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的四大不良飲食習慣

  飲料代替開水
廣醫三院曾接診過這樣一個病例:一家三口,從40來歲的父母到10多歲的小孩,因為糖尿病住進了同一間病房。醫生了解到,原來,這家人是做飲料生意的,為了圖省事,家裡從來不準備白開水,不管誰渴了,順手抄起一瓶飲料就喝。在他們的觀念里,飲料當然比水好。直到全家住進病房,兩位後悔的父母才了解到,人體需要白水,就像需要空氣一樣。

  不吃早餐
為了早上多睡會兒,很多人放棄了早餐。但是,上午的工作量一般很大,如果胃中空空如也,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早上沒吃,中午就會狼吞虎咽,在短時間內吃進太多東西,腸胃又會應付不來。此外,不吃早餐還易引發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

  常吃快餐營養失衡
中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建議每天食用300~500克穀類、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此外,白肉(魚、雞等)攝入量應控制在50~100克之間,紅肉(豬、牛、羊肉等)的攝入量應在80克以內,豆類最好在50克左右。
但是,很多年輕人工作太忙,沒時間買菜做飯,甚至也沒時間坐下來從容進餐。而他們解決肚子問題的「快餐」,存在肉多、油多、米飯少、蔬果少的問題,主要是一些高熱量、高蛋白質、高脂肪的食物,長期食用危害顯而易見。
營養學家提醒,健康飲食的要旨在於均衡,最好每樣都適量吃一些。比如少吃紅肉不等於不吃紅肉,有些人長期只吃白肉,時間久了容易患上貧血。

  老火湯喝太多
骨頭湯不能補鈣、藥材湯沒法治病,雖然這些話題講過很多,但市民對煲湯的熱情始終不減。醫生說,鈣元素不溶於水,喝再多骨頭湯都沒用。而藥材湯也不是治病靈藥,真正生病的話,看大夫最管用。此外,長時間煲煮豬骨、雞肉,會導致嘌呤類物質含量多,易引發痛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學會「分解」一日三餐

放學時分,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幕:衝出校園的小學生迫不及待接過爺爺奶奶手中的水壺,一口氣喝上半瓶。因為沒感覺到渴,很多小學生課間時常忘了喝水。事實上,不僅是小孩,很多成人工作忙碌時也會忘記喝水這事,等口乾舌燥時才會狂灌一通。

  不僅是喝水,吃飯也是這樣。連續忙碌幾個小時,一旦坐上餐桌,人們就喜歡吃個沒完,先喝碗湯,接著吃飯吃菜,完了再來個水果。

  不管是喝水還是進食,都不應該過於集中。大多數人都知道,正常人一天需要2到3升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喝水應均勻分布在每日的生活中。正確的做法,應該在工作或學習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喝上幾口水。等到口渴了才「牛飲」一通,雖然喝下的水的總量夠了,可這樣的飲水方式並不恰當。

  吃飯也應遵循同樣的原則。比如與其早上匆匆忙忙喝瓶牛奶、吃個麵包加水果,不如分解成兩步,早上先喝牛奶吃麵包,把水果放到包里,在午餐前一個小時再把它吃掉。這樣,每次吃的總量少了,也就減輕了腸胃的負擔,而等腸胃排空後再吃水果,吸收也會較好,此外,這樣還可避免午餐時狼吞虎咽。儘量把一餐能吃下的食物拆成兩次吃,用「少量多餐」代替「餐少量多」,這樣的吃法更健康。

晚餐不能吃太多嗎?

對於一日三餐的比例,人們一直信奉一句老話: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營養學家說,工作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會導致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比如北方冬天天氣冷,人們不習慣過夜生活,活動較少,睡覺時間比較早,在這種情況下,沿襲「晚餐要吃少」沒什麼錯。可是,在四季溫暖的廣東,很多人習慣收工後呼朋引伴,逛街玩耍,多數人都習慣在凌晨零時左右才上床睡覺。對於夜生活豐富的老廣們來說,如果傍晚六七點吃一頓分量偏少的晚餐,很多人等不到睡覺就會飢腸轆轆,更別提熬到第二天的早餐了。

  曾青山認為,按照以往的看法,早中晚餐的比例大致應為1∶1∶1,但隨著夜生活的延長,三餐的比例應調整為1∶2∶2。也就是說,晚餐不必拘泥於少,吃得豐富點也行。需要提醒的是,吃過豐富的晚餐,可千萬別接著再來頓更豐盛的夜宵,否則,就算腸胃不出問題,糖尿病、高血壓也會很快找上門。

   

好習慣 眼角皺紋都不見

產生眼角皺紋的壞習慣

想吃啥表示身體缺啥?

人們想吃什麼,主要是由飲食習慣和口味決定的。所有的嬰兒一出生,吃的母乳都是甜的。所以每個人都喜歡吃甜食,只是喜歡的程度不同。在正常的飲食中,米飯等碳水化合物會分解出糖分,水果、飲料以及餅乾中也含有糖分,應該說絕大部分人並不缺糖,可大家照樣愛吃甜食。此外,四川人普遍喜歡吃辣椒,但不可能他們體內都缺辣椒所含的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