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搓腰溫腎陽
很多人在公園散步時喜歡雙手叉腰進行鍛煉,其實,雙手搓腰更有鍛煉效果,有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的作用。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做法是先將兩手對搓發熱,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按摩小腹健膀胱
中醫認為腎和膀胱關係很密切,因為腎與膀胱的經脈互為絡屬,相為表里。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有助於膀胱氣化津液。因此,對膀胱的保健也對腎臟起到了間接保護作用。膀胱位於小腹,具體的按摩方法是:兩掌重疊按放小腹中央,先順針方向轉動按摩2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摩20次;用掌根從小腹中央向下推按至恥骨聯合上緣,反覆操作3分鐘。通過按摩膀胱起到強腎的作用。
拳捶腰腹經脈暢
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會不自覺地用手握成拳錘擊腰背部,雖然他們說不出什麼道理,但是覺得這樣會舒服一些。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是一種對腎的保健按摩。所以,老年人可以經常錘擊腰背部。首先,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兩腿微微彎曲,雙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先向左轉腰,再向右轉腰。與此同時,雙臂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後自然擺動,並借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後交替叩擊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連續做30次左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春困頭昏疲憊 敲敲後腦勺醒神開竅
很多人睡醒後,常常覺得頭暈沉沉的,全身沒勁兒,有時還會耳鳴。這時,不妨彈彈後腦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體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布在後腦勺上,經常按摩、彈敲可以緩解疲勞、預防頭暈、促進聽力、防治耳鳴。具體的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副教授王琴玉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敲打時將兩手掌心分別按緊兩側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後腦勺。
此法能刺激耳廓周圍的穴位,可防頭暈、耳鳴、促聽力。 第二,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緊壓另一手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脫彈出,使指背著力,可以有效緩解疲勞。
第三,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很快抬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
如此反覆做上5—10次,每日做2—3次。中國中醫科學院推拿骨傷科副教授方存忠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練習時的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同時刺激大腦神經,起到耳聰目明的作用。」
這個動作在起床後、睡前或平時空閒時都能做。 另外,中醫學還認為,腎開竅於耳。因此,該練習還可以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之效,老年人不妨多做。
煎煮中藥13個注意
煎服中藥學問多多
一、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二、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係非常密切,歷史記載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後會發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鏽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三、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藥量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藥應棄掉。
四、煎藥的火候
煎煮中藥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為「武火」,慢火煎之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
五、服法有講究
煎好的湯劑一般宜在飯前一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一般一劑分2~3服,一日一劑,如遇特殊情況,可以一日連服兩劑,以增強療效。通常中藥湯劑應當溫服,而針對具體情況也可涼服。
六、服藥有禁忌
中藥歷來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說法,因此絕不能盲目使用民間偏方、秘方,切莫自當「郎中」釀「苦酒」。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配方抓藥。以妊娠為例,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兒甚至墮胎的副作用,所以應視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朮、水蛭等。孕期應慎用的有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乾薑、肉桂等。
七、服藥時的「忌口」問題
服藥期間凡屬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蔔,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蔥等常規外,還應根據具體病情按醫囑執行。
八、煎中藥為什麼要加鍋蓋
一些人在煎中藥時,為了操作方便,常不蓋鍋蓋。為此,中醫師提醒患者,煎中藥時莫忘蓋鍋蓋。
經研究,絕大多數植物類中藥,如木蘭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揮髮油。揮髮油在醫學上具有驅風、抗菌、消炎、鎮痛等作用。但是,揮髮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絕大部分揮髮油的比重都比水輕,所以很容易隨水蒸汽一起蒸發出來,如果煎中藥不蓋鍋蓋,中藥內的有效成分便易隨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藥物療效。
九、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髮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後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後,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後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藥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給病人服用,這樣做是不妥當的,甚至會發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
十、煎煮中藥並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由此可見,中藥並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後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囑。
十一、中藥煎煮之前可別洗
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這是因為:
1、 水洗可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由於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可溶解於水中,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
2、 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又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 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由於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於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因此,在煎煮中藥之前,不宜用水沖洗藥材,以免造成藥材成分的丟失,影響藥物的療效。
十三、煎煳的中藥請丟棄
中藥能治療疾病的道理,就在於它含有生物鹼、皂素、鞣質等有效成分。中藥所以要煎熬,目的在於要把藥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來,以利於治療疾病。
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係。煎熬時間短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來,影響治病效果;煎熬時間過長,會使有效成分(例如揮發性成分)遭到破壞或丟失,並且還會把藥煎煳。中藥一旦煎煳,其性質就會發生改變。例如,滋補性中藥煎煳後,其性味會由甘甜變成苦澀,不可能再起到滋補作用;活血化瘀藥物煎煳後,會變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大部分中藥煎煳後,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甚至效果相反,該清熱的不能清熱,該滋補的不能滋補。因此,中藥煎煳後應丟棄。
中醫:花草養生法
花草神奇的力量
中藥調體質根治腳臭 推薦4大食療方
腳臭,一脫鞋就容易氣味四處串,給人留下不好印象。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腳臭,徹底遠離它呢?你可以依據你的體質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