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養生食療方:防暑、祛濕、潤燥一個不能少

颱風掃過,儘管氣溫稍微下降,但仍然擺脫不了一個「熱」字,以至於不翻日曆都不知道立秋已經過去了十天。今年的早秋有點特別,由於颱風頻繁的登陸帶來豐沛的雨水,使得本該來到的秋燥又帶上了濕。這「燥」和「濕」原是一對冤家,當這兩者同時存在之時,既要潤燥而不助濕,也要祛濕而不過度,保持一種平衡才是養生之道。

潤燥、除濕同時進行

養生要順應四季,但在四季向來並不分明的廣州,立秋已過卻依然高溫籠罩,此時的養生該怎樣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陳瑞芳表示,儘管我們身體並沒有太明顯的感受,但秋季的「陽消陰長」已然開始,日照時間開始變短。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日出時間比夏季延後了,而日落時間也提前了。

「由於剛立秋不久,屬於早秋。加上今年雨水較多,因此秋天的一應表現,如皮膚乾燥、容易瘙癢、舌紅少津、大便乾結等表現還不明顯,但並不等於不存在,因此可以開始適當地潤燥。」陳瑞芳表示,特別是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人群可以開始適當地食補潤肺,而便秘、痔瘡患者則應該少食辛辣、多食潤燥等食物進行調節。

一般來說,早秋屬於暑濕與秋燥交班的時刻,而今年恰恰雨水較多,因此濕氣仍較重。「濕」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如果濕邪侵犯人體,容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身體沉重睏乏等症狀。因此不要以為秋天來了,暑濕就離我們而去。事實上,每到夏秋季節交替的時候,天氣變化比較大,身體一下子不能適應,如果加上保健不當,暑濕感冒和風燥感冒就都有可能找上門。

早秋,防暑要繼續

早秋,除了潤燥不忘祛濕之外,還應該注意繼續防暑。四季轉換不是幻燈片,點下鍵盤就換圖,這需要一個過度的時間。其實,俗話說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因此中暑也可能發生在秋天。中暑實際上受氣候和溫度的影響很大,在高溫的長時間作用之下,機體的調節功能紊亂,使得人體內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繼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除了高溫所引發的中暑之外,立秋後早晚溫差開始進一步加大,一冷一熱如不注意,也容易導致風、寒、濕侵襲機體而引發中暑。陳瑞芳提醒,儘管晝夜溫差開始拉大,但並不建議過早添衣。因為還處在早秋,溫差不算大,可以幫助身體接受從夏到秋的過度,增加身體對寒邪的耐受能力。

應時湯水

1、霸王花瘦肉湯

——清熱潤肺

霸王花(干)100克、瘦肉500克、南北杏約20克、蜜棗2個。把干霸王花洗淨泡開後,與其他材料一起煲一個小時左右。

2、百合沙參湯

——養陰潤肺安神

北沙參15克、百合30克、豬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燉1.5小時,根據各自愛好調味後即可。

3、川貝雪梨燉豬肺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豬肺250克、川貝10克、雪梨1個、冰糖5克。將豬肺洗乾淨,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燉1.5小時,

4、淮山燉瘦肉

——健脾祛濕

淮山50克、桂圓15克、瘦肉250克、生薑3片。把材料洗淨放入小煲中小火燉1小時。

5、鱈魚百合燉冰糖

——滋陰潤肺,適合易失眠的人群

鱈魚500克、百合50克、冰糖15克。把百合洗淨泡開後,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燉1小時。對大便稀爛的人群,加入紅棗和蓮子各15克一起燉即可。

6、玄參+麥冬+生地

——養陰通便,適合陰虛燥熱的人群

玄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放入一碗水左右,煮20分鐘便可。

7、生地+黃精+黑豆

——滋陰養顏,適合皮膚乾燥、瘙癢、蕁麻疹等人群

生地15克、黃精15克,煮水20分鐘後去渣,加入事先已泡一小時的黑豆50克,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伙憋尿膀胱憋爆 警惕5種憋出來的疾病

17歲的張梁(化名)暑假天天泡在網吧,為了節省時間,他把吃的喝的全帶到網吧,因玩遊戲上癮,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願意「浪費」。8月7日,又在網吧玩遊戲的他長達6個小時憋尿,一粒尿結石正好堵住尿道口,一泡尿把他的膀胱憋爆,尿液流得滿腹腔都是。截至今天,這名死裡逃生的小伙子仍躺在醫院接受治療。

據張梁的父親介紹,一年前,張梁在醫院查出膀胱有結石,有時候感到排尿有點不暢,但平常因為不痛也沒理它,前幾天在網吧待了6個小時的張梁感到下腹堵得慌,便到洗手間方便,沒想到越使勁越排不出,「努力」到下午仍然是滴尿未出,他突然之間感到下腹劇痛,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

經檢查,醫生發現張梁的前列腺近尿道口處卡著一粒尿結石,而且越用力,結石堵得越死。當晚醫院給張梁採取了引尿手術,打開其下腹一看,發現張梁的膀胱右後側壁竟脹破了一道大口子,尿液流得滿腹腔都是。

醫生介紹,膀胱正常的蓄尿量是250~300毫升,但張梁膀胱里的尿液已經達到了1500毫升。醫生稱,如果膀胱爆裂口再接近尿道口位置,張梁不但會因尿液污染引起急性腹膜炎,而且很有可能大出血導致生命危險。

工作、學習一忙起來,或是因乘車、外出不方便上廁所,很多人都出現過憋尿的情況,其實憋尿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別不信,下面小編帶你看看憋尿的危害:

憋尿使尿液排出細菌減少

由腎臟產生的尿液通過尿道儲存到膀胱里,如果尿液裝滿了,膀胱壁的厚度將達到3毫米左右。尿液全部排出後,厚度是1.5厘米左右。當我們感覺想去排尿的時候,實際上膀胱只充盈了約1/3的尿液,它的量大約也就是1杯。如果膀胱充盈到了極限,恐怕在去廁所的路上就要尿褲子了。關於膀胱的極限,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基本上在600~800毫升,算起來也就能儲存3~4杯。所以人的身體總會留有餘地,提醒我們該上廁所了。

健康人的尿液本來是無菌的,但如果一直憋尿的話,尿液將通過膀胱壁被吸收到體內。當膀胱的存儲空間達到一定極限時,便會被憋爆,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尿液瀦留過多,超過膀胱的儲量,便會向輸尿管回流,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尿毒症,膀胱的括約肌也會因此變得鬆弛。所以,人們一旦有了尿意,一定要及時排出體外。

其實不止是憋尿,日常中以下幾種行為也憋不得呢:

一、憋便:當心結腸癌

憋便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大便不及時排出,水分就會被腸道反覆吸收,導致大便乾結難排。大便中的毒素在體內積累時間過長,有害物質被腸道吸收,就會出現精神委靡不振、頭暈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腸道癌症。

二、憋乳:當心乳腺癌

寶寶的營養品,本身並沒有什麼毒性,但由於女性的乳頭與外界空氣相通,如果乳汁過多而不及時排出,外界的有害氣體或細菌等不良物質便會侵入乳房,引發細菌感染,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急性乳腺炎。

三、憋屁:當心腸道炎

如果憋屁,這些有害物質排不出,也會被腸道黏膜重複吸收,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經常憋屁,會使機體形成慢性中毒,產生精神不振、消化不良、頭暈目眩和臉色蠟黃等症狀。

四、憋氣:長時間容易讓人窒息

如果憋氣時間過長,會引起頭昏、胸悶等症狀,所以老年人最好少進行這種鍛煉。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越來越弱,身體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也會變弱,而憋氣會影響呼吸平衡,使吸入的氧氣不能正常進入血液,引起體內供氧失衡,發生危險。

伏日吃蛋有益健康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麵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招遠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麵條、豆湯和面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裡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入秋須養陰防燥 秋季養生防暑防涼兩不誤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句詩句充分的說明了秋季的美好。但在夏秋之際,我們仍需警惕夏暑秋涼的發生,因此,

夏至多吃冷食

在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閒消夏,注意飲食補養,官府也停止辦公事。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鹹鴨蛋。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準備。廣東有喜吃狗肉之習,俗語說:「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夏至殺狗補身,使當天的狗無處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殺,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夏至面」。防暑主要注重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