗,手握拳,然後完全伸開,計算十秒鐘做二十次以上才算是正常的。

  第四:沿著直線走一走,兩隻腳在一條線上走,得了脊椎型頸椎病的人就走不了直線。

  如何預防頸椎病

  1. 坐姿正確

  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確,使頸肩部放鬆,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辦公室工作者,還應不時站起來走動,活動一下頸肩部,使頸肩部的肌肉得到鬆弛。

  2.活動頸部

  仰頭觀天。取直立體位,兩手下垂,兩腳與肩同寬,頭緩緩抬起,仰望天空,仰視角儘量達最大限度,眼睛盯住一個目標,保持這種姿勢15秒鐘左右。

  按摩頸部。取直立或坐式,用雙手拇指按揉頸部後側,先按中間部位,後按兩側肌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覆按揉15次。

  搖頭晃腦。將頭部進行前、後、左、右的順序搖晃。如此將頭部搖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搖動。左、右各做10次。

  3.局部功能鍛煉

  頸椎問題之所以複雜,很大原因在於其症狀反覆發作。要想保證頸椎的持續健康,增強頸部的抗壓性和韌性才是關鍵點。因此,有必要進行一些針對想較強的頸肩部局部功能鍛煉,如「頸椎操」、「頸椎瑜伽」等。

  4.多運動

  在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中,醫生往往強調「物理治療」,何為「物理治療」,通俗點說就是運動。頸椎的局部功能鍛煉也屬於物理治療法的範疇,但人體每個部位本來就息息相關,沒有脫離整體的局部健康,因此,全身運動,對於康復與治療頸椎病將會更有效。對於頸椎病患者而言,打羽毛球、游泳等,不僅運動了全身,還非常具有針對性。

  5. 良好的睡姿

  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枕頭中央應 略凹進,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不要懸空。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

  6.避免受寒

  受寒將導致肌肉張力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症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炎症加重。

  7.注意飲食

  喝茶有益脊椎健康,多喝牛奶有利於脊椎病的預防,切忌酗酒。

春分時節講究體質養生:「五行」體質人群的養生之道

  以五行理念將人的體質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是中醫的傳統理論。池曉玲指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調養前應找准自己屬於哪種體質。絕對典型的五行人比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數人可能兼具兩個臨近的五行體質特點。

  木形人:疏肝健脾 和調陰陽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精神:應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切忌抑鬱惱怒,多參與戶外活動。

  運動:在運動上,木形人可多參與太極拳等以鍊氣為主的運動,有助於身體的陰陽平衡。

  飲食:可多服健脾養肝、補益肝腎之品,使脾胃健運,肝氣順達,以防肝旺克脾。飲食上可多吃薑、蔥、蕎、竹筍、淮山、土豆、豬肉、魚肉、蛋等。

  火形人:平心定志 益腎養肝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精神:此時易出現心情煩躁,容易引發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火形人宜平心定志,保持樂觀隨和的心態,切忌急躁,以益腎養肝。

  運動:不宜"春捂",建議多做春遊、踏青等戶外活動,太極拳、八段錦,並可用下棋、釣魚等調節情緒。

  飲食:可多吃健脾益肺、益腎養肝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竹筍、蘑菇、薏仁、淮山、花生、土豆、杜仲、牛膝等。

  土形人:戶外運動 健脾養胃

  體質特點: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全身上下都很勻稱,步履穩重。

  精神調養:土形人容易因臟腑內里陽氣不足而外感濕邪,出現腹脹、噁心、腹瀉等不適症狀。宜心平氣和,保持樂觀暢達的情緒,避免肝鬱克脾。

  運動:多進行戶外運動,可選擇慢跑、球類如籃球、羽毛球、桌球等,以不疲倦為度。

  飲食:多進食疏肝健脾,益腎祛濕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玫瑰花、淮山、砂仁、麥芽、芡實、益智仁等。

  金形人:易哮喘咳嗽 要做好"春捂"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精神調養:春分節氣,天氣變化仍然較大,此時金形人容易感受外邪出現哮喘、過敏、咳嗽等肺系疾病。宜保持寧靜的心態,安養神氣,避免憂愁抑鬱,以利肝氣調和,氣血和暢。

  運動:注意保暖,做好"春捂",最好能有微汗出可加大運動量,可選擇動態運動,如慢跑、羽毛球、足球等。

  飲食:宜多進食具有健脾益肺,益腎養肝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百合、淮山、沙參、白果等。

  水形人:易口苦 進補宜健脾益腎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精神調養:降水也較多,水形人此時容易出現濕困中焦的表現,如噁心、口苦、胃脘脹悶等症狀。宜安定心神,順應春季節氣陰陽平和的自然規律。

  運動:注意保暖,做好"春捂",避免外邪侵襲。可加大運動量,可選擇動靜結合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或選擇慢跑、球類動態運動等。

  飲食:宜多進食具有健脾益腎,溫中祛濕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砂仁、法夏、白朮、茯苓等。

春季運動養生大攻略 放風箏轉鐵球護健康

春季養生保健運動「習慣成自然」,春季是養生保健的好機會,只要伸伸懶腰,多散步或者放放風箏,都是可以養生目的的。

春分習俗有哪些?八大經典的春分習俗介紹

3月20日將引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你知道這個節氣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