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民族頸椎操
68歲的吳大真是中醫內科專家、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她的鍛煉方法很特別,是做民族舞蹈動作。比如蒙古舞的抖肩膀動作,有節奏地前後抖動肩膀,對頸椎很有好處。還有朝鮮舞的經典甩臂動作,甩開手臂的同時有節奏地轉動手腕兒、脖子,彎曲膝蓋,一個動作下來,活動了身體的四個部位。吳大真把這套動作稱為「民族頸椎操」。
手把核桃也健身
吳大真的老伴王鳳岐也是名老中醫。他的健康秘訣是玩核桃,手握核桃,沒事在手裡轉轉,可以很好地按摩手掌心的勞宮穴,勞宮穴有助開竅醒神。以前,王鳳岐愛玩蛐蛐兒,但總低頭,頸椎不舒服。後來,他就改抖空竹了,這樣全身都活動了。
王鳳岐和吳大真的觀點一致,他們都認為,運動要與愛好相結合,要隨年齡而變。
運動就是遛狗擦車
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哈剛的興趣,同行們說起來都會笑,但他自己很推崇。
哈剛第一喜歡養狗,他說,養狗一方面是培養愛心,另一方面,可以跟著它運動。「比如現在大冷的天,如果不是為了遛狗,我絕對不願意出門。」
哈剛第二喜歡車。但他對車的喜好不是愛好車或愛飆車,而是喜歡擦車,喜歡車子一塵不染。所以他天天擦車,擦完就是一身汗。
散步要甩開膀子
哈剛的母親陳彤雲是90歲的老中醫了,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時,年輕女主持人說:皮膚比我還好。
陳老平時的鍛煉方法就是散步。每晚新聞聯播開始,她就開始在家裡走,走到焦點訪談結束。50分鐘,大概能走5000步。陳老說,散步很簡單又很不簡單,簡單是說你在哪兒都能走,比如在家就能甩開肩膀大步走。不簡單是說,你要做到持之以恆很不簡單,但陳老說:「堅持了才有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心」秘訣
國醫大師鄧鐵濤養生重養心養德 堅持冷熱水交替洗澡
七情和合,歡樂使心平。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要進行七情調節,便需要不斷修煉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做到心胸豁達。現代研究表明,發怒、鬱悶、驚恐等不良情緒,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急劇的或慢性的應激反應,容易使人體內分泌紊亂,血管緊張,免疫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易得腫瘤。最常見的例子如:突然發怒的人,容易誘發血壓升高、心絞痛發作甚至心肌梗死。
現代人壓力大,出現很多自殺個案,其原因雖然複雜,但與他們無法有效地進行情緒調控也有很大關係。
以動促靜,修習靜心功。這一點,最有名的是佛家與道家的坐禪。現代研究表明,靜坐可以使全身放鬆,代謝減慢,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能力。鄧老每天清晨或入睡前,常常要進行這方面的修習。其要點是:雙腿盤坐,靜坐時自然閉目,含胸拔背,雙手自然垂放於兩腿上,上半身稍向前傾,舌尖輕抵上齶,全身放鬆。可以不加意念,聽任平素的呼吸習慣,約五十次呼吸即可。此法不但可以在清晨或入睡前幫助靜心,還能在旅途奔波中幫助安定心神。
寄寓書法,練字養心神。鄧老常說,多年的書法練習,使他受益匪淺。練字能夠薰陶人的性情,從醫學上來說,通過練字,可以轉移注意力,使身心進入「忘我」的境界,從而減少不良情緒。不但書法有此功效,琴棋畫等也能使心神得以靜養。
充足睡眠,調神養心。調養心神,必須注重睡眠質量。各地區長壽老人調查結果表明,壽星們睡眠質量都相當高。
為保證高質量睡眠,鄧老喜歡用溫熱水浴足,浴足過程中同時用雙手按摩、揉搓腳背及腳心,最好以勞宮穴摩擦湧泉穴,以加速腳部的血液循環,每次泡腳10~30分鐘。鄧老還用一些藥材煮水泡腳,具體藥物是:懷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鉤藤30克、夏枯草1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
食療藥治,養心妙法。鄧老比較喜歡吃橙子與榴槤,夏天則適當吃些苦瓜,這些對養心有幫助。橙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與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常吃橙子的人,猝死發生率較低;而榴槤則具有溫養心腎的作用,且富含鈣質,有助預防骨質疏鬆,減少骨折發生,若吃後具有上火感覺,可進食適量山竹以解其溫熱。夏天適當吃苦瓜則可以清心火。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呂玉波:中醫,有胸懷才有前途
在許多中醫院依然慘澹經營的今天,廣東省中醫院日均門診量達1.6萬人次,中草藥用量8800公斤,中藥處方20975張,成為全國中醫院的翹楚。
它的成功,秘笈何在?它的經驗,能否推廣?它的掌門人,有著怎樣的感悟和理念?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飛赴廣州,走進廣東中醫院,走近呂玉波本人。
名醫仁術——
中醫院的競爭法寶
【背景】
中醫院的大夫,不懂中醫藥方,不敢開方施藥。中醫院的科研,遠離臨床實踐,蝸居實驗室內。這並非聳人聽聞。上世紀80年代,對中醫中藥沒信心,對臨床研究不重視,是很多中醫院的通病,廣東省中醫院也不例外。
起初,呂玉波試圖採用行政手段,強令醫生開中藥湯劑,並以中醫藥治療率衡量科室業績。目的只有一個:提高對中醫藥的運用。但是,收效並不明顯。
記者:中醫院的特色,是中醫藥。中醫院的砥柱,是名中醫。面對現代西醫的衝擊,中醫院最需要的競爭法寶,是能夠對症下藥的名醫仁術。道理雖然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是否困難重重?
呂玉波:你說得沒錯。患者來中醫院,要的就是中醫藥。
有的患者不信中醫,他們說:中醫中藥,治病無效。我們發現,這種情況,根子往往不在中藥材,也不在中藥學,而是醫生醫術不精。所以,發揮中醫優勢,關鍵是要有一批好中醫。
2000年開始,我們搞了一個大動作:在全國範圍遍訪名老中醫。2001年,我們聘請了近30位全國最著名的老中醫進院帶徒。60多名中青年業務骨幹拜師學藝,採取「集體帶、帶集體」的培養模式,讓他們博採眾長。
名醫自有仁術。我們知道,腦中風手術後,患者往往壓高、脫水,既增加痛苦,又影響恢復,西醫一直沒有好辦法。任繼學老先生善治中風,對術後症狀,用通腹療法立即見效。行家一出手,就在醫生中引起震動,青年骨幹們紛紛搶著拜師學藝。這樣一批人成長起來後,對中醫的信心是越用越足。
一直以來,我們在浩如煙海的中醫歷代文獻中深入挖掘、整理、繼承中醫藥精華,主要發掘全國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本院名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中醫特色療法和適宜技術、安全、有效的民間單方、驗方。
我要求,對每個病,從古到今的有效療法,我們醫生都必須學習和掌握。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結合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對症開方施藥。這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形成針對患者的最佳診療方案。
${FDPageBreak}
臨床療效——
中醫院的立院之本
【背景】
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中醫院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腦內大出血的中風病人送來了,需要立即進行開顱手術,可醫院連台CT都沒有,更別說一流主刀大夫了。無奈之下,只能轉院。
每送走一名中風患者,廣東省中醫院的大夫們,就面臨一次困惑:中醫院能不能引進西醫設備、技術、人才?如果能,還叫不叫中醫院?
記者:患者都知道,今天的廣東省中醫院,有了CT機,有了開顱手術,更培養和引進了一批西醫。患者也認定,今天的廣東省中醫院,「中」姓依然未改。
我所關心的是,當年,您是怎麼邁過「中西合璧」這道坎的?今天,您又是怎樣把握「中西交融」尺度、讓醫院始終姓「中」的?
呂玉波:中醫院要不要引進包括現代醫學在內的現代科技成果,在當年,我們確實有過討論,甚至有過爭論,要下很大決心。
我是這麼想的。患者來你的醫院,為的是治病,看的是療效。醫院要生存,醫學要發展,最終所倚仗的,也必然是療效。臨床療效,是中醫院的立院之本,是中醫藥的生命之源。
還是拿腦中風來打比方吧。如果患者來一個,轉走一個,時間一長,人家就不來了。沒有了病人,中醫治腦中風的傳家之寶,就連展示的機會也沒有了。
在引入開顱技術、血管介入技術之後,中醫藥在術前、術中和術後發揮了積極作用,提高了臨床療效,大大減少了致死率、致殘率。中西醫結合治療腦中風以來,實現了醫院、患者、中醫學的「三贏」。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沒有胸懷的醫學,一個沒有眼界的醫學,註定是一個沒有前途的醫學。我們經常講,中醫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個體差異。這個觀點,現代西醫也在接受。反觀我們,中醫藥的發展,也不能自我封閉,要吸收人類文明的全部成果。
中醫吸收、引進現代技術,不等於「西化」。如果中醫連現代科技都接受不了,就無法站得更高,發展更好。
衡量一家中醫院有沒有西化,關鍵在於,它是不是秉承了中醫的理念,是不是主要靠中醫藥來保證臨床療效。
${FDPageBreak}
仁愛丹心——
中醫院的百年基業
【背景】
甲流肆虐,廣東省中醫院衝鋒在前,並成為第一家用純中醫藥治好甲感患者的中醫院。他們治好了數十例輕症和重症甲流患者,引起了各方的重視。國家將中醫藥防治甲流的研究任務,就委託給該院與北京地壇醫院共同承擔。
記者:每家醫院都會碰到兩難選擇的時候,碰到疫情暴發時的傳染病患者,大量收治還是婉言謝拒;碰到無錢的重傷農民工被扔到醫院門口,是先治療還是等醫療費備齊,等等。現實中,醫院往往會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為難,廣東省中醫院如何選擇呢?
呂玉波: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矛盾時,我們傾向把社會效益放在前面。
因為我始終相信有社會效益就有經濟效益,我們追求的是更長遠的回報。
去年,甲流疫情剛剛發生,我們意識到這是中醫藥療效又一次顯示機會。儘管當時我院還未發現甲流病人,但我們積極組織專家,前往廣州、香港等已收治甲流患者的醫院了解情況,為中醫藥治療甲流作好充分準備。
而後,我院成為第一家用純中藥治癒甲流患者的中醫院。此後的35例甲流患者,全部採用純中醫藥進行治療,均獲得了康復。從去年11月開始,醫院再次收治重症和危重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案進行治療,目前已有10例重症患者,4例危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這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政府、社會對中醫院的認同,從而加深公眾對中醫藥的認同。接著,項目、資金自然而然都來了,所以我們才會被廣東省列為中醫院的典範。
有病人的口碑才有醫院的效益。在為病人服務的過程中,不僅要追求病人的滿意度,更要追求病人的忠誠度。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建立高素質服務團隊,不僅技術一流,人文關懷也一流。
白領高壓族的「忙裡偷閒」八大法
最近,明星過勞患重病、白領精英猝死等新聞常見諸媒體,而職業經理人、「空中飛人」等高壓族必須面對著巨大的壓力生存。其實,只要注意忙裡偷閒,不僅能釋放壓力,舒緩緊張情緒,還能讓接下來的工作效率更高。
鄧鐵濤特薦:防甲流「十味湯」
2009年甲流盛行時,93歲的中醫泰斗、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鄧鐵濤召集五大弟子肖鑫和、鄒旭、鍾嘉熙、邱仕君、鄧中光,向廣東省中醫藥局發出應用中醫藥預防甲流的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