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疼痛:拇指中的少商經穴,與肺息息相關。如肺有疾患壓這個部位時,會疼得跳起來。
食指疼痛:食指上有與大腸相關的商陽穴,有便秘現象而壓這個手指深感疼痛者,大腸可能有問題。
中指疼痛:中指上有一個中沖穴,位於包圍心臟的心包經上,因炎熱以致心臟受不了時,這裡會感到疼痛。
無名指疼痛:可能是喉痛或頭痛。在無名指的三焦經上有一個關沖穴,感冒發燒時揉此部位即可。
小指痛的人:是心臟或小腸有毛病。靠無名指一側的小指指尖有少沖穴,另一側有少澤穴。少沖與心臟有密切關係,所以心臟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使發作緩和些,少澤是小腸的經穴,小腸情況不佳時,可用力按壓此指尖。
溫馨提示:
在揉捏中,如果發覺疼痛的部位,即便是輕微疼痛,也和那個手指的穴位有關聯,表示所屬的某部位不正常了,此時,需要把那疼痛的手指仔細的揉搓,以促使疾患儘速好轉。不僅是兩手如此,也要以相應要領每天揉捏一番雙腳。要養成揉揉手、捏捏腳的習慣,久而久之,必可促進血液循環使內臟尤其是心臟更為健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的神秘「洞穴養生」
以前人類,習居洞穴以避寒暑,躲猛獸,圖生存,繁子孫,歷盡滄桑。隨著社會的進步,天然洞穴雖不再是常住的居處,但它的特殊環境,對人類防病治病、益壽延年、促進身心健康的意義,一直未被忘卻。據文獻記載,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發現居住洞穴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養護作用,並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當時一些煉丹道士和養生家,常居住洞穴燒丹鍊汞、鑄劍、導引練功,以享天年。秦代名醫扁鵲,曾「隱居岩岳,靜心斂神。精修醫道」。人們稱他為神醫。隋唐醫家孫思邈,曾攀登山岩,遍嘗藥草,搗煉藥石,隱洞獨修,從事醫藥的研究,後人尊之為藥王。其後,他又久居洞穴(即後世稱之藥王山真人洞)。並以此洞穴為人治病、養神、練體,研究醫藥文獻,探求長壽之道,著書立說。寫下了《千金翼方》、《千金要方》、《攝養枕中方》、《存神鍊氣銘》等著述。總結出自漢至唐的醫學成就。到了北魏,由於宣武帝及其家人患「斑爛皮膚病」,長期不愈。為求皮膚病治癒,乃鑿石為洞,居穴治療。由此,以洞穴療疾者日眾,求奇穴異洞養生者蔚然成風,鑿石造洞達2000餘個。舉世聞名之龍門石窟即成於此時。若無天然洞穴,古人則採用人工造土室的辦法來代替。如「魏王召置土室中閉試之……顏色悅澤,氣力自若,精神盈足,智慧通徹」。迄至清代,洞穴養生治病,有了進一步發展。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引葛洪《抱朴子》說:「上黨趙瞿病癩歷年,垂死,其家棄之。醫置山穴中,配以松脂等藥物治療。瞿服百餘日,其瘡都愈,顏色都悅,肌膚玉澤」。
洞穴養生法深受人們的重視,尤其是環境好的洞窟,更易促進疾病的康復。明·李詡《戒庵老人漫記·游月岩記》載:「岩形如園廩,中可容斛,東西兩門通道,當洞之中而虛其頂,自東望之,如月之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之下弦。徒倚四顧,奇石森列,滿壁而是,眉睫之間,變幻紛沓。當此之時,不知胸中有何物,亦不知天地間更有何事。一日游此處,以故目若為之明,耳若為之聰,心若為之爽」。描述了洞穴療法對人精神、心理的良好影響。近年來,調穴療法的康復價值,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和應用。郭子光等同志已將岩洞療法列入《中醫康復學》,杭州附近的瑤林山洞,已設立了療養病床。實踐證明,洞穴療法對多種傷情疾病,具有治療康復和養生防病的作用。
洞穴療法之所以有治療作用,主要是環境良好,使人精神寧靜、情緒安定、心志怡悅,對精神損傷患者尤為適宜。洞中多為恆溫,冬暖夏涼,寒暑變化較小,有利於正氣虛衰,適應能力差的患者康復;而且洞中塵埃和微生物少,空氣清鮮,對隔離治療是比較理想的環境。如此洞穴,不能不說是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好地方。
易筋經與中醫養生
相傳易筋經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者菩提達摩傳授的,梁武帝時(公元5世紀),達摩北渡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向弟子們傳授了易筋經。當時,只是為了緩解一下坐禪修煉的睏倦和疲勞,故動作多以伸腰踢腿等通血脈、利筋骨的動作為主,其動作又多以仿效古代的各種勞動姿勢為主。後來逐漸流傳開來,自唐以後,歷代養生書中,多有記載,成為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術之一。
易筋經同樣是一種意念、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一種功法,尤其重視意念的鍛煉,活動中要求排除雜念,通過意識的專注,力求達到「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以用意念調節肌肉、筋骨的緊張力。其獨特的「伸筋拔骨」運動形式,可使肌肉、筋骨在動勢柔、緩、輕、慢的活動中,得到有意識地神、拉、收、伸,長期練功,會使肌肉、韌帶富有彈性,收縮和舒張能力增強,從而使其營養得到改善。同時,使全身經絡、氣血通暢,五臟六腑調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當然,必須長期鍛煉才能收到容顏光彩,耳聰目明,老當益壯的功效。
易筋經包括內功和外功兩種鍛練方法,各有十二勢。易筋經內功採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勢,借呼吸誘導,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大多數採取靜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不可進氣。
古代相傳的易筋經姿式及鍛煉法有十二勢,即韋馱獻杵(有三勢)、摘星換斗、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探爪、臥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
易筋經練功要領: (1)精神清靜,意守丹田。(2)舌抵上齶,呼吸勻緩,用腹式呼吸。(3)松靜結合,柔剛相濟,身體自然放鬆,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不要緊張僵硬。(4)用力時應使肌肉逐漸收縮,達到緊張狀態,然後,緩緩放鬆。
易筋經內功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也較高,一般全套鍛煉只適用於體力較好的青壯年或慢性病患者。可顯著地改善體質,祛病強身。易筋經外功因其主要運動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適用於各年齡層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過上肢運動而運氣壯力、活血舒筋,影響全身。
養生必知:保養五臟的時間表
一天之中,每個時辰都有一個臟器主持,那就是它最活躍的時段。隨時間消逝,它會逐漸減弱到低谷,即薄弱期,如此循環往復。下面就來教你如何利用好這有效的半天時間,讓你快速調節臟器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梳理好體內的生物鐘,讓它快速變的規律起來。
這樣摸耳朵能養腎
腎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我國第一部醫學著作《內經·素問》中就闡述了人體衰老之原因:「腎氣衰,精氣虧,天癸竭。」並強調「腎氣有餘,氣脈常勇」是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