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質適合喝的藥膳

氣虛體質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欲不振,不耐勞動,稍動即頭暈、氣 短、自汗,平時易感冒,脈虛無力。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故健脾是補氣的主要方法。因此,氣虛體質者可用如下藥膳:

1、黃氏童子雞

製作方法:

1、取童子雞1隻洗淨。

2、用紗布袋包好生黃芪9克,取一根細線,一端紮緊紗布袋口,置於鍋內,另一端則綁在鍋柄上。

3、在鍋中加姜、蔥及適量水煮湯,待童子雞煮熟後,拿出黃芪包。

4、加入鹽、黃酒調味,即可食用。

營養價值:

黃芪是一味傳統的補益藥物,具有益氣、補虛、昇陽、固表、托毒生肌等作用。《神農本草經》中將其列為上品,與人參齊名。現代藥理學認為,黃芪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硒,還富含糖、胺基酸、膽鹼、葉酸等物質,因此具有強身、抗衰老、強心、降血壓、保肝、抗病毒、抗腫瘤、抗結核等作用。特別是黃芪的抗衰老、抗腫瘤作用,已為醫學界廣泛運用。

中醫認為,雞的全身都可入藥。雞肉有益五臟、補虛虧、健脾胃、強筋骨、活血脈、調月經和止白帶等功效。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可益氣,補精,添髓;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

2、四君子湯

製作方法:

1、把四樣藥材略微洗一洗,放入藥袋裡。

2、羊肉氽燙後用清水洗淨,放入砂鍋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和蔥、姜、黃酒以及小藥包。

3、煲5小時左右至羊肉軟爛,最後起鍋前加入鹽和胡椒粉。

註:

煮時不可頻繁打開鍋蓋,煮好後稍等一下再倒出,以避免湯蒸汽流失。

大火煮沸後即轉小火,小火煮時其熱度以湯汁似沸非沸為佳。

營養價值:

「四君子湯」由人參(後人將其換成了黨參,更適合日常飲用)、茯苓、白朮、甘草四味藥組成。雖只有簡單的四味藥,君臣佐使的搭配卻令人叫絕。不虧是補氣第一方(補血第一方是四物湯)。

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為君;白朮,健脾、燥濕,以助運化,和人參,以增強人參的益氣健脾之功,為臣;佐茯苓滲濕健脾,苓術合用,促進健脾除濕和運化之力的增強;使甘草,甘溫,能調諸藥,讓它們共同發揮補氣健脾的效果。因四味藥材均屬於平、溫藥材,不燥熱,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從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來命名。

3、山藥鯽魚湯

製作方法:

1、將六條野生鯽魚開膛破肚,洗淨,特別注意的是要刮掉魚肚子裡的那層黑膜,這個東西是最髒的,也是有毒的。

2、將魚用薑片和少許鹽醃製一下,這樣做的魚湯沒有腥味。

3、鐵棍山藥原形,做這道湯一 定要做鐵棍山藥,只有這種山藥才會煮得軟軟爛爛的,那種粗的山藥是煮不出這種效果的,適合炒著吃。

4、將山藥去皮,切滾刀塊,放入清水中浸泡,防止山藥變色。

5、鍋內油燒至冒煙,下入鯽魚煎一下。

6、將一面煎至金黃後再翻面稍微煎一下。

7、切好的山藥連同水一起下鍋,下入薑片。

8、大火煮開,轉小火十分鐘,此時湯色奶白,山藥軟爛。

9、加適量鹽起鍋,如果坐月子喝的話,都不用加鹽,直接喝,加點蔥花點綴下就OK啦。

營養價值:

鯽魚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通血脈的作用,是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水腫、胃痛等患者的食療佳品。

山藥的藥用價值與食用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按照我們家鄉的傳統習慣,山藥一貫就是「百搭」。 山藥可以與禽肉類做菜,也可以與蔬菜類做菜,更可以與水產類做菜。 山藥鯽魚湯,就是一款非常傳統的家鄉菜。(展開)

此款湯為秋季滋補,潤燥養胃不可多得的養生好湯。

4、參藥煨乳鴿

1、將乳鴿洗淨放入湯煲中。

2、添加丹參一根,枸杞,淮山,生薑片。

3、加水至湯煲上限,置於灶上大火燒開。

4、轉文火煲1小時左右,調味即可。

心得:

乳鴿湯鮮美可口,湯色澄亮,還可以去秋燥,算得上是一道應景的家常菜了。似乎所有的湯水都離不開藥材,這道湯也是如此。藥材的搭配自有講究,味道之外,還具有祛濕除寒、養顏美容的功效。這道湯僅用清水、乳鴿、藥材末熬來,加少許食鹽提味,其湯味顯得更加純正。

營養價值:

補氣健脾。

病後體弱,或久病體衰,脾胃虛弱,症見倦怠乏力,面黃食少,神疲形瘦;或產後欠補,氣血不足;或消渴飲水不知足。湯中乳鴿味道鮮美可口,又能滋陰以治消渴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濕氣重吃什麼能祛濕?

立夏到,氣候漸漸潮濕,人體容易遭受濕氣困擾。濕氣指代一類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的邪氣。濕可從外而受,亦可從內而生,故從發病的角度「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濕氣重吃什麼能祛濕?

1、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清熱排膿等功效。優質的薏米沒有霉味也不長毛。將薏米和紅豆同煮,喝水吃豆子,長期堅持就會有效果了。單獨吃薏米或者家裡有粉碎機的可以將其打磨成粉,沖調飲用,祛濕效果比煮粥更勝一籌。

2、紅豆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從中醫角度來講,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用紅豆煮水喝,可以很好地排出體內的濕氣。紅豆還可以做豆漿、甜品等。

3、苦瓜

苦瓜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肺經,具有清熱祛濕、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的功效。由於苦瓜中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4、馬齒莧

馬齒莧營養豐富,食療作用顯著,因此被稱為「長壽菜」。中醫認為馬齒莧有清熱解毒、祛濕涼血的作用。可以治療濕熱痢疾、瘡瘍腫毒、濕疹皮炎等症。

5、綠豆芽

綠豆芽的營養價值毫不遜色,它不僅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豐富。綠豆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的作用。適用於濕熱郁滯、小便赤熱、便秘、目赤腫痛等患者食用。

高溫多雨疾病多 試試夏季清熱祛濕湯

夏季是濕熱多雨季節,「濕氣通於脾」,飲食養生就應該清熱祛濕健脾淡補為宜,所以要多喝夏季清熱祛濕湯。 

1、薺菜茅根脊骨湯

材料:薺菜(鮮品)60克,白茅根(鮮品)30克,豬脊骨400克,生薑3片。

做法:將薺菜、白茅根洗淨,切段。豬脊骨洗淨,與薺菜、白茅根、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消暑,適合夏季養生保健食用。

夏季祛濕湯: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薏仁豬腳湯

2、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胗、臘鴨胗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薑3片。

做法:各藥材洗淨、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胗洗淨剖開,去髒雜,可不剝去鴨內金,洗淨;臘鴨胗溫水浸泡,洗淨;豬肉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鹽便可。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消滯。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可用於脾虛有濕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泄瀉。與山楂同用,共湊健脾祛濕、消食開胃之效。

3、薏仁豬腳湯

材料:薏仁30g,乾淨豬腳一隻約半斤。

做法:薏仁碾碎,豬腳洗淨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麵浮沫,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後,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濕、壯腰膝。

4、五指毛桃茯苓燉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陳皮5克,鹽少許。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淨後浸泡片刻;瘦肉洗淨切成塊,汆水撈起備用;用湯煲煮水,沸開後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鐘再轉文火煲一兩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益氣健脾。五指毛桃被稱為「廣東人參」,又有「南芪」之謂,其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肺、利濕舒筋之功,補而不滯。茯苓與五指毛桃合用具有祛濕化滯、健脾開胃等作用。適用於脾虛浮腫、食少無力。

5、冬瓜老鴨湯

材料:芡實、薏米、扁豆、冬瓜、老鴨、豬扇骨。

做法:芡實、薏米和扁豆洗淨,薏米最好提前浸泡1~2小時;冬瓜洗淨,留皮、瓤和仁,切大塊;洗淨宰好的老鴨,斬塊,汆水撈起;豬扇骨洗淨,斬塊,汆水撈起;將10碗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味飲用。

功效:消暑滋陽、健脾化濕。冬瓜能清熱解暑、生津美容、祛風化痰,鴨子幼時濕毒,長大後一身毒氣褪去,反倒成為「涼藥」,兼有補虛功效。

春季祛濕法寶

從中醫理論而言,「濕」的一種徵兆。體內有了濕氣,氣血不暢,也是失調的症狀,需要通過各種食補或者藥療來「祛濕」。除此之外,日常起居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春季祛濕的方法。

春末夏初養生可煲湯祛濕

時值春末夏初,雨水多,濕氣重,總讓人身體不舒服。食療是春末夏初祛濕的好方法,喝湯最合宜。那麼春末夏初煲什麼湯呢?這裡推薦幾款祛濕湯,在這春夏之交,不再「濕漉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