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正是為身體進補,構築健康防線的好時機,俗話不是說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而且經過秋天的調理,我們的身體也已經準備好接納冬日滋補美味。
專家提醒,進補要避免4個常見誤區:
誤區一:不調脾胃就吃大餐
「虛不受補」是人們放棄進補計劃的最常見原因。其實,這一認識有一定的錯誤。黃啟輝指出,問題出在進補前沒有做好「引補」(先把脾胃功能調好,可吃些具有健脾開胃作用的藥物,如黨參、太子參、炒薏苡仁、山藥、蓮子、砂仁等,然後再吃大餐),導致脾胃無法耐受「大補」。
誤區二:一家人分享兩片黃芪
補品雖好,但要細水長流。有些人喜歡一次用較多的藥材,導致出現「上火」,也有些人「惜藥如金」,用一點藥材煲湯給全家人喝。進補的藥材,必須遵循量要少、持續時間長的原則。人參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過5克,每周服1~2次;阿膠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過10克。劑量大了會出現副作用,而劑量太小則不會奏效,曾有一位老伯,聽說黃芪能補氣,於是每次煲湯,不管用什麼湯料,都要往裡面放兩片黃芪,煮上4000毫升水,讓全家人喝兩天,這樣的用法當然起不了什麼作用。
誤區三:濃茶送藥 不如不補
進補要遵循服藥的原則,不能用濃茶送藥,同時也要注意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原則,以免藥物相互作用,給人體帶來傷害,這些服法禁忌大有講究,詳情可諮詢中醫師。
誤區四:進補=喝藥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很多人重視進補的方劑,卻忽視了日常飲食里也有很多效果較好的進補原料,如羊肉是治療氣血兩虧的食物,而雪梨則可以滋陰潤燥,是養陰的好幫手等。藥補在於扶正,食補在於養生,兩者不可或缺。
冬季進補最佳食物:
芋頭:質地細軟,容易消化,是冬季調養脾胃之佳品。
紅薯: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的功效。
蘿蔔: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經。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說
山藥:性平,味甘,在中醫里被列為「上品」藥材,除了有補肺、健脾作用之外,還能益腎、壯陽
大豆:素有「植物肉」的美稱。食用時可以自制「五豆漿」,用大豆、黑豆、青豆、豌豆、花生一起磨漿,每天飲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春吃什麼養生 4大傳統食物+3款養生粥
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你知道立春吃什麼傳統食物嗎?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
下面小編為你盤點立春的四大傳統食物:
1、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一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製法:「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製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製,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麵醬、卷羊角蔥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2、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3、春卷
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麵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
4、蘿蔔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3大經典養生粥食譜:
●葛根粥
製作原料:葛根15—30克,粳米100~200克。
製作方法:將葛根洗淨去皮,切成塊狀,與粳米同煮成粥。
適宜人群:適用於外感風熱表證,及隨之出現的頭痛、發熱、無汗、項強等。還適用於麻疹初起,透發不暢,及胃熱引起之口渴、消者。
禁忌:表虛多汗者忌用,斑疹已透出者不宜用。
●枸杞粥
製作原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製作方法:先將粳米熬成粥,起鍋前將洗淨的枸杞子放入鍋內,再煮幾分鐘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肝腎不足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目視物昏花、頭暈、陰血不足者。
禁忌:枸杞粥質潤,脾虛泄瀉者忌用。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本草綱目》說其「滋腎,潤肺,明目」。主要成分有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z、維生素c、甜菜鹼、玉米黍黃素以及微量鈣、磷、鐵等。枸杞子為平補之品,既補陽,又滋陰,能益腎養精。平肝明目,凡肝腎不足之人,常食效果好。
●牛奶粳米粥
製作原料:新鮮牛奶200毫升,粳米100克。
製作方法:先將粳米煮成粥,起鍋前將牛奶倒入,再煮開1-2分鐘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體質虛弱、氣血虛損、病後贏弱及呃逆、口乾、大便干者。
禁忌:有些人消化道內缺乏消化酶,食牛奶後易腹脹、腹瀉,故此類人忌食之。
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鮮棗吃多會傷胃
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冬季又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不少人已經開始通過飲食或保健品進行進補,我們推薦幾個常見的飲食調理療法,幫你度過一個健康的冬天。
鮮棗吃多會傷胃
又脆又甜的鮮棗,是營養豐富的天然「維生素藥丸」。比起干棗來,更加鮮嫩爽口,往往一吃就收不住。不過,營養學家提醒,鮮棗千萬不能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
這是因為,首先,大棗的水分含量低。大多數水果的水分含量為80%—90%,而大棗僅為67%。所以別的水果多吃點,其實大部分都是水。而大棗吃多了,「乾貨」就比較多了。
其次,大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明顯高於其他常見水果。大棗高達1.9%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少量攝入具有促進排便、預防便秘的作用,可一次大量攝入則會刺激腸胃,造成胃腸不適。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吞入胃中之後,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潰瘍,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一天吃多少鮮棗合適呢 一般說來,每天吃一把就能滿足人體的需求了。如果胃沒什麼炎症、潰瘍或傷口,吃多點也沒關係。不過,就算胃很健康,不同的人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不一樣。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鮮棗。而腸胃健康的人,最好慢慢吃,稍微感到腹脹不適,就要及時停下來。
綠茶煮蛋止咳化痰
香噴噴的茶葉蛋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傳統茶葉蛋都是用紅茶煮的,如果拿綠茶代替紅茶煮雞蛋,食療功效會更好。
綠茶中含有能降糖降脂的茶多酚、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單寧酸、維持口腔牙齒健康的氟化物,而雞蛋中富含蛋白質。這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綠茶煮雞蛋不但營養,還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對緩解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症狀都有幫助。
綠茶煮雞蛋方法很簡單:綠茶15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蛋熟後剝去蛋殼,再煮至水干時即可食用。最後,綠茶煮蛋不宜長時間煮,否則會使雞蛋變性變味,口感不好。另外因其營養豐富容易變質,所以不宜久放,最好隨吃隨煮。
桂圓紅棗茶,「火大」不要喝
桂圓紅棗茶受到眾多女性的追捧,能夠喚起好氣色,延緩衰老。但由於桂圓偏熱性,多喝容易上火滯氣,所以有感冒、咳嗽等症狀的人最好不要喝。火力強盛的年輕人也要少喝,以免上火。由於棗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最佳喝法:桂圓紅棗各5顆,用沸水沖泡。最好將紅棗劃開。
立春如何養生防病?以溫和運動為主
立春節氣是二十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節氣到來,預示春季也要來了,春季養生要順應生發之氣,養身養心、護肝保肝才是養生的重點。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態、適量飲食、適量運動才能健康過春季。春季,流感、腸道傳染病發病率不斷上升,那忙碌的現代人在春季應如何養生,從而扶養正氣而防百病呢?趕緊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立春之後重在養肝 春季養肝三招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中醫素來有「春宜養肝」之說,這個時間養肝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