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總醫院心理醫生史宇指出,抱怨是一種情緒發泄,有不滿情緒過於壓抑不行,但發泄過度,沒完沒了抱怨也同樣不好,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還不能達到宣洩情感、令人心情愉快的目的,反而會讓人陷入負性情緒里。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遇到不滿,抱怨是一種情感發泄的正常行為,但抱怨要有度。史宇說,在公司里,直接領導與下屬之間很少有相處得非常融洽的,管與被管的關係,註定了兩個級別之間存在天生的矛盾。作為員工,對工作應該具有較好的執行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領導分派同樣的任務,有的人不抱怨,直接就積極去完成;有的人稍微抱怨之後也想辦法去完成它;而有的人則充滿了牴觸情緒,不斷找各種理由去抱怨,這就是一種消極逃避的行為反應。
史宇指出,找人傾訴抱怨,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情緒宣洩方式,但無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緩解煩惱,反而放大了原來的痛苦,陷入滿腹牢騷、抱怨不休的惡性循環之中,於事無補。
衡量抱怨是否過度,史宇建議主要看抱怨之後的行為,如果抱怨完之後讓你心情舒暢並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有效的發泄;如果只有抱怨而不想怎麼解決問題,那就是過度的,需要警惕陷入負性情緒。
此外,史宇還建議,與其把你的問題告訴一些可能會使你繼續苦惱的朋友,不如去求助一些能夠幫你找出解決方法的人,比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而對於公司的事情,選對安全的傾訴對象十分重要,否則你的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讓你情緒變得越來越糟,還會讓你在工作中更加被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英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手提包給女人安全感
據英國媒體報道,該國心理學家發現,女人之所以願意隨身攜帶手提包,是因為,各色手提包給她們帶來了足夠的自信。首先,包能給女人安全感。包就像貼身伴侶,隨身帶著它,心裡才有一份可依賴的踏實感;包就像閨中密友或父母,最知根知底。女人對包的熱愛正體現了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安全感是生理需要之上、人的本能需要。當女人們從家裡走進外面廣闊世界的時候,正是包,在潛意識上,給了她們某種情感依託。在某些場合,提包還可以幫助她們緩解內心的緊張和不安。
另外,包還是女人的救星,讓她們變得更加完美。女人不像男人,有時候可以不太在乎自己是否完美,男人可以把日常用的東西比如手機、香菸、鑰匙等放在貼身的衣袋裡,女人卻不能這樣做,所以她們離不開包。
同時,包能體現生活品味和女人味。包是搭配服飾的最佳飾品,更是她們改變心情的方式。對她們來說,挑選、搭配提包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她們樂此不疲。一款款精心搭配的手提包處處流露著她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從一些女人的包里,你可以讀到她內心的柔軟,小小的空間裡,無序地排列著口紅、眉筆、香水、鑰匙、錢包、電話本、手機、照片等等,等於在大聲宣布她們非常女性化。
手提包有時也能泄露主人得秘密。例如,有些女人認為提包一定要實用,甚至像公文包那麼大才好。喜歡大包的女人多是外剛內柔,希望給人獨立的感覺,但她們往往缺乏獨立,對一切都放心不下,一定要掌控在手中才感到安心。
當然,也有少部分女人不喜歡隨身帶包,而是將瑣碎得東西如手機、錢包等塞在口袋中。這類女性一般是「強勢女人」。她們內心有一種對自由和解放自己得強烈願望。希望能與男人平起平坐,感到有必要把自己跟一些過於女性化的東西劃清界限,比如包。
第一次感受他人離婚
我在街道辦事處供職,又是辦公室主任,每天在單位值班守點的時間自然要比別人多很多。因此,我見到或接觸到的來街道辦事處辦事的人員,也遠比其他街道幹部所見到或接觸到的多許多倍。
在每天來辦事的人流中,有上級領導,有下級來人,有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證的打工仔打工妹,有領結婚證的新人,有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下崗職工……真正是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人上一百,各形各色。
在這股人流中,有時也夾雜著來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領離婚證的人之中,大多是默不作聲的,極少數是有說有笑的,只有個別是打打鬧鬧的。據我觀察,一般帶點打打鬧鬧性質的離婚夫婦,往往是短時間內鬧彆扭,並沒有真要離婚,有的甚至在街道辦事處就重歸於好。而那些默不作聲和有說有笑的離婚者,一般十有八九是鐵定離的。
我們街道辦事處設有婚姻管理所,專門辦理結婚手續和離婚手續,髮結婚證或離婚證。
到街道辦事處來辦理離婚手續的人和事,我見得多了,但真正能讓我用心去感受的卻並不多。因為見別人離婚的事例見得多,久而久之,也就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人們的婚姻觀念早已改變,合則聚,不合則散。離婚既不草率也不是鐵板難破。再說,我畢竟只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沒有離婚當事人的那些憤怒、憂愁和煩惱。是一時的解脫也好,是永遠的心痛也罷,他們之間的是非曲直恩恩怨怨,與我這個局外人全然無關,我可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也許有人會責怪我這樣做是不關心他人痛癢。事實上,別人離婚的事,旁人是不便參與攪和的。我也無力對他們進行和好的調解。我還是保持冷靜的旁觀者姿態較為妥當。
真正讓我對別人離婚深有感受的是今天。
上午,我接到一個老鄉朋友的電話,她說她要離婚。離婚的前期準備,包括夫妻間的財產處置、子女撫養等都已有協議,有關的證明、證件也已準備齊全,現在只等正式辦理離婚手續。她打電話給我的意思,一是詢問離婚的費用是多少,能否儘量少花錢。因為,整個離婚過程中的費用都由她出,她現在手頭的余錢已不多了。另一個意思就是請我幫助她儘快辦理離婚手續,最好當天辦成,免得越拖越煩心。
「鴛鴦勸攏禍勸開」,我在電話里勸她能不能不離婚,她說早就過不下去了,雙方都要離。
說實在話,此時我仍然只是站在局外看他們離婚。此事對於我來說,依然無任何的感受。
半小時後,我的老鄉朋友來到街道辦事處,也帶來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腿有點瘸,人才也一般。一看到這情景,我心裡就咯噔了一下:難怪她要離婚!
我的這位老鄉朋友,雖已步入中年,但仍亭亭玉立,風韻猶存。在同齡的城市女性中,她還算是個長相佼佼者。她配她的丈夫,用「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的比喻,再恰當不過了。
我將他倆領到婚姻管理所,就站在旁邊看他倆辦理離婚手續。
我看他們填寫的有關表格的內容是:房產歸男方所有,女方不要任何財產。女方也不負擔男方經商所欠的債務。14歲的獨生女兒由女方撫養,並由女方承擔一切撫育女兒的費用。男方不負擔女兒的任何費用。看來這整個協議是讓利男方的,女方除了帶走女兒以外,其他什麼財產她都沒有要。
我那老鄉朋友的女兒已經是青春少女了。少女的媽媽為女兒為家庭操勞了這麼多年,青春早已轉移到了女兒的身上,少女的媽媽又哪裡還有什麼青春可言呢?
細細一想,我的老鄉在這樣的家境下折騰了15年,耗盡了全部的青春,如今她卻要爭自由奔自由。她邁出的這一步雖然太遲,但她畢竟邁出了這一步。這是一個遲到的覺醒,這是一種無奈的悲壯!
在辦理協議離婚手續的整個過程中,這對昔日的夫妻,只在簽字時有過一兩句的對話,其場面和氣氛十分壓抑。壓抑得連我都有些受不了。婚管所里的空氣仿佛稀薄而又凝固,有些令人窒息。若不是礙於老鄉情面,我真想逃離婚管所,到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
我的這位老鄉朋友與她丈夫的戶口本來就一直不在一起,此前他們各自擁有一個自己的戶口簿。辦完離婚手續,老鄉朋友將她已離婚丈夫的多餘的1寸免冠照片,小心翼翼地塞進已離婚丈夫的戶口簿的塑料皮里,又將已離婚丈夫的戶口簿等證件輕輕地放在他的隨身背包里。收拾東西的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動作輕柔,節奏緩慢。
她完全可以只收拾自己的東西,而不必去收拾已與她離婚的丈夫的東西,但她沒有這樣做。她似乎在盡最後一次的妻子本分與職責。他倆畢竟夫妻一場,一日夫妻百日恩。以往兩人間的多少恩恩怨怨,多少磕磕碰碰,此時都一筆勾銷,只當做了一場漫長的噩夢。
我這位老鄉默默而緩緩地收拾已離婚丈夫的照片及證件的一幕,就連我看了也感到一陣心酸。若不是我有意識地嚴防死守,我的眼淚早就決堤而出了。
此時,老鄉朋友的背正對著我。我看不清她的臉,不知她此時此刻是悵然若失,是噙滿淚花,還是頗感高興。從她收拾東西的動作及背影分析,我斷定她是不可能高興的。也許她該流的眼淚早已流幹了,現在剩下的只是麻木。
離婚以後,我這位老鄉朋友的路如何再走下去,下半輩子的歸宿又在哪裡?對於她來說,離婚之後是變得輕鬆了還是變得更加沉重了?她能重新找到幸福嗎?我也不知道當初他倆結婚之時是否曾經有過幸福的時光。這些我不便問她,免得更加觸到她的痛處。
辦完手續,拿到離婚證之後,我的老鄉朋友竟然招呼都未與我打一聲,就又陪著她剛離了婚的丈夫——現在該稱前夫的人,一起默默地緩緩地向辦公大院外走去……
現在,無論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人情世故來說,她都完全可以撇下走不快的前夫,獨自一人快速離去,正好就地分道揚鑣。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她要陪前夫最後一程。此情此景,令我也心碎,心酸。
我沒有在心裡責怪她不辭而別的失禮,反而對她更加同情,更加諒解,更加理解。我猜想,她不與我打招呼告別,自有她的不便與苦衷。也許是她覺得尷尬,想儘快逃離這個令人壓抑的場合;也許是她怕管不住自己的表情,怕當眾流淚失態;也許她此時正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早把與我這個老鄉打招呼告別的芝麻小事忘得一乾二淨……
我的老鄉朋友今天特意穿著樸素而又冷色調的服裝。不知她的這身打扮算不算是她內心世界的一種流露。不知此時我老鄉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是感到終於脫離了苦海,還是……
我的心裡,此時卻充滿了莫名的惆悵。我的老鄉朋友離了婚,卻攪得我一個下午一個晚上都心情沮喪,還不時地唉聲嘆氣,為我老鄉朋友的逝去的歲月、逝去的青春而深深地惋惜。好好的一朵嬌艷欲滴的鮮花,就這麼給折騰得凋謝了!雖然還沒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卻早已不是「只有香如故」了。多麼可惜,多麼浪費資源呵!
我的腦海中久久存留著老鄉朋友那張美麗而又憂傷的臉,印下了她陪她剛離婚的丈夫默默而又緩慢地走出我們辦公大院的淒涼的背影……這幾個鏡頭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我在心裡默默地祝福我的那位老鄉朋友:過去了的歲月就讓它過去,下半生的路請走好。假如你過得比以前好,請你捎個信給我;假如你仍然命運不濟,你最好不要告訴我,免得我心裡更加惆悵——我是什麼時候變成了這麼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呢?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