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肝能補肝嗎 吃啥補啥或惹大

「以形補形,以髒補髒」,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吃啥補啥」,這是古老的食療學說中流傳至今且仍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觀點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治療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這種理論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吃啥補啥」不能機械地理解,更不能濫用,否則會有損健康。

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引入,對臟器療法的研究取得了明顯進展,也進一步證實了「以髒補髒」有一定的科學性。如從動物胰腺提取的胰島素可治療糖尿病;從豬肝中提取的豬肝核糖核酸可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及慢性遷延性肝炎;眾多動物膽汁所含的膽酸鈉、去氫膽酸等,均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可治膽囊炎、膽石症、膽囊切除後綜合徵等。

春季吃肝能補肝嗎

春季是養肝的大好時節,然而,養肝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多吃動物肝臟類的食物,與之相反,古人認為,春天要少吃甚至不吃動物肝臟。這是因為食用動物肝臟過多的話,會造成人的肝火越來越旺,而且,進食動物肝臟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肝臟,尤其是對於那些肝病患者來說,如果寄希望於吃動物肝臟來治病,不僅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反作用。譬如說,脂肪肝是由於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則是由病毒引起的臟器性損傷,這些疾病依靠多吃肝臟不可能治好,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

以形補形對在哪錯在哪

1、以腎補腎:不對

對於「以腎補腎」,專家表示,很多人有著一定的誤解。對於人體而言,動物腎臟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有營養的食物,因其腎小球細胞也是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比較高,適量進食對營養攝取有一定好處。

但是進食動物腎臟與進食動物肝臟一樣,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腎臟。相反的,腎功能不全,如尿毒症患者,是限制營養攝取的。動物腎臟膽固醇含量高,過量進食,將可能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因此,專家認為,腎病患者應注意不能多吃動物腎臟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2、喝骨頭湯補鈣:不對。

「吃什麼補什麼,喝骨頭湯補鈣」,但事實並非如此。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曾經有人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要300~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

3、以腦補腦:不全對

專家指出,以腦補腦這一說法不完全對。豬腦屬於高膽固醇食物,對腦部發育有一定幫助,但對有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而言,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認為,吃魚頭魚肉更適合於補腦,因為魚頭和魚肉中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以及腦磷脂、卵磷脂、膽固醇等,均為人腦營養所必需。而魚腦優於羊腦、牛腦、豬腦之處,還在於魚腦中富含DHA和EPA。

日常食物中,核桃、黑芝麻等也有利於「補腦」,可適當多吃。

西方不存在「以形補形」一說

在西方是不存在「以形補形」一說的,認為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高,多吃無益。這裡就拿坊間推崇的豬腦做例子。因為現代人都希望能夠充滿智慧和力量,對付日益巨大的社會壓力,各種補腦液等保健品應運而生,充斥市場。不少人更是為求真材實料,直接以豬腦為食,為求補腦強身。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聞味判斷食物是否變質 食物有這些味趕緊扔

聞味是判斷食物是否變質的重要手段,當出現以下幾種味道時,就說明食物已經變質,不能再吃。

哈喇味。含油脂較多的食物放時間久了,如油類、糕點、魚肉類的干醃製品、核桃、花生、瓜子等,就會產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難聞的味道,老百姓俗稱「哈喇味」。這是因為油脂很容易被氧化,發生酸敗,從而導致哈喇味的產生。

腐臭味。魚肉、豬肉、雞蛋、豆腐、豆腐乾等富含蛋白質食物的腐敗變質,會產生腐臭味。蛋白質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會被分解為有機胺、硫化物、糞臭素和醛等物質,有股惡臭味。

酸味。糧食、糖類及其製品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變質時會產生有各自特徵的酸味或餿味。碳水化合物會分解產生單糖、雙糖、有機酸、醇、醛類物質,因此會產生酸味或酒味。米飯發餿、糕點變酸、水果腐爛就屬於這類變質現象。

霉味。糧食、花生、麵包、蛋糕、米飯、饅頭等受黴菌污染的食物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常會發霉變質。黴菌可能產生毒素,比如我們熟悉的黃麴黴毒素。

有上述氣味的食物不僅難聞、難吃,吃了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長期食用還可能誘發癌症。

晚餐吃好不如吃對 遠離九種最差晚餐

忙碌了一天,晚餐作為最後一頓,吃什麼,何時吃,怎麼吃都很關鍵。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節奏加快的雙重背景下,「晚餐吃太撐」、「晚上吃太晚」、「晚餐吃太油」等問題頻頻出現。

如果一個人的晚餐長時間出問題,短期內或許弊端不明顯,但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出現很多健康隱患。除了體重增加這個最直接的後果,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腸胃負擔重、高血壓、冠心病等都會找上門。從今天起,就要主動對以下9種最差的晚餐說「不」。

晚餐離不開肉

在多數人的晚餐中,肉是絕對的主角。不論在外應酬,還是在家吃飯,桌上經常有紅燒肉、燉豬蹄、炸雞排……據《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營養科學顧問委員會指出,晚上過量攝入紅肉和加工肉製品,如熱狗、漢堡、香腸等,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台灣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紅肉油炸或燒烤後,會產生異環胺類化合物,也可能導致腸癌,並且紅肉纖維含量低,易引起便秘,從而影響膽酸的中和,刺激大腸上皮細胞。

晚餐總吃剩飯

不少老人怕浪費,晚上總吃剩飯剩菜。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教授馬軍指出,統計發現,很多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的發病,都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暴飲暴食、食用變質食物等。特別是蛋白含量高的剩魚、剩肉變質後,也可能導致細菌感染,進一步誘發胰腺病變。

晚餐吃產氣食物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認為,晚上吃一些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較多氣體的食物,如豆類、包心菜、綠椰菜、青椒、茄子、土豆、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和添加木糖醇(甜味劑)的飲料及甜點等,會讓人產生腹脹感,妨礙正常睡眠。

晚餐吃得太辣

晚餐愛吃辣的人越來越多,火鍋、麻辣香鍋、川菜、湘菜等「重口味」餐廳一到晚上往往爆滿。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於康認為,晚上吃的過咸過辣,如攝入大量辣椒、大蒜及生洋蔥等辛辣的食物,易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乾燥、消化不良等問題,從而干擾睡眠。

晚餐不吃主食

曾經,米飯、麵條、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主食,可現在有些人卻為了減肥,晚上只拿水果充飢。美國營養學家研究顯示,主食吃得少,壞膽固醇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更大。而中國傳統醫學更強調「五穀為養」,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專家表示應保證膳食中穀物等主食提供每天所需能量的50%~60%。晚餐只吃水果,極易造成營養不良和營養不均。

晚餐愛喝煲湯

立冬之後,很多人的晚餐桌上更離不了一碗熱騰騰的肉類煲湯。但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指出,排骨湯、豬蹄湯等脂肪含量很高,尤其是對心血管有害的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不宜常喝;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喝太鹹的湯;痛風患者不應多喝海鮮湯等,因為其中的嘌呤含量較高。胃腸不好、食欲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較弱,如果要喝煲湯,應該撇掉大部分浮油。因此,肉類煲湯不適合晚上食用,選在中午吃比較好。

晚餐喜吃甜品

不少人喜歡在晚餐後吃點甜品,但於康告訴記者,過於甜膩的東西很容易給腸胃消化造成負擔。另一方面,晚餐後活動少,甜品中的糖分很難在身體中分解,進而會轉換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長此以往也有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晚餐「生冷黏硬」

生冷,一般指未經過烹飪處理的,比較涼的食物,比如西瓜、香瓜、生西紅柿等生冷瓜果,或是涼拌黃瓜、涼拌海蜇等涼拌菜;而黏硬,則是指是湯圓、年糕、切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干煸、干炸、水分很少的干硬食物。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李濱指出,晚上腸胃需要溫和消化,這些食物進入胃內後,會直接影響胃的工作,讓消化活動變得異常亢奮,容易導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晚餐過量飲酒

有人喜歡睡前喝點酒幫助睡眠,也有人是迫於晚上應酬不得不喝酒,但無論哪種情況,都應該儘量杜絕。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副主任劉征堂表示,睡前飲酒會使酒中的很多有害物質在體內存積,毒害身體,損傷視網膜,降低抵抗力,並使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明顯加重。因此,儘量保證睡前4~6小時內不飲酒,晚上的應酬能少則少。如果不得已,睡前喝了酒,最好再喝點綠茶解酒,或喝點溫牛奶保護胃黏膜。

面對這些導致我們不健康的晚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給出了健康晚餐的原則。首先,推薦在晚上5點~7點間吃晚餐,並儘量保持規律。上班族即使不能保證每天按時吃飯,也最好在加班時吃些餅乾、點心等,以免晚餐吃得太多。其次,吃晚飯前,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麼,在晚上把今天缺乏的營養都補上。晚餐要保證食物的多樣性,注重營養搭配。多吃些蔬菜和粗糧,從而攝入更多的膳食纖維,增加胃腸動力,有助消化。再次,吃飯時不要三心二意,說話、看電視、玩手機等都會分散吃飯的注意力,影響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的負擔。

最後專家提醒,經常需要在外應酬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握好飯量,儘量把應酬、聚餐安排在中午。

從屁味看腸道好不好 這樣的屁當心直腸癌

說起放屁,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挺尷尬。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有其生理意義,因而,我們不僅要正視它,還應該學會「辨別」它。放屁是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一天放屁的次數太多,就說明你的健康有問題該警惕了。

吃鹽過多的4宗罪 六個妙招讓全家少吃鹽

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一道菜中可以沒有醬油,沒有味精,但絕不能沒有鹽。然而,這些看起來「不咸不淡」的問題,正悄悄危害著人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