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六大疾病高發 出外踏青需注意防病

  清明節前的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容易遭受風寒侵襲,掃墓時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如果防護不慎,則會引起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

  清明時節要防什麼病?

  心腦血管疾病

  春季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尤其在掃墓時,一些患有高血壓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路途顛簸而犯病。因此,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過度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此外,清明節期間去踏青是人們的傳統習俗。不過,專家表示,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老年人要避免過度勞累,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踏青登山時一定要量力而行。景色迷人常易使人樂而忘返,要注意節奏,不要登高山走遠路。

  皮膚病

  春天也是花粉症、桃花癬、丘疹樣蕁麻疹、顏面部復發性皮炎等的高發期。在花粉季節,有過敏史和敏感性皮膚的人清明掃墓時應儘量躲避花粉,加強個人防護,防止吸入致敏花粉。有過敏史的人可事先口服抗過敏藥物,且最好能隨身攜帶口罩備用,並穿著長袖衣物,避免直接與過敏原接觸,以減少花粉侵入。外出回家後用清水洗臉可將落在臉上的花粉、灰塵洗去,減少發病的機會。最後,春天容易感染疾病,建議適當預備一些治療腹瀉和消炎的常用藥物。受氣溫影響,不少慢性病在春季也容易復發,因此一定要帶上急救藥,以防不測。

  呼吸道傳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氣交替最活躍的季節,天氣多變,這樣的天氣條件會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所以,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流感、腮腺炎、猩紅熱時常流行。

  類風濕病

  氣候對類風濕病患者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更有人把春天稱為「風濕季節」。清明時節,氣溫仍然時高時低,特別是我們南方地區雨水頻繁,濕氣嚴重,氣候的變化無常使類風濕病患者苦不堪言。所以,患者在春季乍暖還寒之時,應更加注意調養和治療。清明時節,陰雨綿綿或久居霧氣之地,都容易有「濕邪」,表現為身體沉重、疼痛,尤其是關節伸縮不順,引發腰背病或關節痛。所以,春季也要預防「濕邪」入侵,慎防類風濕偷襲。

  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典型表現是:劇烈持續的心前區疼痛或憋悶,往往伴有面色蒼白、冷汗,這種胸痛及憋悶,含化硝酸甘油或救心丹不能緩解。有的病人尚可出現脈細數或不規則、血壓下降、呼吸困難、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等,但亦有人可以無痛,稱為無痛性心肌梗塞。無痛性心肌梗塞常見於老年人,應引起重視。

  心臟病患者在清明之後以及平時也應積極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做到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關注天氣變化,注意保暖;硝酸甘油或救心丹等急救藥品要常備身邊;飲食保持清淡;定期到醫院複診。

  呼吸道傳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氣交替最活躍的季節,天氣多變,這樣的天氣條件會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所以,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流感、腮腺炎、猩紅熱時常流行。

  清明出外踏青的該如何防病?

  1.清明節去郊外出行不宜過早,不要空腹上路,同時儘量不要在外過夜,避免季節性感冒。

  2.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更要注意控制情緒。

  3.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史的老人要特別注意運動強度不要過大,隨身攜帶降血壓、擴張心血管藥物。

  4.有支氣管哮喘史的病人,患有急性病病期的病人,體質比較弱的人,過敏體質的人應適當遠離植物。

  5.有花粉過敏史的人出遊前應隨身攜帶抗過敏的藥物,並戴口罩、手套等防護。

  推薦閱讀:

  清明時節養生保健全攻略

  春季皮膚病襲來 5大類逐個擊破

  教你有效阻擊春季7種常見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佝僂病與軟骨症 盤點缺鈣可能引起的疾病

  佝僂病、軟骨症常見於嬰幼兒,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改制吸收不好所致。病孩常發育不好,出牙延遲,囟門閉合遲,易煩躁哭鬧,肌肉常鬆弛無力,胸廓如雞胸狀,常見有串珠。

  骨質疏鬆症則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婦女常見。主要是骨脫鈣,骨質密度減少,臨床表現為病人身高逐漸變矮,周身骨痛,以脊椎骨及骨盆多見,常見脊椎變形而形成駝背或龜背狀,有易發生骨折的傾向。常見老人輕輕一跌跤即發生脊椎和股骨頸骨折,一旦發生骨折常不易癒合。

  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症對人們健康和生活影響的危害均比較大。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檢測技術發展,發現缺鈣疾病很常見,例如骨質疏鬆症,50歲以上者幾乎1/5患有此病。缺鈣疾病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影響成人生活質量,不單因為有各種症狀使病人痛苦,同時也影響壽命。例如骨質疏鬆症病人易發生骨折,發生骨折後須長期臥床;據統計,股骨頸骨折者有1/5因發生各種併發症,例如肺部感染而死亡,而有一半的病人可因此遺留有殘疾或身軀功能障礙,需要拄拐杖才能行走。由此可見,骨質疏鬆性骨折給病人及其家庭、社會帶來的精神和經濟上的負擔都是很重的。

  目前,對缺鈣引起疾病的預防已開始受到大家重視,積極的預防要從兒時即開始,而且應是綜合性的,有幾方面值得注意:(1)要有一定時間戶外活動,曬太陽可幫助皮膚維生素D合成吸收,對鈣質吸收有利。(2)適當體育運動。運動可以強筋骨,改善骨骼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3)合理飲食營養。多吃含鈣質的且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4)女性在妊娠時或哺乳期因需鈣增加要及時補充,特別是絕經期婦女,由於內分泌紊亂,雌激素分泌減少,影響骨脫鈣而應予補充。(5)慎用某些藥物。有些藥物如強的松、利尿劑、抗癌藥等可能影響骨質代謝。(6)老年人須注意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如滑倒摔跤等,避免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7)必要時應加用維生素D和鈣劑。如目前專家推薦較多的鈣爾奇D,每片含鈣量高達600毫克,並含125單位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每天一粒,方便服用。

本文指導醫生:

陳玉瓊教授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醫學中心

擅長疾病:內科心血管、老年病、冠心病及高血壓病的防...[詳細]

立春養生飲食調養篇 省酸增甘護陽氣

        多動切忌靜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養陽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按中醫五行學說,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脫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要消滅傳染源,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並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犯肺之路。

  宜省酸增甘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有眾多民俗,如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以及咬蘿蔔等習俗。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應當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總體來說,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清明節氣五行人養生之道 先分清五行體質特徵

根據體質特點,可把人分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等五行人。清明時陽熾陰伏,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時機,各具特色的五行人應根據自身的體質特點進行調養。

陰虛濕熱體質不宜「捂」 教你啥時春捂

民間有句養生俗語:「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意思是說春暖時節不要因升溫脫衣太多,寧可捂著點;秋涼時節也不要加衣太多,寧可凍著點,使身體逐漸適應寒暑變化,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