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立春的由來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示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一、立春習俗

立春日咬一口生蘿蔔可以消除春困

立春這天, 全國各地都有「咬春」、「嘗春」的習俗。無論咬春還是嘗春,都用帶辣味的蔬菜。「咬春」就是立春時吃生蘿蔔,以脆嫩多汁的青蘿蔔為上,最好是綠皮紅心的「心裡美」。

俗傳立春日咬一口生蘿蔔就可以消除春困。臨沂地區有些地方,這天人人手拿一個生蘿蔔,待立春時刻一到,不約而同地咬下去,據說誰在立春那一瞬間咬住了蘿蔔,誰就能青春永駐,長生不老。

吃春盤

「嘗春」類似咬春,吃的是春餅和春盤。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吃春餅

吃春餅立春這天,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岳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清人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

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製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范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吃春卷

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這種食品是以薄麵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其具體製作方法為:麵粉和成漿狀,放些許在平鍋底,用文火燒,時時旋轉平鍋,製成薄如蟬翼的春卷皮,然後包餡,捲成約二寸長的長筒狀,兩頭以麵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麥麵,也有用雞蛋皮、豆腐皮者。至於餡料則分南北兩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絲等,而江南則多用白菜、肉絲、蝦絲、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春卷這一食品名稱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該書中曾提到過「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這兩種春卷。到了明清時期,春卷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時至今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的春卷已成為許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風味獨特、備受歡迎的名點。現在人們吃春卷已不再局限於立春日了,平時也經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這一天吃起來還是會別有一番滋味的。

咬春和嘗春作為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原本是立春節慶習俗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現在這種節慶習俗已經淡化了很多,甚至於許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這一習俗了。現在,人們更多地用吃麵條和餃子代替了吃春盤、春餅、春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故民間廣泛流傳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說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雨水節氣的習俗—撞拜寄

雨水節氣有什麼風俗習慣呢?雨水節,在川西民間是一個非常富有想像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的習俗稱為「撞拜寄」。

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蒙蒙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蒙蒙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

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裡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只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大家走到一起聚聚……

水形人雨水養生要點

水形人的特徵:

水形人皮膚微黑,富有光澤度和亮度,腦門和兩腮比常人稍寬,兩肩小,脊背長,塌臀。

水形人語言親和,學識過人,常通懂多個領域的知識,知識面非常廣。水形人處事不呆板僵硬,靈活變通,為人足智多謀,交往力強,但缺乏恆心,做事缺少條理。

水形人的三大特徵:

水形人有三厚的特徵,眼皮厚(多層),下顎厚,手背厚。《鹿鼎記》裡的韋小寶即是典型的水形人。

水形人雨水養生要點:通陽健脾祛濕

水形也一樣,對春天勿冷勿熱的天氣耐受力較差,在起居調養方面要做到保暖。

在精神調養方面,水形人要注意做到心胸開闊,樂觀積極,心境平和,以順應肝氣的疏達。

在飲食方面,水形人飲食在疏肝健脾的基礎上,可適當服用一些通陽健脾的食品或藥食兩用之品,如韭菜、蒜苗、芫荽、芹菜、乾薑、香附、麥芽、陳皮等。

藥膳可以選擇香附陳皮粥:香附5克,陳皮5克,粳米100克。將香附、陳皮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成粥。有疏肝理氣,健運脾胃的功效。

雨水節氣的習俗—占稻色

雨水節氣客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占稻色」。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穀米花,來占卜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穀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金形人雨水養生要點

金形人性格上易清高氣傲,不服輸,敏感,缺乏安全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潔癖。金形人對生活、對下屬都比較挑剔,喜歡跟有能力的人打交道。金形人富有神秘感,不易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