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飲咖啡、愛吃生食易致亞健康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攜手維生素品牌善存發布一項以都市人亞健康為主題的大型網絡調查,調查發現,白領中的亞健康現象已經極其普遍,約98.8%有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其中飲食不規律、加班頻繁成為白領亞健康的主要原因。

  26歲~30歲成為亞健康主力軍

  調查發現,白領中的亞健康現象已經極其普遍,約98.8%有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其中26歲~30歲人群更是成為重度亞健康的主力軍,比例高達64.2%。特別是一線城市,穩坐重度亞健康率的冠軍寶座。目前經濟和情感雙方的壓力,讓白領們不得不以透支健康的代價去換取成功,導致了眾多社會問題的產生。

  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導致亞健康

  現代社會,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人們的壓力都很大,工作壓力、情緒壓力、環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等等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人的身心健康。其中,現代人進食速度過快、嗜飲咖啡、保溫杯泡茶、愛吃生食、水果當主食、或者一日三餐都是大魚大肉的,都嚴重違背了自然規律。另外,缺乏鍛煉似乎是重度亞健康人群的普遍現象。在上班時間,白領們除了倒水、上廁所幾乎就沒有任何的走動機會。

  另外,在重度亞健康人群中,有近半數白領每周上班時間超過50小時,甚至超過60小時。長期保持相同的姿勢、長時間面對電腦輻射、腦力嚴重透支、工作壓力急劇上升……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白領們的身心都一直處於緊張的奮戰狀態。

  建議

  營養+運動

  擺脫亞健康,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打好身體底子,保證免疫系統隨時都能為我們的健康作戰。而全面的營養的攝入和適當的運動才是提供「健康之戰」戰略物資的重中之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99歲要當66歲來過

  我國天文界赫赫有名的李鑒澄老先生出生於1905年1月 20日,與當今文壇巨匠巴金老人同齡。李老83歲時還主持評審天文博士生,95歲還獲得陳毅杯圍棋業餘比賽5段稱號。他是我國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撰寫的天文學方面的論文曾被授予「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獎,收錄在《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公報》中。

  今年已99歲高齡的李老,依然精神矍鑠,十分硬朗。談起養生之道,李老說:「其實也談不上有什麼長壽之道,與那些百歲老人比起來,我還差得遠哩……」

  「我年輕的時候身體並不怎麼好。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親手設計並剛剛落成的中國第一座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遭到侵略者的破壞。後來,我們經歷千辛萬苦,將一些重要的天文觀測儀器和資料送到雲南昆明,搭建了中國第二個天文觀測站。這期間我的身體有時就經受不住考驗,偶爾會出一些小毛病。那時多虧我夫人的悉心照顧。從那時起,我意識到身體的重要性。後來就加強鍛煉,做廣播體操,每天都出去散步,天氣不好的時候,在室內也做,現在養成了習慣,一天不做身子骨都痒痒。」

  「我從不吸菸、喝酒,一日三餐從不挑剔,做什麼吃什麼。說起來能有今天,還得感謝我的夫人楊國香。那時候我們都很忙。我夫人既要到外面工作,還要操持家務;即使是粗茶淡飯,她也要精心烹調。所以我總結了四句話:巧手烹淡飯,精心沏粗茶。菜餚生百味,香氣飄全家。」

  「現在我的生活很規律,早上七點鐘起床,八點吃飯,每天做3~4次操;早上一袋奶,一個雞蛋,一個豆沙包;中午一碗米飯,一菜一湯,午睡1個半小時;晚飯一碗麵條,四五隻蝦,一碗湯,晚上十點鐘睡。我也比較喜歡吃水果,什麼水果都行。我最愛吃的就是餃子,一頓能吃15個哩。我喜歡看戲曲節目,每天都看,愛看京劇。他們一些小孩子不懂戲種,還要我講給他們聽。」

  前年,97歲的李老不小心跌了一跤。這一跤跌得不輕,髖骨裂開了,在醫院住了好長一段時間。李老的四女兒告訴記者,她父親自從做完手術後,身體就不那麼硬朗了。以前都是自己下樓散散步鍛煉,現在只能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家人陪著出去,平常只能在陽台曬曬陽光,做做操。現在兒女雖然都很忙,但還是儘量抽出時間,回家陪父親說說話,吃頓飯,不能讓老人感到孤獨。這時,李老拿起一個小撥浪鼓,叮叮噹噹地晃起來。四女兒告訴記者,這樣可以鍛煉他的大腦和雙手的活動能力。眼前的李老正如自己說的那,樣:「我今年99歲了,但我要當66歲來過。」

脾胃保健是關鍵 章穆飲食養生思想

  章穆(1743~1813年),字深遠,晚號杏雲老人,江西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清代醫家,著有《調疾飲食辯》、《四診述古》、《傷寒則例》、《藥物指南》、《五種心法》等書。現結合其著作《調疾飲食辯》來對章穆的飲食養生學術思想作一介紹。

  重視飲食防治疾病

  我國自古就有「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的說法。《調疾飲食辯》是一本採用食物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本草學專著。章穆主張病人的飲食必須與病證相結合,認為如果病人「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書中所載各種食物配方皆從治病療疾的角度出發,援引各家學說,詳列食物的適應病症,以滿足臨床實用需要。如「冬瓜汁」條,稱其「能除煩止渴,退熱解暑,和中益氣,利小便,消腫脹」。「《古今錄驗》方治產後久病,津枯口燥,四肢浮腫」,「《兵部手集》治水腫危急」,「《聖濟總錄》曰:水腫煩渴,小便少者,冬瓜內白瓤煮汁淡飲,以多為妙」,「《楊氏家藏方》治10種水氣、浮腫喘急」等。又如枇杷,「性專入肺,能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嘔逆,主上焦熱(出《日華子本草》),久患肺嗽人宜之。而味兼酸則不純正。《食物本草》曰:同熱麵食,令人患熱。葉治肺熱久嗽,又治時行溫熱,呃逆,嘔吐,泡濃汁代茶飲。木皮煎汁冷飲,止吐逆不下食,能療百藥不能止者(《千金方》)」。

  如燕窩,「性能補氣,凡脾肺虛弱及一切虛在氣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虛漏汗畏風者宜之。最佳者每枚可重一兩以上,白色如銀,瓊州人呼為崖燕,力尤大。一種色微紅者,名血燕,食品所賤,雲能兼補血分。有表邪人切忌。」

  我們知道,燕窩性味甘平,能滋陰清熱,補益脾胃,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糖類、脂肪、鈣、磷、鉀、硫等,適用於老年肺陰虛的潮熱盜汗、乾咳少痰、咳血,胃陰虛所致的噎嗝反胃,以及氣虛自汗等症,久服每獲佳效。

  注重保養脾胃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一切飲食均需經脾胃消化轉輸,才能將水谷精微流布全身臟腑,充養四肢百骸。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氣血的強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病人所服的藥物,也需經脾胃消化吸收才能發揮作用。但病中之人,胃氣功能多半受傷,「蓋諸藥溫涼補瀉性各不同,一飲下咽,總由胃氣傳布,病人胃氣既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藥之氣味即殊」(《調疾飲食辯·粥說》)。脾胃一傷,不但影響藥物輸布發揮作用,更不利於胃氣恢復,影響病人的康復。但如能注意調理病人飲食、保養脾胃,不但可以避免藥物傷脾,利於藥物的吸收,還可以輔助其發揮積極的治療作用。章氏認為「病人飲食,藉以滋養胃氣,宣行藥力」,即是此意。粥可補益胃氣,是常用的食療方法。《調疾飲食辯》中論述了用粥治療疾病的原理。認為「凡用藥,性速則有功,行遲則無力。古法所以有人行十里、五里、一里之限也。若其停蓄不行,變為酸水,尚何功效之與有。惟以谷氣助其胃,以熱氣速其行,而桴鼓之應,乃迥非湯劑所能及。此古人用粥治病之精理。」同時收載粥類方劑53種之多,論述了用各種不同穀物及輔料煮粥的功效應用,並對煮粥原則和應用時的注意點進行了總結。

  「各種粥,通用白粳米或秈米,惟熱病用粟米,表虛、肺熱用糯米、秫米。妙用總在熱啜,尤須久煮極爛。」其餘如菜、果、鳥獸、魚蟲等,在述及其食用功效時,章氏也很注重從保養病人脾胃的角度進行分析,注重對脾胃功能的調理。他在《調疾飲食辯·穀類》中說:「粟米粥性能養脾胃,百病不忌。與秈米、粳米同,而粟熟於秋末冬初,秉清涼之氣。故《別錄》曰:養腎,去脾胃中熱,利小便,解煩渴。」而對於「胃寒嘔吐、泄瀉,氣痢,腹痛者可食蔥白粥,將蔥白細切,俟粥將成之時投入,煮熟熱啜取汗可散寒,行氣」;對於「胸腹脹滿,冷痢刺痛,蛔蟲上膈,煩躁吐涎者,可將川產花椒研末,去纖入粥服食,療效頗佳」;而對於「脾胃虛弱、泄瀉、腎、肺氣虛者……」,則宜食用薯蕷粉粥即山藥粥。

  章穆還在書中列天門冬汁等32種,有土茯苓汁、苧根皮葉汁、桑葉汁、紫蘇葉實汁等,把藥物製成液汁,具有流質的特點,不僅吸收決,而且可養胃氣,藥與汁相得益彰,對老年人尤為相宜。

  強調飲食禁忌

  病證本身有陰陽寒熱虛實之分,飲食也有陰陽寒熱偏性之別。如果不加以區分,不能對證施食,則會加重病情。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說:「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補體,害則成疾。」對於與病症不相宜的食物應囑病人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病情。這就是臨床上所謂的「禁口」或「忌口」。章穆說:「饕餮之人但貪口腹,不遵禁忌,誤在放縱;謹慎之人不知物理,概不敢食,誤在拘泥。加之嗜好萬有不齊,風土五方各別,誤投害固非淺,而當食不食,坐失亦多矣。然畢竟謹慎者誤小,放縱者誤大,數十年中,常見用藥不誤而病日深者,皆不遵禁忌之人也。故書中諄懇言之,願舉世病人各以生命為重,慎勿欺瞞醫人,偷食不宜之物,以自喪其生,且令醫人蒙不白之冤也。」

  章穆在《調疾飲食辯》中對於不同的食物不僅指出哪些人適宜食用,同時指出哪些病情不適合應用。對於易起疑惑的,必反覆申明其中道理,使後學者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如在書中章氏力勸醫者不要讓病人食用炒米湯部分最為典型,認為炒米湯「此天下第一害人之物,宜痛心疾首與病家嚴申厲禁者也。」為闡明道理,作者細數炒米湯「五害」,以解醫者心中之難,更使患者免受炒米湯之害,「試思米經火炒,煮之水清無汁,嗅之無氣,食之無味,是去其甘香之正性,必不能充養脾胃,一也;味苦而淡,不能下咽,故常枵腹而胃氣不充,藥何由效,二也;性熱傷陰,敗人津液,三也;不能充養胃氣,弱者將自此不復思食,強者得火氣以助其熱,必旋食旋飢,飢而又不許食粥飯,勢必藉助於餅、餌、餺、飥諸不益人之物,病更難愈,四也;且也任如何攤晾,總不能去火氣,病寒者害在傷胃,病熱者必且留邪,五也。坐此五害,故凡死於病者十之一,死於藥者十之三,死於炒米湯者十之六七。」

  為讓人相信食用炒米湯的壞處,章氏不厭其煩,並讓人可以試驗,「設使不信,倘世有父母患病,為之子者先且自食二三頓,此亦父飲藥子先嘗之通議,視其口中尚能知味否,腹中尚能泰然否,精神尚能照舊否。」並說如果炒米湯沒有害處,那麼就是自己瞎說,讀者可以將《飲食辯》之書焚之等等,「如其無害,是杏雲老人為謬言,可以等諸野田泄氣,可將吾書焚之、棄之,醬瓿覆之。不然,平人且不能當其害,何況病人。當奉吾說為師之箴矣,當聽吾言如朦之誦矣。」其用心之良苦,為病人健康安全全面考慮,可謂是真誠之至。

節制飲食,重視粥補 曹庭棟教你調脾胃

曹庭棟認為,「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脾胃陰陽平衡則百病不生,老年人調理脾胃應從節制飲食人手。

用手撐臉 10個壞習慣讓人變醜

在你努力對抗歲月的流逝時,如果你有以下10個壞習慣,你之前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