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枸杞子中含有14種胺基酸,並含有甜菜鹼、玉蜀黃素、酸漿果紅素等特殊營養成分,使其具有不同凡響的保健功效。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物質,故有明目之功,俗稱「明眼子」。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著名方劑「杞菊地黃丸」,就以枸杞子為主要藥物。
【抗脂肪肝作用】
大鼠長期(75天)口服果實中的甜菜鹼,可升高血及肝中的磷脂水平;事先或同時服用甜菜鹼可對抗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中磷脂、總膽固醇含量的減低,並有所提高;對BSP、SGP-T、鹼性磷酸脂酶、膽鹼酯酶等均有改善作用。主要是甜菜鹼在體內起甲基供應體的作用。
【對血壓的作用】
果實水溶性提取物20mg/kg靜脈注射可使麻醉兔血壓降低,呼吸興奮;注射阿托品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可以消除其降壓作用;對離體兔心呈抑制作用,並使兔耳血管收縮,甲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提取物也有輕微降壓作用。
【抗疲勞作用】
枸杞子煎劑對小鼠羥脯氨酸含量和耐缺氧和抗疲勞作用的影響:
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是膠原纖維與蛋白質中的一種胺基酸,是脯氨酸羥化而來。人體在衰老過程中,由於氧供應不足,影響脯氨酸的羥化過程,因而造成老年人的膠原中羥脯氨酸含量低下,主要臟器縮小變形,重量減輕。由於肺功能受影響,肺活量下降,儲備能力減少,抵抗力減退,肌力下降,耐缺氧、抗疲勞能力下降。因此羥脯氨酸含量與衰老有關。枸杞子煎劑(13.23%濃度)給予小鼠 灌胃0.3ml/20g,每天1次,30天 後羥脯氨酸濃度與對照比較增加率達15.49%。枸杞子煎劑給予小鼠 腹腔注射0.3ml/20g其耐缺氧能力與對照組生存時間27.9±1.3分鐘相比較,枸杞為37.5±2.5分鐘(P<0.01)。抗疲勞實驗與對照比較亦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
【抗腫瘤作用】
體外試驗表明,枸杞子、葉對人胃腺癌KATo-Ⅲ細胞,枸杞果柄、葉對人宮頸癌Hela細胞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抑制細胞DNA合成,干擾細胞分裂,細胞再殖能力下降。枸杞子凍乾粉混懸液和環磷醯胺聯合用藥,治療大鼠Walker癌肉瘤256,發現其對環磷醯胺導致的白細胞減少有明顯保護作用。
【延緩衰老作用】
延緩衰老作用:枸杞提取液0.5mg/kg小鼠灌胃,共20日可明顯抑制肝LPo生成,並使血中谷肽過氧化物酶(GSH-Px) 活力和紅細胞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提高; 人體試驗顯示可明顯抑制血清LPo生成,使血中GSH-Px活力增高,但紅細胞SOD活力未見升高,提示枸杞提取液具有延緩衰老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杜仲茶的作用與功效 通便利尿安神養眠
杜仲茶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杜仲茶是植物杜仲的葉為原料,經傳統茶葉加工及中藥飲片加工方法製作而成的健康飲品,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常飲有益健康,睡前喝一杯保健價值極高,無任何副作用,飲用方便。
1、護肝補腎
中國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記載「杜仲,能入肝補腎,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治腎虛腰痛,久服,輕身耐老」,杜仲列為中藥上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杜仲雄花中的桃葉珊瑚苷具有明顯的護肝活性,能促進肝細胞的再生,能明顯抑制B型肝炎病毒DNA的複製,同時能促使肝糖元堆積,增加血糖含量,保護肝臟。同時,科學研究證明,杜仲葉與皮的化學成分基本一致,在藥理藥效方面杜仲葉與皮具有基本同等功效。包含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持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分泌類固醇荷爾蒙),改善性功能。因此對陽痿、遺精及腎氣不足有較好效果。
2、降壓降脂
杜仲雄花所含松脂醇雙糖苷、桃葉珊、綠原酸、多糖等多種活性成份均有降血壓、降血脂作用。試驗證明有效率達92%以上,且降壓持久無任何副作用。
3、增強免疫
杜仲雄花中富含的多糖類活性物質,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雙向調節細胞免疫功能,使人體的免疫功能始終處於良好狀態的作用。同時參與調節心血管,對維持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4、通便利尿
治療便秘有特效。杜仲茶中的桃葉珊瑚甙具有利尿、通便、增強腸道蠕動作用,對便秘有效。由於有機杜仲茶能有效清除體內垃圾,分解膽固醇和固性脂肪,甚至可能有個別敏感型體質剛開始出現微量便稀現象,清除體內部分垃圾及適應後即正常。所以是公認的便秘者和肥胖者的上好飲品,可以解除便秘,減少脂肪,穩定血壓。此外,對利尿也有好處。
5、安神養眠
杜仲雄花的天然活性成分有安神、鎮靜及鎮痛作用,長期服用可明顯改善睡眠。這對因失眠不宜喝的患者尤為適宜。
杜仲雄花含有的人體必需的膠原蛋白,具有促進肌肉發達強健的功效,其活性成分木脂素類具有的抗疲勞作用十分明顯,對於長期從事室內工作而缺乏運動量的人群有顯著效果。
6、美容養顏
皮膚的老化主要是皮膚下面真皮細胞間的膠原蛋白質失去彈性所致,杜仲雄花中含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可延緩原蛋白質的衰老,加速膠原蛋白質的新陳代謝,提高膠原蛋白質的合成能力,從而防止或推遲皮膚起皺及老化,增加皮膚光澤。
同時,長期服用杜仲,可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機能,促進腦細胞活性化,防止衰老痴呆症。
7、改善肥胖
連續服用杜仲一個月以上,可明顯降低人體皮下及內臟周圍的中性脂及含量,起到不運動,不改變飲食生活,防止肥胖及減肥作用。杜仲能促進具有連結細胞與細胞功能的膠原蛋白質的新陳代謝,並加快其它蛋白質的合成,消耗體內能源,從而自然減少積蓄在體內的中性脂肪。從有關的減肥資料可知,連續服用杜仲一個月可減肥1.5~2.0kg。
【使用方法】
杜仲茶,能調節血壓,恢復血管彈性,保護心腦。杜仲茶5—15克,85度左右開水沖泡,以500毫升水為宜,加蓋悶泡5分鐘。保健量:15—25克/天;治療量:30克以上/天 。
茶療套餐
【配方】:杜仲10克,七葉參6克,山楂6克。
【沖泡】:置於帶蓋瓷杯或玻璃杯中,85度左右開水沖泡,以500毫升水為宜,加蓋悶泡5分鐘。每日3泡,上、下午及晚上各一泡。
【功效】:補肝腎,強肋骨,降血壓,降血脂等。一袋即可沖泡出一杯高濃度的降壓藥茶,輕鬆飲用,頤神養性,每喝一口都在調脂降壓,喝出正常血壓,健康心腦,遠離高血壓和併發症。
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溫經散寒行氣通絡
灸法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其治療效果已為無數臨床實踐所證實。而對其機制的認識,仍是一個未解的迷。艾灸的作用表現在很多方面。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靈樞·禁服》亦云:「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云:「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針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云:「洞泄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針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鑒·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範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齧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分別對準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鐘,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藥,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淨,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有這麼幾種女性: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保肝護肝效果好
趕黃草是一種常見的藥材,可以單獨用於日常泡水喝,也可以與其他藥材一起煲煮。經研究,趕黃草對人體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甚至有神仙草的美名,由此可見,趕黃草是一種非常珍貴、對人體有很大益處的藥材。那麼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接下來針對這方面的內容就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
當歸的作用有哪些 調經補血止痛寧神
當歸補血和血,活血調經,止痛寧神的功效,為婦科補血調經要藥。甘溫和血,辛溫散內寒,苦溫助心散寒。潤腸胃,澤皮膚,養血生肌,排膿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