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補形 吃軟骨素能治骨性關節炎?

  廣告四起 「以形補形」能治骨性關節炎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開始慢慢退化,健康的時候不明顯,但是一旦遭遇某種疾病,那麼,由於平時一些不注意的細節導致的病症就會凸顯。骨關節炎又名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病、增生性關節炎或退行性關節病,俗稱骨質增生、骨刺,以關節軟骨退變、損傷及骨增生為特點。屬於中醫學「骨痹」、「腰腿疼」等病症範疇,年齡、肥胖、炎症、遺傳因素等都是本病的發病因素。本病多發生於中年及老年人,以負重關節和多動關節發生率高,如脊柱、髖、膝、指間關節。其中膝關節是人體結構最複雜的大關節,它既需靈活又需穩定,發生骨關節炎的機會較多。

  因此,有人在軟骨上做文章,聲稱找到了關節的「軟黃金」——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它們是關節軟骨的主要成分,製成藥品、保健品給患者吃,或者直接讓人吃動物軟骨,據說就可「促進軟骨代謝、保護軟骨組織、減緩關節軟骨退化」。

  主流研究未發現「軟黃金」有效

  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副會長、醫學博士史蒂芬·巴雷特指出,樣本大、質量高的研究未發現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能給人帶來好處,甚至認為它們無效,例如: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一項大規模的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臨床研究發現,它們無論是單獨應用還是聯合應用都未能比安慰劑更有效,療效不如抗關節炎的常規藥物「COX-2抑制劑」,而且跟蹤兩年也未發現它們能夠延緩骨性關節炎對關節的損壞。研究人員在結論中稱:「服用三個月足以評估療效,如果臨床症狀沒有顯著減少,就應停止服用這些補充劑。進一步講,沒有證據支持這些補充劑能夠幫助健康人、有膝關節痛但拍片正常者預防關節炎。」

  2007年,有人綜合分析多項研究發現,軟骨素的作用很微弱,或者根本無效,故不建議在臨床實踐中常規應用。

  2010年,兩項研究讓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每天服用1500毫克氨基葡萄糖和1200毫克軟骨素,均並未發現它們對腰痛和膝關節痛有明確的療效。

  中醫倡導:自我保健調節更關鍵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防老先護膝」,本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尚不能徹底治癒。中醫提倡「未病先防」,預防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必須從年輕時做起,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保持正常體重,體胖者必要時減肥,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②避風寒濕,注意關節保暖,避免關節外傷;

  ③保護關節的功能位置,關節伸屈時勿使肌腱、韌帶和關節本身受到過度牽扯、摩擦和擠壓。

  ④不要長時間做同一動作或使關節固定於同一姿勢,避免做不可停止的動作或節奏過快的動作,當出現疼痛時應立即停止關節動作。

  ⑥避免關節的過度負荷,儘量不穿或少穿高跟鞋。有關研究證明,穿高跟鞋的女性,膝關節負重壓力是正常人的3倍,穿高跟鞋下樓時,膝關節的壓力為常人的7~9倍。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在急性炎症期,應禁止鍛煉,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後,可選擇對關節衝擊小的柔和運動,由病人自動鍛煉,循序漸進,包括增加關節活動度鍛煉、增強關節周圍肌力鍛煉及增加耐力鍛煉,如散步、股四頭肌鍛煉、游泳、太極拳等,以改善關節功能,促進康復。另外注意服用維生素A、C、E及補充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骨關節炎食療方法

  三七丹參粥:

  用法:將三七10-15g,丹參15-20g,雞血藤30g洗淨,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取濃汁,再把粳米300g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藥汁,共煮片刻即成。每次隨意食用,每日1劑。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主治瘀血內阻,經脈不利的關節疼痛。

  三七燉雞:

  用法:取雄烏雞1隻,三七6g,黃芪10g(切斷),將三七、黃芪共納入雞腹內,加入黃酒10ml,隔水小火燉至雞肉熟。用醬油隨意蘸食,隔日1次。

  功效:溫陽,益氣,定痛。主治膝關節炎,證屬陽氣不足者。

  豬腎粥:

  用法:取豬腎1對洗淨切片,人參6g,核桃肉10g,與粳米200g加適量水共煮成粥,隨意服用,每日1劑。

  功效:祛風除濕,補益腎氣。主治膝關節炎,證屬,腎氣不足者。

  防風粥:

  用法:取防風10-15g,蔥白兩根洗淨,加適量清水,小火煎藥汁備用;再取粳米60g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熬成稀粥即成。每日1劑,作早餐用。

  功效:祛風濕。主治膝關節炎,證屬風濕痹阻者。

  桃仁粥:

  用法:取桃仁10-15g洗淨,搗爛如泥,加水研去渣,與薏苡仁30g,粳米50-100g同煮為粥,隨意服用,每日1劑。

  功效:益氣活血,通利關節。主治膝關節骨關節炎,證屬氣虛血瘀,阻滯關節者。

  冬瓜薏仁湯:

  用法:冬瓜500g連皮切片,與薏苡仁50g加適量水共煮,小火煮至冬瓜爛熟為度,食時酌加食鹽調味。每日1劑,隨意食之。

  功效:健脾,清熱利濕。主治膝關節骨關節炎,證屬濕熱內蘊而濕邪偏盛者。

  絲瓜竹葉粥:

  用法:將絲瓜100g洗淨,連皮切片與淡竹葉20g加適量水共煎煮取汁備用;再將薏苡仁60g加水煮粥,待粥成時加入藥汁。隨意服用,每日1劑。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通絡。主治膝關節炎,證屬風濕痹阻而熱邪偏勝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吃螞蟻也能養生 你不知道的事

  螞蟻養生流行全國

  自從中央10套《走近科學》欄目報道了溫州食蟻長壽村的故事後,一種奇特的養生方法在全國流行開來——吃螞蟻,很多人到山上捉螞蟻生吃,把螞蟻泡酒,用螞蟻做菜,以期望健康長壽。但由於生吃螞蟻隱含健康風險,螞蟻養生產品——蟻靈口服液成為熱門的健康話題。作為螞蟻養生的領導品牌,蟻靈口服液以其國藥准字號產品,高科技工藝生產;富含以來累計銷量超過1億支。2012年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頻道播出一期長達10分鐘的節目《小螞蟻,大藥方——28種天然抗衰老素成份及1萬多隻野生螞蟻製成一盒蟻靈口服液的承諾,贏得了廣大養生愛好者的信賴,上市蟻靈口服液》,蟻靈養生開始流行全國。

  螞蟻養生溯源

  其實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開始了螞蟻養生。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是《周禮·天官》,曰:「蚳醢以供天子饋食」,蚳醢即是專門為皇帝採集螞蟻的幼蟲和蛹加調料所制的醬。明朝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綱目》載:「螞蟻性味甘、平、無毒。蟻力最大,能舉等身鐵,人食之,能益氣力,澤顏色。」

  據歷史文獻記載:螞蟻作為中國古代皇家養顏長壽秘方已有3000年的歷史。周文王常年食蟻,到高齡仍然肌膚如青年;武則天食蟻,到81歲仍慧中秀外,還長出一對虎牙;乾隆食蟻,成為中國帝王中最長壽者之一,慈禧太后食蟻,臨終玉容不衰!

  蟻靈口服液 源於1750年乾隆御膳方

  1750年,乾隆皇帝39歲,由於國事繁忙,乾隆漸感體力不支、容顏憔悴,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遂令御醫研究抗早衰的藥膳,一廣西籍的御醫看到家鄉有老人生吃野生黑螞蟻,九十餘歲仍然精神矍爍,身康體健,大受啟發。經過不斷研究,以廣西十萬大山野生螞蟻、靈芝、桑椹為原料等做成藥膳,乾隆服用後精力充沛,面色紅潤,應付後宮和國事都輕鬆自如。乾隆活了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清朝史料記載,乾隆從四十歲起從未離開過螞蟻藥膳,乾隆去世前兩年即87歲時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不久尚能寫字讀書,並自號「十全老人」。

  上世紀90年代,湖南中醫藥研究院根據古籍記載,經過多年研究,終於將乾隆時期的螞蟻藥膳方恢復,為了方便更多的人服用,湖南迪諾製藥將其改進成中藥產品(國藥准字B20020464),這就是今天口碑卓著的蟻靈口服液。

  解開螞蟻養生之謎

  螞蟻養生為什麼那麼神奇?

  現代科學發現鼎突多刺蟻(黑螞蟻)體內含有20多種天然抗衰老素成份,含40%-67%的蛋白質,28種游離胺基酸、維生素B1、B2、B12、C、D、E等,含鈣、鐵、磷、錳、硒、鋅等20多種微量元素,被譽為「動物營養寶庫」和「天然藥物加工廠」,在補肝腎、抗衰老方面有獨到效果。蟻靈口服液中螞蟻與靈芝等中藥配伍後,各種生物活性物質相互強化,具有一清、二殺、三補的功效。

  更多知識:

  唐代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中就有獨角蟻的形態及治療作用。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螞蟻為「玄駒」,並對它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述。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稱蟻卵為「狀元子」,謂其能「益氣力,澤顏色,催乳汁」等。

  中醫研究證明,經過挑選的野生良種螞蟻具有抗炎、鎮痛、護肝、平喘、抗癲癇、抑制胃酸分泌和阻止應激性潰瘍的形成等廣泛的藥理作用。毒性試驗亦表明,服用螞蟻或螞蟻製劑是安全的。

四大養生法幫你的衰老減速

  人到中年,及時發現早衰徵兆,並採取積極措施來延緩衰老的速度,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有很大意義。但是,由於各人體質的不同,上述早衰徵兆,並非都會同時出現,只是在偶然中發現其中一二。這便是「一葉知秋」了。有早衰徵兆者,在生活中做到「避寒暑,寬心境,少勞作,增營養」,對延緩衰老有很大作用。

  避寒暑

  有早衰徵兆者,體質已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最易因傷風寒、受暑熱而患病。所以,在春季陽氣升發中,宜寬衣松褲,既能防風禦寒,又利於肌膚腠理開泄,使體內陽氣能隨天地之氣同時升發;夏日酷暑,既要防驕陽直射,又要忌貪涼夜露和空調屋內蟄居;秋日肅殺,應緊衣束褲,隨氣候漸冷而頻頻添衣;冬天來臨,則應減少外出冒寒當風,也不能久久擁衾而臥和靠爐取暖。這便是順四季變化而慎養之法,能使人少病以防過早衰老。

  寬心境

  心境愉悅能延緩衰老的道理,也許人人皆知。但是,在中年這個年齡段的人群,要做到這一點卻很不容易。中年處於人生的金秋時節,事業的成敗很是揪心。何況,還有家庭、子女和人際關係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事兒,使之煩惱憂鬱。所以,在事業上的進取,對家庭事務的處置,都應以順其自然為度,不必強求而自尋煩惱,長久憂鬱。在煩惱憂鬱中日思夜慮而不能解脫者,往往會「一夜愁思白了頭」,早衰攫身。

  少勞作

  已有早衰徵兆者,切不可超時、超強勞作。因為不量力而行地強打精神去勞作,尤其是為名利所擾的過於忙碌與勞累,會加重隨早衰而來的心身疲勞,會誘發和加重某些疾病的臨床症狀。所以,合理安排作息,才會使衰老來之姍姍。

  增營養

  由於常受寒暑生疾,常被煩惱所擾,常處過勞之中,人體所攝取的營養素的吸收利用率下降,體質亦隨之下降,而體質下降又常感寒暑,易生煩惱,故形成惡性循環。在此種狀況下的中年人,就更易早衰。為此,如何增進營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所謂增進營養,並非每天大魚大肉,而是順時合理攝食。宋代名醫陳直在《養老奉親書》中介紹,春季調味重甜,夏季調味偏辛,秋季調味偏酸,冬季調味偏苦,則重食物味道的選擇來調整人體陰陽氣血,促進臟腑功能。這是順時攝食。在攝食中以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為主,切忌肥甘厚味,每餐以口不覺飢,腹不覺脹為度。這是合理攝食。在這種順時合理攝食中,能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利用,對預防早衰便不是很難的事兒了。

補覺不當反會致失眠

健康睡眠,不要隨意打亂自己的生物鐘,即使偶爾一天睡眠不夠,身體機能會自動調節以補足前晚睡眠的不足部分,昨晚沒睡夠,今晚就能熟睡,反而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睡眠。

最是寒冬火鍋季 繞過6大禁忌吃出健康

冬天寒風凜冽,此時熱氣騰騰、噴香的火鍋最為誘人。但醫生們提醒,火鍋好吃,但易上火以及產生其他不良反應,而火鍋底料也很有講究。避開冬季打火鍋的養生禁忌,讓你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