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時節養生 應注意防濕熱

  小滿這個節氣似乎不太受大家重視,但實際上,從養生的角度看,小滿可是個不容忽視的節氣。

  從小滿開始,我國各地陸續進入夏季,不只天氣炎熱起來,雨水也開始增多,「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就是民間對這個節氣的描述之一。由此可知,小滿預示著夏季悶熱、潮濕的天氣將要來臨。針對這個特點,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注意「防熱防濕」。

  小滿時節養生應注意防濕熱

  首先,防熱病。少吃辛辣,多吃苦瓜、喝綠豆湯,及熬涼茶都是降暑的好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到了,人們夜晚的活動開始增加,熬夜變得司空見慣。在小滿這樣的節氣里,熬夜更易令人產生內熱,這樣內熱、外熱交加,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症狀。因此,除了注意飲食以外,還要避免熬夜,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壓力儘快疏導,防止內熱產生。

  其次,防濕病。有些人在夏季容易胃口不好,並將其歸因於天氣太熱的緣故,其實「熱」並非主要原因,「濕」才是罪魁禍首。「濕」是貫穿於整個夏季的,不單指下雨的那些日子。「濕」的開始就是小滿,中醫認為,小滿時節天氣開始悶熱潮濕,這樣的氣候最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滿防濕,要經常吃點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如紅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西瓜、山藥;少吃魚蝦、羊肉、鴨肉等,水果中芒果、榴槤也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易生濕傷脾。

  另外,小滿節氣也是腳氣、濕疹等皮膚病的高發期,其原因仍然與濕熱氣候開始盛行有關。除了上面談到的一些飲食、起居的注意要點外,針對皮膚病,要特別注意衣物材質的選擇,儘量穿著透氣性好、能吸汗的衣襪,才能避免濕氣鬱積。

  小滿時節防濕熱的養生食譜:

  1.綠豆海帶湯

  配料:綠豆50克,海帶50克。

  做法:煮湯。

  此方可治療皮膚濕疹及皮膚瘙癢。

  2.桑椹百合青果湯

  配料: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青果9克。

  做法:上述各味共同煎服,每天l劑,連服10~15劑。

  此方可治療皮膚慢性濕疹。

  3.芹菜煮豆腐

  配料:芹菜20克,豆腐30克,鹽適量。

  做法:共同煮熟,加食鹽調味服食。飲湯吃芹菜、豆腐。註:一方單用芹菜加油鹽治濕疹也可。

  此方可治療陰囊濕症。

  4.車前瓜皮薏米粥

  配料: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車前草15克。

  做法:三者洗淨一同煮粥,煮熟後揀去車前草。飲湯吃薏米。

  此方可治療陰囊濕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滿如何養生?小滿養生須遵循三原則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時期,小滿作為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從這時候起就要調整我們的日常飲食起居,才能平安的度過炎熱的夏季。

  小滿養生講究「未病先防」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臥睡必將引發風濕症、濕性皮膚病等疾病。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在未病先防的養生中仍然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觀。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並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醫學還認為疾病的發生,關係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人體的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況下的主導作用。因此,「治未病」應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總之,小滿養生遵守三原則:

  原則一: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原則二: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濕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原則三: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濕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濕、清暑化濕。中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濕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致濕氣易侵入人體。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有利於行水利濕。

亂吃東西腸炎頻發 腸炎的常見家庭療法

  夏季總是有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患上腸炎急症,腸炎雖然不至於要命,但是對身體健康得危害也不小。一次腸炎下來,人也都虛脫了好幾分。夏季氣溫回升,也正是很多蔬果應季熱賣的季節,此時如果飲食不注意衛生或者不乾淨,很容易病從口入導致腸炎的發生。

  腸炎的症狀有哪些?

  1腹瀉

  腹瀉為腸炎最常見症狀,輕者每天2~5次,嚴重時,一天數十次不等;腸炎拉肚子一般以深黃色或黃綠色的水樣便為主,伴有惡臭,嚴重者可有少量膿血。

  2 腹痛

  腹痛多在肚臍部,有隱痛或者脹痛感,上腹部可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3 噁心嘔吐

  急性腸炎常因飲食不潔、過量吃刺激性食物所致。常先有噁心、然後出現嘔吐,嘔吐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

  4 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腹瀉、間斷性出現腹部隱痛、腹脹、消化不良等;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嚴重時大便常帶有膿血。

  5 小兒腹瀉

  1、輕度:腹瀉5~8次,伴輕微發熱。

  2、中度:腹瀉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泥狀、細菌性帶有粘液、膿或血液,俗稱「痢疾」。有脫水現象,發高熱。

  3、重度:腹瀉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適、虛脫、半昏迷等狀態。若不及時之治療,死亡率可達30%以上。

  治療腸炎的中藥:

  1、治療腸炎的中藥方一

  熟地15克,山藥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吳茱萸6克,炒白朮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治療腸炎,腹瀉久治不愈,進食生冷物則瀉,腹部怕冷,飲食不香等。

  2、治療腸炎的中藥方二

  黨參12克,焦白朮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炒防風9克,陳皮9克,白芍15克,焦山楂12克,焦神曲12克,秦皮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腸炎,大便稀薄,便前腹痛,便後痛減,大便挾有粘液,情緒波動則病情加重。

  3、治療腸炎的中藥方三

  黨參15克,熟附片6克,苦參6克,烏梅10克,焦白朮10克,乾薑6克,白芍10克,木香6克,焦山楂15克,煅牡蠣15克,茯苓12克,車前子(布包)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腸炎,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大便挾有粘液膿血,腹痛等症。

小滿節氣外出要防曬 吃什麼水果最防曬

隨著小滿的來臨,氣溫逐漸升高,真正的炎夏即將來臨。炎炎夏日,如何才能保持膚如凝脂、光彩照人?應該說,美麗的前提是防曬。因為黑色素決定了皮膚顏色的深淺,而紫外線的照射會加快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的速度,那麼要保持健康白皙的皮膚,就必須注意防曬。

怎麼預防中暑?4招減少中暑可能性

夏天來了之後,很多人會出現中暑的情況,尤其是在戶外工作的人們,經常會中暑暈倒。中暑按照病情的嚴重情況可以分為輕症、重症,那麼,中醫治療中暑的方法有哪些呢?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中醫治療中暑的穴位按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