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性的擇偶要求總是很多,不過,當她們過了25歲,大部分的條件就會降低下來。只有一點,不管她們年華如何的老大不堪,仍然不會降低的是男人的身高。只要瀏覽一下婚姻介紹所的申請卡片就不難知道,女性即使到了30~40歲之間,仍然會在卡片裡記載著——身高必須在多少厘米以上。
我曾經針對這一點,請教年輕女子座談會的會員,她們的回答如下:「男人本來就是該高一點呀!他們的身高,必須等於我的身高再加上高跟鞋的高度。如能再比這個又高一點,那就更好了。」
最大的原因是,並肩走路時不雅觀。這種結論,不外乎來自女人的虛榮心。而且,女性認為光是她一個人喜歡是不行的,如果她周圍的人不認為很相配的話,她就會耿耿於懷。除了這些原因以外,老公或者男朋友比她矮的話,她就會認為「別人可能會取笑」,或者認為「別人會誤解她在掌握大權」。
而且女性都希望有一個能夠依靠的老公,如果男人的個子比她矮的話,她就會產生一種不能依靠的感覺。女人的這種感覺,依著年齡層次而有所不同。不到20歲的女孩子,就是在想像電影裡的調情場面時,一旦看到男的比女的矮小,就會認為「男人比女人矮,令人倒盡胃口」。「25歲以前的女人,跟矮上自己一截的老公出席聚會,不知會有什麼滋味?又如何能夠把臉埋進他的胸膛呢?」至於25歲以後的女人,看到比她矮的男子,她就會想像到「婚後如果生了矮小的子女,應該如何是好?」
其實女人的這種想法背後,還是有所謂的外表在作怪。
不久以前,我為一個很可愛的女孩牽紅線,誰知她並沒有接受對方的意思。「那麼好的青年,難道你還不滿意?」我如此問她。「我知道他是很出眾的青年……不過,他走路的樣子有點老氣橫秋。他的腿是不是短了一些?」
我實在想不通,「出眾」的青年,還得配上一雙修長的腿才行嗎?如果那麼喜歡長腿的話,乾脆到非洲跟長頸鹿結婚好了。我奉勸矮個子的男性,不必再悲哀了,天涯何處無芳草,天下的女人,並非全都是淺薄之輩。「果真那麼在乎身高?別盡說些無聊話了!你跟我走!」女性真正喜愛的,就是這種具有魄力的男性。
男人的標準身高應該是這樣計算的:當他擁抱自己的女人時,女人的下巴可以微微擱在他的肩膀上。這樣他的身高就很標準:當女人投入他的懷抱里,一張臉剛好貼在他的胸前,聽到他的呼吸聲。如果女人的身高只能貼著他的橫膈膜,這個男人的身高就不合標準。
他的高度,剛好要令女人微微抬頭仰望他,而不會看到他頭頂的白髮或禿頭。
當女人痛恨他,想摑他一巴掌時,手不用舉得太高,以致那一巴掌不夠重。
當他蹲下來的時候,剛好可以讓女人踏在他的肩膀上,攀過一堵牆。
當女人受到傷害,需要保護時,男人忽而變得很高大,能夠給她安全感,能夠站在她前面保護她。如果無法在女人最需要他的時候變得高大,這種男人就太矮了。
有了孩子之後,男人忽而變得很矮小,跟孩子的高度一樣,和孩子一起在地上爬行。為了家人的幸福,他可以縮小自己。
忘記那些數字吧,男人亦剛亦柔,也應該能高能矮,這才叫標準。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精明職場人 演繹跳槽五部曲
合適時間點
「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時間點並在一個時機成熟的條件下選擇跳槽才是最明智的。」周旭光表示職場人在合適的時間跳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不少獵頭也坦言,在獵人才時最為看重的是那些有3年以上工作經歷的職場人。
除了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外,周旭光認為跳槽的時機應當兼備外因及內因。「所謂的外因就是對方能夠提供很好的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個人和公司的發展前途等等。而內因則是指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頸。例如工作了幾年之後,我從一名員工成為了一個主管乃至經理,但是之後我發現無論如何努力已經很難再往上走了。到這個時候我就會考慮利用跳槽的手段來改變工作中遇到的這一瓶頸。」
專家也提示不同的行業,從業人員的跳槽概率及周期也會有所不同。相對來說,銷售、市場等方面的從業人員由於接觸面廣、工作靈活,往往會得到較多跳槽的機會。而財務、會計類的從業人員的跳槽概率會小很多,而對方公司對於跳槽人員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個性化判斷
「人在不同的需求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因此要學會對自己做一些個性化診斷,並根據自我的需求來決定去留。」卡內基訓練上海地區總經理梁老師表示,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存、安全、歸屬感、重要感和自我實現五個方面。「每個職場人在調換工作之前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比如薪酬、職務、家庭因素等等,這些角度都會影響到其最終的決定。但是我們發現似乎更多的職場人在乎的是第五層次的需求,也就是對自我實現的需求。」
據卡內基梅隆大學一份調查顯示,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往往具備三個特質:專業知識、態度和技巧。而專業知識對其成功的影響往往只占15%,因此決定你今後職業是否成功更重要的是依賴於你對人對事的態度和技巧。梁老師認為職場人在跳槽前可以對這三方面進行很好的考慮,「我們發現跳槽往往與薪酬無關,更多的人考慮的是企業價值觀和發展空間。」
比較得與失
跳槽勢必會對你的職場生涯與工作帶來不少的得與失,重要的是你能夠看清楚其中的利弊得失。
跳槽所帶給你的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你跳槽之後往往會發現流失了不少現有的客戶,甚至於說你要再一次適應你的工作和朋友圈。「其實你可以做一張小表格,將你重視的因素、價值觀等等一一列舉,然後列舉出跳槽可能面臨的得與失,在對比之後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所面臨的局面。」梁老師表示在清楚看到自己所面臨的狀況之後,職場人還可以通過請教身邊的一些行業資深人士、搜尋一些資料、做一些個性化測試等等的方式來幫助你做出決定。
「對此,我可以提供給職場人的建議是努力尋求及了解自己工作的目標。」周旭光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與奮鬥目標,你的職場路想要怎樣發展,這點才是最為重要的。找到了目標之後,為之努力,積累更多的經驗為今後的跳槽或是職業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可能這才是避免跳槽帶來損失的最好辦法。
經營好人脈
「人脈對於一個人的職場發展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跳槽而流失這些寶貴的資源。其實『多交朋友』也是一個聰明職場人的制勝法寶。」對於經營人脈這一點梁老師提出了自己的三個小方法。首先,積累人脈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其次,互相的溝通應當是正向而非負面。最後,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而非自己的角度觀察事物。
「可以說,經營人脈是長遠的工作,應當積累於平時工作中的一點一滴。如果你面臨跳槽,就更應該用功地去做好這些功課,這樣你的人脈才會跟隨你工作的流動而流動,成為你工作上真正的寶貴資源。」梁老師表示人脈是否流失一方面取決於你工作的轉換,但更為重要的是取決於你自身的態度,學會和你的人脈成為真正的朋友,那麼你們之間的聯繫就會變得堅不可摧,你也就不必擔心自己的這一資源因為跳槽而面臨損失浪費了。「只要你選擇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你甚至會發現你的人脈非但沒有流失,反而可以通過新的平台尋求到更多更為廣泛的人脈。」
提前做準備
如果在你的工作中確實遇到了困難,或者你已經打定主意希望通過跳槽來改變自己工作的現狀,那麼你需要提前做好更多的準備,這樣你才能跳得輕鬆而準確。「從我的經驗來看,跳槽之前可以儘可能搜集更多的相關行業諮詢。它既可以為你對自身定位提供很好的依據,也能成為你今後跳槽時很好的談判籌碼。」搜集信息的途徑和來源是很多元化的,可以是一些獵頭諮詢公司,工作的同事們、朋友們、交際圈等等,他們甚至還能就你自身的性格特質做出相應的判斷。
通過課程及培訓也能使自身的工作更具專業性。「其實任何公司都更看重你的經驗和能力,相對於新人來說,職場青年的最大優勢即為經驗,因此在跳槽時也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這張牌。」周旭光表示在平時工作的一點一滴中就可以為自己積累不少的經驗、能力,你的這些閃光點也終將會被你的同行所認可,因此職場人也不能因為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而忽略了平時的工作,也許它才是為你贏得更好工作機會的有效手段。
「其實,跳槽並不是一件突發狀況。」梁老師表示職場人跳槽只是為了尋求一個更適合發揮、能夠幫助企業和自我得到「雙贏」模式的一個過程而已。「卡內基曾說過『想的開心,做的開心,你就真的很開心』。學會多做準備,好好把握跳槽的機會,這才是一個成功職場人真正的明智之舉。」
誰給貓兒系上鈴鐺?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在一座糧倉里,老鼠們因為經常受到貓的襲擊而十分苦惱。於是,它們聚到一起,商量用什麼辦法對付貓的騷擾,以求平安。會上,老鼠們各有各的主張,但都被一一否決了。一隻小老鼠站了起來,它建議在貓的脖子上掛個鈴鐺。「只要聽到鈴鐺一響,我們就知道貓來了,可以及時逃跑。」大家對它的建議報以熱烈的掌聲,並一致通過。這時,一隻年長的老鼠站了起來,說:「小老鼠想的這個辦法是非常妙的,也是十分穩妥的。但是還有一個小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派誰去把鈴鐺掛在貓的脖子上呢?」老鼠們一聽面面相覷,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故事的趣味正在於貓的強大與老鼠們的智慧之間形成了較量的關係。三個臭皮匠比得上一個諸葛亮,那麼一群老鼠的才智能戰勝一隻貓嗎?小老鼠的主意確實不具有操作性嗎?又是什麼影響了老鼠們最終的決策呢?種種問題都指向了這場老鼠會。而我們也從這次會議中看到了一個典型的會議場景,如同一些企業的「規劃會」,部門的「決策會」。當一個團隊的發展出現困難的時候,我們通常是通過會議的方式來聚合群體思維,尋找發展的突破口。個體在會議環境之中會受群體的影響而產生一些不可思議的心理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了解的一種群體心理現象——團體決策的心理。
老鼠們面臨著基本生活無法保障的問題時,用開會討論的方式來探詢解決的辦法,是它們尋找出路的起點。然而,就在小老鼠的建議得到大家熱烈掌聲的時候,年長老鼠提出了一個很理智的現實問題。老鼠們也因此再次陷入了困境,前途也變得迷茫起來。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人們在討論一些重大方案時,群體的決策結果通常都是傾向於兩個方面,一是迴避決策,二是產生極端化決策。迴避決策實際上是人們在本性上不喜歡做決定的一種表現。寓言故事中,老鼠們最後的不了了之,實際上就是規避決策的結果。舉一個例子,某企業在與競爭對手就占有市場份額的競爭過程中遇了困難,需要研討新的發展方案,而要實行新的決策就會面臨企業發展的收益和損失兩個方面的衝突,權衡再三,企業沒有做出任何新的決策,而是採取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來應對眼前的困難。這一企業管理案例,充分說明了人們總是設法避免做出任何行為決策,因此就出現了這種迴避決策的團體行為。
群體決策的另一種表現是極端化決策,這也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它又包括兩種走向,第一種是過於冒險,第二種是過于謹慎。前者通常會出現在以冒險性人格特徵為主體的團隊成員之中,例如戰爭的始作俑者。而老鼠則屬於過于謹慎的一個事例。這兩種決策都傾向於極端化,這說明群體決策往往比個體決策還要偏於極致。極端化決策結果的出現源自於群體氛圍對個體產生的影響。個體在群體的環境中往往會出現去個體化的體驗,他們在他人的影響下,會不自主地採取支持極端化決策的心理傾向。這是因為,群體的決策可以使決策責任分散,個體自身體驗的責任壓力會減弱到極小的程度,因而堅持自我實際上是在主動承攬壓力,承擔責任。此種情況下,放棄自我的觀點能夠減少壓力體驗,也就成為一種常見的心理選擇。
同時,人們在群體環境中因為聽到各種意見而不斷衡量個人的觀點,當他人的理由勝過自己的觀點時,遵從他人意見也就替代了自我觀點。例如,在國外,一些保守黨的成員雖然表現出了極端的保守觀點,但是在生活中他卻未必真的很保守。而一些激進分子一旦脫離了他身處的那個團隊,他的激進性表現也會大打折扣。小老鼠的支持者們由於年長老鼠的充分理由轉而放棄了對小老鼠的支持。同時這個建議的冒險性也讓更多的老鼠不敢承擔責任,多數老鼠採取保守的觀點造成了群體迴避氛圍的出現,最終放棄這個主意也就成為必然。假如,老鼠會的成員是以喜歡冒險的老鼠為主要群體,會議的結果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解決決策迴避與決策極端化的基本方法是,要對團體成員有一個選定。團隊中成員的數量越多,決策的困難就越大,因此決策群體應當限定在一定的規模之內。另外,成員的組成越是雜亂,決策的成功率越會降低。如果想達到一定的決策效果,團隊組成的標準就很重要了。例如,需要團體成員在總體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同時成員應當由那些有勇氣擔當責任的人構成。
聽說這個寓言故事有了後續的結果:那個提建議的小老鼠對自己的觀點是很有信心的,於是它找到其它幾隻還在猶豫狀態中的老鼠,組成了一個有共識的小範圍團隊。它們通過每日對小貓的仔細觀察,發現貓總是喜歡在每天的中午跑到糧倉的頂部曬太陽,而且它抓老鼠純粹是屬於玩耍,而不是為了吃飽飯,貓最喜歡的食物是魚。有了對貓這兩個特點的了解,小老鼠們就開始行動了。它們設法弄來了鮮美的魚,並在魚體內灌進了一些酒。小貓吃了醉魚,自己也如醉翁一樣,借著中午的太陽呼呼大睡了起來。小老鼠趁著這樣一個好時機,在貓的脖子上繫上了一隻鈴鐺。
可見,群體決策有的時候是集思廣益,但有的時候,人們也可能因為群體的不作為而失去很多機會。了解團體決策的心理特徵,可以有效地避免團體決策的失誤,發揮群體智慧的功效。小老鼠最後的成功,就是在有效群體的合作下實現了目標。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推開成功之門
有一位年輕人很想成功,可是他卻一直都沒有成功。其實,他距離成功並不遠,可是,成功這一道緊閉的門,怎麼努力都叫不開它。 年輕人聽說寒山寺的老禪師是位智者,替不少人解答了不少的疑難,於是他便前去請教。 3天後,年輕人來到了寒山寺,見到了老禪師,開門見山便說:「禪師,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請您告訴我,一個人怎樣才能走進成功?」 老禪師聽了笑了笑,說:「現在都黃昏了,你也千里而來,都累了,先去休息吧,明天早上來見我!」 年輕人無奈地告別老禪師,去客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年輕人就去敲老禪師的房門。老禪師說:「現在還早,我還沒有起床呢!你等會兒再來吧!」 年輕人很無奈,可又別無良策,只好走開了。 過了很久,年輕人又去敲老禪師的房門。老禪師說:「現在我正在打坐念經,你還是等會兒再來吧!」 年輕人很無奈,可是又不能硬闖進去,得罪了老禪師,那可就不能得到他的解答了。 又過了很久,年輕人又去敲老禪師的房門。老禪師說:「我現在正在想你的問題,你等會兒再來吧……」 年輕人終於耐不住了,他氣憤地說:「你總是推三阻四的,我何時才能得到答案呀!」說完,他踢開了老禪師的房門。 老禪師沒有生氣,反而頷首而笑。 年輕人上前氣憤地說:「你笑什麼?我是很無理,可這都是你逼的!」 老禪師說:「現在,你該知道怎麼走進成功了吧!」 年輕人疑惑不已:「你沒告訴我,我怎麼知道?」 老禪師笑著說:「你別生氣,我一再地推阻,就是要你破門而入。其實,成功沒有所謂遲早;成功之門,就是靠破門而入!」 年輕人恍然大悟,拜謝老禪師,然後下山而去。
魔鏡照出你的職場心情
面對職場這塊魔鏡,你有著怎樣的心鏡,反射你的事業處在哪個階梯。想知道答案, 就做個測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