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幞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
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清明踏青賞花防過敏 妙方應對花粉過敏
清明節是繼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小長假,恰好又逢春暉耀地、春暖花開的季節,這對於在家裡憋了一個冬天的人們來說,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出遊的好機會。今年清明節放假時間為4月3日至5日,共3天。清明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踏青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防皮膚過敏,這樣才能有好心情去遊玩。
春季是皮炎、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因為過敏原較多,只要一不注意,臉、頸、手臂等部位就會出現紅斑,又紅又腫,不少皮膚容易過敏者為此發愁。
賞花需防花粉過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症狀,其實這不是感冒了,而是花粉症。
專家指出,要預防花粉過敏,首先應儘量躲避花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利用好天氣時將屋內屋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的天氣,可關閉門窗或加掛窗簾;如果天氣許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換床罩、被單,注意身體清潔,將殘留在皮膚、頭髮上的花粉徹底清除,以阻擋或減少花粉入侵屋內。出外賞花的人們,最好避開花粉高峰時段,出門前30分鐘先服用抗敏藥物,且最好能隨身攜帶口罩備用,並穿著長袖衣物,避免直接與過敏原接觸,以減少花粉侵入。
春天花粉過敏怎麼辦
第一點,自然也是最無奈的一招:窩在屋內不出。當在屋內感到煩悶想開窗時,可以在窗口,加裝過濾花粉的裝置。
減少刺激:這裡不僅僅是指,防止被花粉刺激,同時指,不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酒,羊肉。不觸摸刺激皮膚的物質,例如辣椒油。不塗抹可能會刺激皮膚的化妝品。
外出:花粉過敏者外出,是令人頭疼的一個問題。首先,不要觸碰花粉。為了防止吸入花粉,可以帶口罩。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遠離有花的地方。在身體裸露的地方,可以披一些非常薄的衣物,進行遮擋。
飲食:在飲食方面,有許多事物,會加重病情。所以建議,尋求醫生的指導意見,安排日常飲食。
藥物防治:可以通過消風散、特非那丁和西替利嗪等藥物,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防治。
節哀有度防「春瘟」早春當防的流行病
冬去春來,天氣轉暖,萬物復甦。春天是萬象更新、生機勃發的季節,春天也是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早春二月「百草回芽,百病易發」,正如民諺所說:「早春早春,慎防『春瘟』。珍意養生,切勿輕心。」今年早春因為氣候較往年反常,許多疾病如流感、精神病、慢性肝炎容易復發;不少皮膚病如痔瘡、神經性皮炎、蕁麻疹等也發生於春季;兒童的呼吸道傳染病等也多集中在早春。春天還是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中風、冠心病誘發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高發期。每年春暖花開、艷陽高照時節,總有些人感到鼻、眼奇癢難忍,流涕、流淚不止。有的人還會出現頭痛、胸悶、哮喘等症狀,這是接觸某種花粉後引起的過敏反應,又稱「花粉症」。各種風媒花的花粉,某些黴菌的孢子、塵蟎等,被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吸入後,可引起過敏反應。花粉病可分為三類:花粉性鼻炎、花粉性哮喘、花粉性結膜炎。還有麻疹、痄腮、猩紅熱、風疹等傳染病可能在這個季節流行。
常言道:「健康是福,無病為樂」,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為此,我們在早春之際應首先做好預防措施,才能在新的一年裡擁有健康體魄!
為此,早春必須重視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對衣物和被褥等必須勤洗勤曬;保持室內空氣流暢、新鮮;儘量不帶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門,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遊玩;在流腦流行區,每天早晨最好用醋在室內熏蒸殺菌。
節哀有度 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在春季容易流傳,其潛伏期為7~14天,本病起初的病狀是全身疲倦,口渴,煩燥不安,有時高熱可達39℃,突出表現是以耳垂為中心,周圍紅腫、頭痛、張口或食酸性飲食時疼痛加重,病程1~2周。
該病是通過唾液飛沫進入口腔黏膜及鼻黏膜繁殖,所以要減少孩子到人多的電影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去,居室要做到常開窗通風。
腮腺炎病人要被隔離3周時間,病後應臥床休息,飲食清淡,每天用2%鹽水漱口,內服板藍根沖劑或抗病毒口服液,外服如意金黃散,該病毒對紫外線極敏感,故對病人衣服、被褥要日曬消毒。
預防春天皮膚瘙癢症
尋找病因,治療糖尿病、腎炎、黃疸等疾病。有些病人需改變飲食習慣。魚、蝦、蟹、蚌之類的動物蛋白質食物如果與瘙癢病有關,應該不吃或少吃。精神緊張的病人應該心情輕鬆,有適當的休息。瘙癢病人應儘量避免各種外界刺激。不穿化纖衣料內衣,不用鹼性很強的肥皂洗澡,適當內服一些抗組織胺藥、鈣劑。春季瘙癢病尤其皮膚乾燥的病人可以服維生素A、複合維生素B,局部可外用止癢、消炎軟膏,防止繼發感染。
預防風疹
是風疹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出疹前病狀較麻疹輕,可有低熱,食慾減退。一般1~2天後即出疹,先見於面頰,一天內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多無疹。皮疹起初類似麻疹,以後軀幹、背部疹融合成片,持續3天左右消退。腮腺炎、麻疹、風疹的預防主要是接種疫苗,早發現、早隔離,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空氣流通。
清明踏青正當時 6大事項要注意
《曆書》曰:「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春季體內燃燒三把上火 如何對症滅火
在春天,由於氣溫逐漸變暖,時冷時熱,人們的飲食和穿衣還不能完全適應變化,加上工作緊張,休息不好很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