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飲食宜少渣少油 小兒腹瀉飲食禁忌

「少渣、少油、稀軟、少食、多餐」的營養餐才是腹瀉寶寶最需要的。其中,「少渣」最為重要,選膳食纖維少的、對腸道少刺激、溫和的食材。

烹調時宜蒸、煮、氽、燴,忌炸、煎

根據寶寶病情好轉的程度,逐漸由流質、半流質,改為半固體、固體食物

流質:去奶皮的溫牛奶、焦米湯、鮮果汁等;

半流質:藕粉、酸奶、稀白米粥等;

半固體:富強粉面片、稠白米粥、雞蛋羹、蒸蘋果等;

固體:軟飯、菜心、番茄燴雞脯肉、清蒸魚等。

一般,經過治療、調養,經一周左右可以病癒。

專家提醒:病毒引發「乳糖不耐受」現象

有少數患病寶寶腹瀉遷徙不愈,大便不能恢復正常,可能是由於輪狀病毒的入侵,破壞了腸道的乳糖酶,出現「乳糖不耐受」現象。這時可以暫停牛奶或配方奶,但可以喝酸奶。待完全康復後,再擴大乳品的種類。

小兒腹瀉病飲食宜忌

1、腹瀉發生後,短期禁食(6--8小時)以減輕胃腸負擔,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鹽水。

2、禁食後母乳餵養兒,先哺餵少量溫開水後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餵奶5--8分鐘,間隔5--6小時一次,5--7天後恢復正常哺喂。

3、人工餵養兒:可餵少量米湯,每次100毫升,逐漸採用5%米湯稀釋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喂,先每日3--4次,後再酌情增加次數,減少米湯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4、不宜過多或過早餵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 ,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初出生至 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 ,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 ,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 ,以利於消化和吸收。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兒腹瀉糾正脫水 繼續飲食

小兒腹瀉中70%為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又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20%則源自細菌和寄生蟲等感染。

季節交替時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跟不上,就很容易生病,孩子更是如此。最近天氣逐漸轉涼,卻仍拖著一點悶熱的尾巴,起居飲食一不注意,孩子的腸胃便吃不消了。這不,3歲的奇奇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就開始拉肚子,藥吃了不少,還是整整拉了好幾天才好,一張小臉又瘦又黃,讓媽媽心焦不已。

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快點好起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丘小汕教授說,冬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又以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居多,治療以預防和糾正脫水為重,但服藥治療要系統和規範,用藥不能「用用停停」,否則病情容易反覆甚至加重,對孩子危害更大。

從季節和大便形狀區分腹瀉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丘小汕教授介紹,小兒腹瀉中70%為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又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20%則源自細菌和寄生蟲等感染。

「這段時間發生小兒腹瀉與病毒感染的關係不太大,多數是因為飲食不潔或吃得過於肥膩以及作息時間調整不適應等所致。在廣東地區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間,則是輪狀病毒所致腹瀉(即秋季腹瀉)的高發期,尤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

不過,要辨別是病毒感染性腹瀉還是細菌感染性腹瀉,仍需從症狀區分: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有「三多」現象,即大便次數多、水分多、量多,大便有時帶有泡沫或黃白色肥皂塊樣的物質,可伴有酸臭味。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往往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嘔吐還先於腹瀉發生;細菌感染性腹瀉則多發生在炎熱潮濕的夏季。侵襲性細菌感染所致的腹瀉常表現為帶黏液的膿血便,大便常規檢查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白細胞。

糾正脫水,繼續飲食

丘小汕教授說,除了侵襲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需要抗生素治療外,其他種類腹瀉均不需用到抗生素。但由於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及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嚴重的可危及生命,所以預防和糾正脫水非常重要。如果只是輕度脫水,如哭有眼淚,口渴和尿量減少不明顯,則可在家自己護理。用炒過的大米熬湯之後,取500ml的米湯水加上半啤酒蓋的鹽,少量多次餵給孩子吃,一次幾湯匙即可,以預防和糾正脫水。若嘔吐頻繁,大便次數和量較多,伴尿量明顯減少,皮膚彈性下降,四肢發涼,則已至中重度脫水,應儘快靜脈補液。

飲食上,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患兒應避免餵養普通奶粉等含雙糖類的食物,母乳中含有乳糖也不適宜,一般可以補充去乳糖的代乳品如「腹瀉奶粉」等,或在食物中添加葡萄糖。比較小的孩子,如非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可以吃母乳或將普通奶粉稀釋一半,但不宜添加新的輔食。一般不要用收斂止瀉劑,可以對症處理,如嘔吐頻繁者可服用止吐藥,發熱38.5℃以上者可服用退熱藥。假使腹瀉程度不太嚴重,尤其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可服用中成藥藿香正氣丸、保濟丸等,補充一些微生態製劑也有利於病情好轉。

小兒腹瀉 禁食解決不了問題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而水是維繫生命的重要物質,年齡愈小,水分所占的體重比例愈大。患兒丟失相當於體重5%的水分,即可出現脫水症狀(精神萎靡、口渴,煩躁、無力、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等);超過15%就會出現抽搐、昏迷,危及生命。由此可見,家長此時應該繼續讓孩子進食,特別要注意攝入液體。只有早期預防並及時糾正脫水,才能使患兒儘早恢復健康。

小兒腹瀉該不該禁食呢?

每到冬季,腹瀉的小兒就會多起來,且以2歲內的嬰幼兒多見。孩子腹瀉的原因以感染最常見,另外小兒胃腸功能不完善,對母乳或某些食物過敏也會引起腹瀉。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

殊不知,腹瀉期間禁食,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重體內脫水程度。

在醫療條件好的地區,採用靜脈輸液治療脫水,那當然更好。如果是在偏遠的山區或輸液不方便時,則可採用一種口服補液療法,簡單易行,經濟實用,有效率達96%以上。具體如下:

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補液50-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儘量多飲,每天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是孩子已經出現上述脫水症狀,前4小時補充的液體量(毫升)為小兒體重(千克)x75,以後則按照預防脫水的方法補充。若服用口服補液後症狀沒有好轉,出現精神萎靡、發燒、頻繁嘔吐、水樣大便,甚至便中帶有膿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但在途中仍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在進行口服補液治療時,還可以用一些保護腸道黏膜的藥物。如果症狀嚴重的話,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家長切不可動輒就用抗生素。因為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的失衡,並進一步加重腹瀉。

孩子在腹瀉期間必須進食。嬰兒應照常吃奶。大孩子可吃些易於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如魚末、肉末、蔬菜、水果等。在腹瀉停止後的半個月內,還應每天給孩子加一餐,以彌補腹瀉期間損失的營養。

小兒腹瀉 禁食解決不了問題

解放軍第254醫院兒科主任劉丹表示,夏季是小兒腹瀉病的高發期。很多家長認為小兒腹瀉,餓幾頓就好了,這是不正確的。腹瀉患兒仍有消化能力,應該繼續餵食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證其身體對營養的需要,補充疾病的消耗,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

對腹瀉的患兒可給予母乳、牛奶、米粉、米湯、稀粥餵養,腹瀉停止後可較快恢復原有飲食。劉主任同時提醒廣大家長,如發現小兒腹瀉病情應儘早到醫院的兒科門診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辯證治療小兒腹瀉 夏季提倡母乳冬季建議斷奶

小兒腹瀉,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消化道疾病,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虛弱,因此無論內傷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腎虛寒等,均易引起腹瀉。但因小兒腹瀉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或受季節因素影響,或因傷寒、傷食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兒腹瀉治療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而應根據病因,辨證論治。

小兒腹瀉可用米湯補充體液

小兒腹瀉值得引起父母高度重視,試試米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