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如何調理?六大調理原則要牢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體體質。濕熱體質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體質。濕熱體質的人還容易長口瘡和濕疹。那麼,濕熱體質有什麼特點呢?如何調理和改善濕熱體質?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濕熱體質有哪些特點?

答:濕熱體質的特點是形體偏胖,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汗黏有味,經常胸悶腹脹,尿黃,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臭穢;女子白帶多或有黃帶、有異味;頭髮油脂多,易脫髮,皮膚易生痤瘡、濕疹、腳氣等,身重睏倦,煩躁易怒,舌苔偏膩。

濕熱體質調養總法則:分消濕濁,清泄伏火。

一,宣疏化濕以散熱:根據「火郁發之」之理,可於瀉火解毒、宣疏清化。

二,通利化濕以泄熱,根據滲濕於熱下之理,在清熱化濕同事佐以通利之白茅根、竹葉、薏苡仁,使熱從下泄。

要改善濕熱體質,可以通過以下的六大調理法則:

一、【精神調養】

濕熱體質的人情緒長於陰虛者相近。性情較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心煩易怒。截至七情過極,舒緩情志,心態穩定。

二、【飲食調養】

應多食用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紫菜、紅小豆、綠豆、扁豆、鴨肉、鯽魚、冬瓜、葫蘆、苦瓜、黃瓜、系掛、芹菜、白菜、空心菜、捲心菜、蓮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和飲品。

三、【起居調理】

濕熱體質以濕熱內蘊為主特徵,平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長期熬夜,或者過度疲勞。要保持二便通暢,防止濕熱郁聚。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居室環境宜通風情節,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菸限制酒。

四、【運動鍛煉】

濕熱體質是以清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可以將力量聯繫和中長跑結合進行鍛煉。

五、【藥物保健】

濕熱體質從臨床辨證分型來看,又可分為濕重於熱,熱重於濕和濕熱並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常用藥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黃岑、黃連、葛根等。

六、【經絡治療】

濕熱體質的人時不時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改善小便發黃,煩躁不安。因為煩躁不安導致失眠,全身的肌肉酸痛,尤其是頸肩部的肌肉特別酸疼的時候。

改善濕熱體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拔罐,渾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個大包袱一樣,很舒服。這種情況下,用這種方法去改善體質,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藥。用刮痧的方法去濕熱也挺好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蔣惠貞:脾虛者在春季要健脾 呼吸別太用力

家庭醫生在線廣州訊 2014年3月7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聯合廣東電台南方生活廣播、家庭醫生在線於陳家祠廣場舉辦主題為「美麗女人從健康開始,健康女人在此起航」的大型義診諮詢活動,同時還舉行了「柔濟愛心志願服務大隊」的授旗儀式。在活動現場,廣醫三院中醫科蔣惠貞主任中醫師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專訪時表示,體質脾虛者在春季要以健脾為主。


廣醫三院中醫科蔣惠貞主任中醫師

如今廣州春季「乍暖還寒」,在倒春寒的天氣里,民眾在養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呢?蔣惠貞主任中醫師指出,這種時而陰雨綿綿時而悶熱的氣候夾帶了陰寒,與冬季的寒冷乾燥有點不同,因此,應對這種氣溫,市民首先需要保暖,其次要防潮濕,再次是在呼吸方面不建議過度深呼吸,過度深呼吸有可能咽喉和肺都不一定受得了;另外在外出運動時,強度不要過大;而在飲食上,不要吃太寒涼,適宜清潤偏溫,這樣人體可能會覺得舒服一些。另外,街坊還要注意健脾,因為她發現,前來諮詢的患者,很多都是脾虛者,此時,健脾祛濕,稍稍祛風,這樣街坊在春季也覺得舒服一點。

「在這種氣候下,那些脾虛、氣虛的人比較辛苦,因為這些患者禦寒的能力較差,因此我建議他們在這個時候還是健脾為主。」

所以在健脾祛濕方面,蔣惠貞主任中醫師建議,這個季節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材料為黨參、白朮、淮山、雲苓、甘草、薏米、陳皮、蓮子,烹煮之後即可服用。

本文指導醫生:

蔣惠貞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

擅長疾病:婦科疾病的中醫治療,對治療月經病,不育不...[詳細]

中醫養生 5長壽「特區」的保養方法

腹臍部是養生專家很重視的保健「要塞」,中醫稱腹中央肚臍為「神闕」。中醫講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凍瘡,並能起到健腎壯腰、養生延年的作用。在脊柱特區進行針刺、中醫蜂療及艾灸,對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經疼痛及強直性脊柱炎有治療效果。

特區一:腹臍

[養生關鍵詞]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臍部是養生專家很重視的保健「要塞」,中醫稱腹中央肚臍為「神闕」。對腹臍部按揉刺激、調理,可益肺固腎,安神寧心,舒肝利膽,通利三焦,防病健體。

揉腹還對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保健方法]

兩手重疊,按於肚臍,適度用力,同時保持呼吸自然,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

對於平日缺乏鍛煉的人群,建議養成在閒暇時間或散步的時候雙手掌交替拍打(頻率為每秒鐘一次)中下腹部20分鐘,有促進腹部新陳代謝的作用。

特區二:耳部

[養生關鍵詞]預防耳部凍瘡,幫助養腎。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凍瘡,並能起到健腎壯腰、養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

提拉耳垂。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

手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提拉耳尖。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等功效。

特區三:前胸

[養生關鍵詞]增強心肺功能。

一個人免疫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胸腺素濃度的高低,對胸腺予以調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強身延年。

[保健方法]

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適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來回擦摸50次;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摩擦50次。然後,再用手掌跟對著胸部中間上下來回摩擦50次;還可用兩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後背,每次拍100餘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增強心肺功能。

特區四:背部

[養生關鍵詞]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經常對背部經絡和肌肉進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經絡,安心安神,幫助預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保健方法]

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錘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頸部);或採取背部按摩理療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特區五:脊柱

[養生關鍵詞]促進消化,預防脊柱常見病。

現在約有70%的人因平時缺乏對脊柱特區的正確保健而使之產生了病變。脊柱特區有四個生理彎曲,最易發生病變的有頸部(頸椎病)和腰部彎曲(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

[保健方法]

每天晚上對脊柱進行按摩理療、刮痧、拔火罐、輕輕拍打。

在脊柱特區進行針刺、中醫蜂療及艾灸,對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經疼痛及強直性脊柱炎有治療效果。

五行人的體質與養生保健 你屬於哪一種

養生保健,首先要把自己的體質搞清楚,然後才能根據體質去養生。用五行的方法辨別體質,分清五行之人。根據其特性與不足,就可揚長避短,用五行指導養生保健。

50個經典中醫養生方 趕快將之收藏好

所謂的中醫養生秘方,都是我們日常中都能看到的藥物或者食物去配合而成的成本低,效果好的中醫養生療法。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中醫50個經典的中醫養生秘方吧!大家不妨將之收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