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誤區:拔火罐不可拔胸部及肚子

現在拔火罐越來越受青睞,很多人有個不舒服就會想到拔火罐,而拔火罐也簡單,基本上人人都會,但是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其中的要點而應用不當。今天我們就來給您簡單地講講。

誤區1 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認為這樣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著涼。

建議: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2小時。拔罐後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誤區2拔得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甚至認為,要拔出水疱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火罐拔得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疱,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建議: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15分鐘。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時間要減半。

誤區3同一位置反覆拔

一次不成就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覆拔,認為這樣才能拔出效果。其實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壞,比如紅腫、破損……那就得不償失了。

建議:拔火罐的時候,可以在多個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果。

誤區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認為:哪裡不舒服就拔哪裡。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為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牙痛折磨人 不妨試試拔火罐

四關穴一般是指雙側合谷穴(俗稱「虎口」)和太沖穴,前者位於第一、第二掌骨之間,後者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間。

在經絡學說中,手陽明大腸經從手出發,沿著手臂外側,終止於頭面部的迎香穴。因此頭面部以及五官疾病,如頭痛、咽喉疼痛、口乾、流鼻血、牙痛等,均可通過合谷穴拔罐進行治療和預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說。同時,在合谷穴經常拔罐還可以保持大腸經的氣血通暢,使體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及時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從足出發,沿著下肢內側,繞過生殖器,循著兩肋,上達頭頂。因此太沖穴拔罐可以防治頭暈、頭痛、目赤腫痛、腹痛、月經不調、疝氣等病患。在太沖穴上拔罐還可以降血壓,並具有增強性功能、調整情緒、清利頭目的作用,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舒暢的情緒。

操作時要注意,由於合谷和太沖這兩對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不甚豐富,拔罐時可選用罐口直徑較小(1.5—2厘米)的火罐。拔罐的頻率以每周2—3次為宜。

中醫拔罐巧妙治療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常見的腰部疾病,患者常會出現腰部酸痛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及工作,那麼腰肌勞損該如何治療呢?

下面專家為大家介紹治療腰肌勞損的拔罐療法。

慢性腰背肌勞損屬中醫學的「傷筋」、「扭傷」、「風濕」、「腰背痛」範疇。其病機為腎精虧損,復感寒濕外邪,或跌仆外傷使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因而「不通則痛」。治宜祛邪通絡,活血化瘀,補腎益氣。

選取:阿是穴、膈俞、脾俞、腎俞。

令患者取伏臥位,充分暴露腰背部。術者用一手拇指力量均勻地從肩頸部至腰骶部自上而下地按壓,同時令患者體會按之最痛、最舒服或最酸困的那個明顯的點(這個點越明顯、越準確越好;如果沒有明顯點,就以術者覺拇指下最為明顯的結節或條索處為施術的穴點),取阿是穴、膈俞。

術者在阿是穴和膈俞穴處先用一手拇指指腹力量適中地揉搓,使血液積聚至穴位局部發紅、發熱,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放於局部,並向兩旁撐開穴點處皮膚致其繃展。消毒後右手持小號三棱針,拇、食兩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露出1~2厘米長的針尖,對準穴點局部快速點刺3~6下(如局部有暴怒、深色淺表靜脈可直接點刺)。用95%酒精搽拭點刺處(便於血液的順利外泄)後,術者迅速拔罐於阿是穴、膈俞、脾俞、腎俞上,留罐10分鐘起罐,常規消毒。隔日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

膈俞穴為八會穴之一的血會,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通過三棱針點刺放血能夠刺激神經血管,使血管擴張,血液、淋巴液循環加快,再藉助火罐使體內廢物和毒素隨血液外泄,組織細胞能夠在祛瘀、排廢的前提下得到新鮮的營養,從而加速恢復。脾俞與腎俞配伍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溫中培土、固本培元、補腎養精的功效。

治療期間提醒患者應注意患部避寒濕,養成科學正確的勞作(坐姿)體位和勞逸結合的好習慣,節制房事,勿使腎精虧損,腎陽虛敗。定時做鬆弛腰部肌肉的體操,腰部用力應適當,不可強力舉重、負重久行,注意避免跌、仆、閃、挫。

蕁麻疹的拔罐療法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拔罐 九大常用養生穴位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於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