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人們發現,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白領從高級寫字樓里走出:衣著光鮮,卻神情沮喪。他們正是金融危機中裁員大潮里的成員。他們拎著皮包出來時,有的在抱怨自己專業知識差,有的在反省自己人際關係不好。然而,他們最需要的應該是一種積極樂觀看待一切的鈍感力。
感悟遲鈍的人易成功
2006年,日本著名小說家渡邊淳一出版了一本名為《鈍感力》的書,在日本大賣。當時即將卸任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特將此書贈送給新首相安倍晉三:「首相不應凡事在意,鈍感力十分重要。」
何謂「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指的是相對於反應激烈、張揚、剛硬而言的一種待人處世的態度。有鈍感力的人不會因為一些瑣事而情緒波動,甚至走向人生的毀滅,近似「難得糊塗」的境界。「忍耐、包容、專注」是支撐鈍感力的三個元素。職場中少不了被上司喝斥,這時最需要的是忍耐。如果怒髮衝冠或一走了之,也許就放棄了自己未來成功的機會。
在日本的一所醫科大學,有個戴著厚眼鏡的學生,常被人取笑長得「一副沒出息的樣子」,連教授也總喝斥他。然而每次被喝斥,他總是輕答「是,是」,好像一點不介意。這樣一唱一和般的責罵,在手術中不但緩和了氣氛,也讓他的個人情緒不受影響。多年後,這個經得住責罵、包容心強、專心研究醫術的學生成了出色的外科醫生,還成了醫院院長。
「寒冬」做好「能量管理」
金融海嘯造成失業海嘯,失業海嘯連帶造成情緒海嘯。經濟不景氣既打垮錢包,也衝擊個人精神健康。這時,鈍感力便成為最佳良藥。渡邊淳一認為,被老闆責罵,馬上就能拋到腦後的人,有能力控制血管的自律神經,不易陷入異常刺激當中。這樣的人平時睡得香甜,血液流通順暢,不易得病,甚至癌症。對於公司而言,鈍感力強的員工也是最寶貴的人才。
在醫學上也分「A型性格」和「B型性格」。「A型性格」自我期許高,求勝心強,隨時處於備戰狀態,在職場上希望獲得升遷、得到肯定。但臨床上容易出現心血管、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和身心障礙。
與「A型性格」相反的「B型性格」,則個性平和、隨遇而安,不太刻意追求大眾對他的肯定。這樣的人易長壽,且能以開闊的胸襟面對困難。
有人說,現在企業必須讓一些人下電梯,才能往上爬升。被裁的人,除了成全公司的上升,也許搭下一部電梯會升得更高。就像台灣老闆陳志豪鼓勵員工的,「冬天就是練身體的時候啊!」既然是寒冬,那就加緊進修,做好「能量管理」吧。
女性鈍感力強於男性
渡邊淳一認為,女人背負著生育這一攸關人類存續的重大責任,要超越這個難關人類才能永續生存。於是造物主將擔負生育重任的女性塑造得更堅強,更有忍耐力。母愛自然就是鈍感力的極致表現,母親無條件愛著自己的子女,原諒子女的一切,這種忍耐和接受度是孕育鈍感力的原點。
因此,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更強的鈍感力。正因為此,調查顯示,男性抑鬱症自殺率遠高於女性,且自殺成功率是女性的3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五招讓老闆不裁你
今天你還在為工作奔波賣命,明天可能就接到通知要打包走人。在這個危機時刻,如何避免讓自己被列入裁員名單?來看看台灣《康健》雜誌給你的法寶吧:
用老闆的腦袋思考。精英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劉匡華建議,不論你現在處於哪個位子,試著站在更高一層的位子思考工作。這樣做尤其能幫你判斷自己是不是花最多力氣和時間在做老闆、主管認為最重要的事。
永保熱誠,不計較。對工作一直保持熱誠,在團體裡能激起同事、下屬工作鬥志的人,是企業最想留住或網羅的對象。還要讓老闆知道你是全心投入工作,不計較多做事,而不是每天上下班,只把份內工作做好。
學做孫悟空。現在職場需要「七十二變」的孫悟空。過去只要精鑽自己的核心專業能力,就能捧住飯碗,但現在外界環境變化太快,今天企業重視的某些專業能力,明天可能變得不重要。而只固守一種專業職能的人,就很可能被裁掉。
溝通時要有「同理心」。職場上良好的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其它專業能力,尤其關係到升遷。例如當你和別人意見相左時,尤其是上司,不要直接把想法脫口而出,而是第一步先表達你的「同理心」,表示你完全理解對方的想法;第二步,和對方站在一起,表達以前的想法也曾和對方一樣;最後第三步,再把自己現在的想法講出來。利用這種漸進溝通的方法,往往可以把意見順利傳達給對方。
最快的執行者。想出一個好策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馬上去執行,並且執行過程中不斷追蹤確認。
職場中「發飆」的妙用
某天中午,辦公室里靜悄悄,正當眾人閉目打盹之際,平地驚雷響起一聲怒喝——「你給我閉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發聲的不是公司老總,而是一位平時溫文爾雅的女同事。
仔細聽聽,原來她正在電話里向快遞公司發飆——說好昨天下午送到的急件,客戶今天還沒收到,你到底有沒有誠信!你給我shut up!你的謊言什麼時候有個完?Shit!世界上怎麼會有你們這樣的公司……「
此時此刻,閉目養神的同事們都在側耳恭聽,當聽到中英文雙語嫻熟轉換的那一段時,壓抑不住的笑聲低低蔓延開來。說實話,聽君一席罵,心情好很多。倒不是缺乏對那家快遞公司的倒霉孩子最基本的同情,而是因為長期高強度工作下情緒太壓抑,迫切需要一個出口排解積鬱,哪怕自己沒機會發飆,聽聽他人發飆也是一種享受。
在格子林立的辦公室里,每個人都帶著彬彬有禮的笑容,儘量保持良好的職業素養,接個私人電話都會自覺把聲音壓倒最低。偶爾的發飆,會讓人覺得你很真實,甚至有些可愛。不過,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經常發飆,那你可能需要看心理醫生了。
我的前老闆排解鬱悶的方式是抽菸,因為手下帶了一幫溫柔能幹的白骨精,他拉不下臉來發飆,只能藉助化學物質揮發不爽。我的前前上司則擅長摔電話,他會出離憤怒地經過別人的工位,隨手抓起別人的電話摔在桌上,當眾說幾句狠話,然後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至於被摔壞的無辜電話,那可不關他的事。
老闆發飆,天經地義,畢竟他有權決定給誰發獎金。可在實際工作中,下屬向上級發飆的「壯舉」也偶現崢嶸。還是那位喜歡摔電話的前前上司,碰到了一個不好惹的新下屬。該下屬做一個市場推廣活動花了好幾萬,但方案執行前並未向他的上級領導申報預算明細。當他拿著高達五萬的報銷單據走進上司辦公室時,上司眼睛睜大了。一番激烈的爭執之後,上司說:「你做事沒有規矩,這筆錢我不能給你報。」下屬大怒,脫口而出:「他媽的,老子是為公司搞活動才花這個錢,你憑什麼不給我報?」
結果是,兩個人都氣得直喘粗氣,僵持不下,最後通過更高層的領導從中斡旋,才把這件事給擺平了。還好這家公司不是那位前前上司開的,否則那位新下屬可能早被開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人互不理睬,但上下級關係依然存在,工作還得繼續干,箇中滋味恐怕只有當事人曉得了。
發飆到底為什麼? 有心理學家認為,職場人的脾氣正隨著生活成本飛漲而變得益發暴躁,向他人發脾氣成為一種尋求自我安慰的途徑,這能夠讓自己相信,他們所遭遇的痛苦是由別人或公司的自私和無能造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愛發飆的人並非職場白痴,這可能是他們表現自身努力和貶低別人無能的一種手段。事實上,越是那些工作表現突出的人情緒越容易失控,因為他們喜歡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他人。
發飆到底好不好?凡事無絕對,關鍵看能否通過發飆達到目的、解決難題。倘若發飆時機和對象得當,有時也是通向勝利的有效方式。對職位較高的職場人而言,適度的發飆有助於樹立職場威信,如果新來的下屬不聽話,「選擇性發飆」也許是最短平快的解決途徑。
如果你是剛進公司的新人,算了吧,即使對快遞公司發飆,也不是你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