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涼怎麼辦
要調理冬天手腳冰涼的現象,首先應該確定是否為疾病引起的。如果是疾病原因引起的,自然需要先治療疾病。對於非疾病原因的手腳冰涼,要從日常生活各方面來著手,快快開始運動、食療、吃藥膳、泡澡、按摩……自然會四肢溫暖、面色紅潤。
1、注意保暖
美麗「凍」人要不得。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晚上睡覺前,記得泡腳,腳熱了更容易入睡。
2、適當運動
一早起來做做運動,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可以試試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動個20分鐘,達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能力。工作40分鐘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時地動動手指、腳趾,皆可幫助血液循環。
3、飲食調理
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機,手腳冰涼的人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適當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如羊肉等。可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多吃堅果、胡蘿蔔等溫熱性食物、適當吃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4、適當補充熱量
可準備一些餅乾、麵包,或是人參茶等來適當補充熱量;平時還要按時吃飯,要知道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
5、泡腳或泡澡
睡覺時手腳冰涼睡不暖的人,可以在睡前泡腳或泡澡,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但泡腳要堅持,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6、服用中藥
中醫有驅寒補虛的中藥對手腳冰涼有特效。比如人參、黨參、當歸、枸杞子、乾薑等中藥材,這些中藥通常較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7、穴道按摩
陽池這個名字就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陽池穴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了。
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溫和身體。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的來臨而發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怎麼辦呢?
冬天天氣寒冷,孩子很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那麼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怎麼辦呢?
發燒卻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此外,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差,容易生病。冬季容易寒邪入體,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可能患上感染性、免疫性疾病。那麼寶寶手腳冰涼怎麼辦呢?
1、正確退燒
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藥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
若小兒體溫達到39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治療,或採用物理降溫,如用75%的酒精或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也可以幫助退燒。
2、做好保暖
家長要特別注意小孩子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自然也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晚上睡覺前,用熱水讓孩子泡腳20分鐘,腳熱了會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也更容易入睡。當然,泡腳的時候手裡拿著熱水杯,喝點熱水,那麼暖身的效果會更加好。
泡澡時在熱水中加入生薑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劑等,皆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3、飲食補鐵
貧血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因此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
①西洋參是一種補氣的良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②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
③洋蔥、辣椒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
手腳冰涼的孩子要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多吃堅果、胡蘿蔔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適當吃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定期體檢。
提醒家長,讓孩子不要偏食,不能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上學的孩子可以準備些餅乾、麵包,或是人參茶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4、運動強身
儘量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煉,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孩子一早起來就讓他做做熱身運動,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能力。
5、查看病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一些疾病,如貧血、心臟疾病、營養不良等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循環,從而有可能造成孩子手腳發涼,所以家長注意觀察小兒是否有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哭聲弱、活動少和容易疲勞等現象。
小兒手腳發涼,首先看生活環境溫度和衣服是否合適,只要鼻尖和後腦勺熱就是不冷,若寶寶在發熱時常常伴有手腳發涼,這時有手心足心無汗乾燥現象,用手背觸及小兒前額可以感到發熱,則必須及時看醫生。
其實, 小兒容易發生手腳發涼主要是小兒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中難以很好的調節體溫,不太可能是遺傳體質的原因。
冬天糖尿病人手腳冰冷怎麼辦?
冬天氣溫低,很多人都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尤其是糖尿病人血管不暢通,不但會手腳冰冷,還會生凍瘡。那麼,冬天糖尿病人手腳冰冷怎麼辦呢?
一、中醫按摩:
中醫認為,人們冬季手腳發涼多與體內陽氣不足有關,屬於一種「閉病」。冬季氣溫下降,導致肝脈受寒,使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腎臟陽氣不足、手腳發涼。嚴重時還可能伴發疼痛。故糖尿病患者冬季手腳冰涼多與氣虛、血虛、腎陽虛有關。
中醫按摩可通過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效緩解冬季手腳冰涼的症狀。常用的穴位有勞宮穴、陽池穴、氣沖穴、湧泉穴等。
1、陽池穴
位於手背側的腕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的指縫。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而三焦是五臟六腑的總指揮,是元陽之氣的主通道,按摩該穴可改善血液循環,溫和身體。每天早晚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陽池穴各100次即可。
2、勞宮穴
位於手掌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時中指指尖的位置。每天早晚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手掌的勞富穴各100次即可,以感到手心微熱為宜。
3、氣沖穴
位於大腿根里側。臍中直下5寸(約16.7厘米)距前正中線2寸(約6.7厘米)處。氣沖穴下邊有一根動脈,先用同側食指指腹按揉該側氣沖穴,然後再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可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有益溫暖下肢,按揉至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即可。然後再換另一隻手按揉另一側的氣沖穴。
4、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足前凹陷處的第二三腳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每天早晚用手掌分別快速揉搓雙側湧泉穴100次,可補腎壯陽、強筋健骨,有助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還可配合按揉各腳趾100次。
二、溫暖手腳的幾大措施:
1、注重保暖
除通過中醫按摩來緩解冬季手腳冰涼,糖尿病患者還要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從而預防手腳冰涼的發生。不僅外出穿著要保暖,尤其不要忽視了手、腳、頭頸部的保暖,晚上睡覺時最好穿著棉襪以助保暖。
2、做做運動
吃得多、動得少,很容易讓多餘的脂肪囤積在體內,此時可以多做運動,不但可以消耗過多的脂肪,還能加強血液循環,讓身體溫暖起來。
平時天氣好時可多到戶外做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天氣不好時減少外出,可在戶內做爬樓梯、原地跳躍(有視網膜病變者不宜做)等運動,以助活血通絡而保暖。
3、睡前泡澡
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不但可以促進血管末梢的循環,還有幫助睡眠的作用。不妨用一個水桶裝入熱水、米酒和薑片(熱水和米酒的比例1∶1),用來泡腳,有助於改善女性怕冷的現象。但泡完並擦乾後應立刻穿上棉襪保溫,睡覺時亦可穿著。
三、吃什麼讓糖尿病人不怕冷?
在飲食方面首先遵循總熱量原則基礎上,多選擇屬性溫熱的食物或藥材進補,讓身體血液循環順暢、氣血活絡,能達到禦寒的作用。
如羊肉、牛肉、蝦、海參、牡蠣、鰻魚等溫熱的食物,以及韭菜、紫蘇、青椒、芥菜、甘藍、辣椒、洋蔥、南瓜、蔥、姜、蒜,還有糙米、高粱、芝麻等食品。
此外,在烹調或食用寒性的食物時,可加入一些熱性的蔥、姜、蒜、胡椒、辣椒、人參、黃芪、陳皮等調味料或中藥材來調和。平時也可用枸杞子、紅棗、人參、或生薑,沖泡茶水飲用,也能產生禦寒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易手腳冰涼的糖尿病患者,一年四季都應避免吃生冷的食物。
冬季如何祛濕
去濕氣最見效的是運動排汗,運動可以調節身體器官運作,促進新陳代謝,特別是流汗可以促進濕氣有效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很少流汗,可以經常做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容易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有助祛除體內的大量濕氣。
宮寒應該怎麼調理
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其主要表現為: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冷飲,冬天怕冷,夏天耐熱。另外,還有一部分遺傳因素。也許你的父母體質偏寒,或者是你出生時,他們年齡比較大,身體陽氣逐漸減少,這會直接導致在你的基因上寫入寒性體質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