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摸-摸腳自診病
防患於未然經常用手指觸摸您雙腳的各個部位,如觸摸到皮下組織有結節、硬塊或水泡樣感覺,且感到疼痛時,說明該處所對應的內臟器官已發生病變或功能不正常,應及時診治,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2、按摩病灶區
祛病又健體在觸摸到有結節、硬塊且有疼痛的部位上採用各種手法適時地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逐步減輕或消除,經絡就會逐步地暢通無阻,陰陽就會相對趨於平衡,疾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
3、經常搓湧泉
百病不沾染經常搓揉腳心的"湧泉穴"便可強身健體。
湧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反射醫學中腎臟在腳部的"反射區"。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經常按搓湧泉穴,就能補精強腎,健體消疾。而且腎臟功能強壯後,對其它臟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故應常搓腳底湧泉穴。
4、溫、寒從足下生
醫學認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所以,經常保持雙足的適當溫度是預防疾病從腳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健康人腳部的正常溫度應該是:腳尖約為22℃左右,腳掌的溫度約為28℃左右。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時均屬異常,即為病態。若腳尖發涼,一般多為頭部疾病,如頭痛、頭脹、失眠、腦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涼,多為腎虛症狀;若全足冰涼,多屬下肢循環欠佳,氣血雙虛的徵兆。故應經常注意勿使足寒。足部保溫的方法常採用的是:揉搓法、溫水泡洗法、運動雙足法,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溫度。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治痛經的足療方法
一、陽虛寒盛型痛經
陽虛寒盛型的主要表現為下腹冷痛、手腳發冷,進行熱敷可以達到改善。
這類情況治療痛經的方法要以溫經散寒止痛為主。
泡腳所用的中藥藥材要以入足少陰腎經為主。
可加入肉桂15克、烏藥15克、當歸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乾薑6克、吳茱萸6克,再加少量鹽,把水煎好後泡腳。
二、氣虧血虛型痛經
氣虧血虛型痛經常表現為經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且顏色淡。
這種類型治療痛經的方法需要以補氣養血調經為主。在中醫中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所以泡腳所需中醫藥材要以入足太陰脾經藥物為主,可適量添加引經藥甜水。
建議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朮15克、熟地15克、當歸15克、杜仲15克、黃芪15克,再加適量糖,煮好後用來泡腳。
在家足療的注意事項
水量不可太少
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溫度不可過高
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 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足療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2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足療時間要選好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半小時再泡腳。
女性經期不能隨意足療
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諮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症用藥。
夏日足療注意事項
對於一些患有慢性疾患的人來說,如果能在熱水中加上中藥,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強身保健作用。對於一些患有慢性疾患的人來說,如果能在熱水中加上中藥。
夏季足療3原理
血液循環原理: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