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誰都適合?專家:這些患者千萬別用

「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療法中的一種,是利用中醫理論治病防病的體現。「冬病夏治」顧名思義就是冬天的疾病在夏天裡治療。對於陽氣不足、虛寒體質的人來說,在冬天裡治療虛寒性的病症,由於體質寒,外界的環境也是寒冷的,再加上患寒性疾病,此時體內陽氣不足,難以將病邪驅除出體外。而在夏天治療此類疾病,盛夏之際,外界驕陽似火,再加上夏天人體陽氣外發,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應用溫熱的、發散風寒的藥物治療,積聚在里的寒邪易於散發出來,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冬病夏治主要針對寒邪所致疾病

不過「冬病夏治」真的合適所有人嗎?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主任醫師池曉玲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專家答疑平台上解釋過此問題。她表示,冬病夏治並非人人皆宜。

究其原因,冬病夏治主要針對治療寒邪所致、好發於冬天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覆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骨科疾病,慢性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也用於過敏性鼻炎等辨證屬於氣虛、陽虛的患者或虛寒體質的患者。因此建議非此類型疾病的患者慎重選擇這一治療方法。

三伏貼治療此類疾病療效顯著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據穴位的主治病證,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貼敷、藥物注射、艾灸、埋線、刮痧、拔罐,或內服藥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措施為三伏天的藥物穴位貼敷(即天灸療法,常採用具有溫通功效的中藥組方製成貼敷藥物)。經歷代中醫學家的反覆實踐發現,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療效顯著。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為末伏。根據具體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分別於三伏天各敷一次,同時可配合辨證施治的中藥內服等治療措施,冬病夏治的療程最好連續應用3~5年。

本文指導醫生:

池曉玲教授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

擅長疾病:辨證施治、中醫心理治療、情志療法、中醫外...[詳細]

枕頭過硬加重打鼾

過硬的枕頭彈性差,枕下去不易變形,枕頭會讓脖子窩住,使呼吸道的角度改變,呼吸不順暢,加重打鼾的程度。

月經期間注意事項有哪些?

月經是婦女比較特殊的時期,女性每次月經失血總量為50~80毫升,因此月經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等各項事項,保護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