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要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使藥效發揮得最好。那麼什麼時候吃中藥最好?服用中藥有什麼禁忌呢?一起來了解下。
喝中藥有4大禁忌
1、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濕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 「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
4、忌辛辣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炎症,傷陰動血(出血)。
中藥怎麼吃有效?
服用中藥有溫度要求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和胃益脾,能減輕刺激。
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散風寒的中藥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
對於感冒清熱顆粒等顆粒狀清熱類中成藥,通常會含有一些清溫解表的成分,水溫過熱也會影響藥效。因此,對於這類顆粒狀中成藥,應當用60℃~70℃的水沖開,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服用。
服藥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定
睡前:一般來說在睡前服用安神藥和治遺尿症藥物是最佳的時間,中醫認為: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揮作用。
飯前:中醫認為飯前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揮,從部位上看,它比較適宜於治療人體下部的疾病。東晉時期著名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多用於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
頓服:頓服一般適宜於病情比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亦採用頓服法。
飯後: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疾病。中醫傳統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採取先食後服藥方法,能使藥性留連於上。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即說:「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後服藥」。偏於滋補一類的藥物,也宜飯後服。如葛洪說:「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服養身之藥以食後服之。」
內服丸劑、散劑均可用溫開水吞服
加酒是為其升提宣通,用淡鹽水送服是為了引藥入腎。當然,中藥的服法還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要求,那就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了。
要注意服藥後的護理
例如服發汗藥後即需安臥,服辛溫發表藥宜蓋被,而服辛涼發表藥則不宜捂被。凡服發汗藥者,只宜取得通體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發汗太多而虛脫(尤其老年人)。若發現服藥後不出汗,可加服些熱開水或熱稀粥,以助藥力。服發汗藥後,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飲。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豆漿強身健體防癌 教你5種營養做法
豆漿是一種老幼皆宜、價廉質優的液態營養品。清晨,喝一碗豆漿吃幾個小籠包子,這種傳統的吃法既方便又營養。
學者認為,喝豆漿有如下好處:
1、強身健體:每百克豆漿含蛋白質(蛋白質食品)4.5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1.5克、磷 4.5克、鐵(鐵食品)2.5克、鈣(鈣食品)2.5克以及維生素(維生素食品)、核黃素等,對增強體質大有好處。
2、防治糖尿病(糖尿病食品):豆漿含有大量纖維素(纖維素食品),能有效的阻止糖的過量吸收,減少糖分,因而能防止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日常必不可少的好食品。
3、防治高血壓(血壓食品):防治高血壓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是有力的抗鹽鈉物質。鈉是高血壓發生和復發的主要根源之一,如果體內能適當控制鈉的數量,既能防治高血壓,又能治療高血壓。
4、防治冠心病: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鈣能加強心機血管的興奮,改善心機營養,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流防止血管痙攣。如果能堅持每天喝一碗豆漿,冠心病的復發率可降低50%。
5、防治腦中風:豆漿中所含的鎂、鈣元素,能明顯地降低腦血脂,改善腦血流,從而有效的防止腦梗塞、腦出血的發生。豆漿中所含的卵磷脂(卵磷脂食品),還能減少腦細胞死亡,提高腦功能。
6、防治癌症(癌症食品):豆漿中的蛋白質和硒、鉬等都有很強的抑癌和治癌能力,特別對胃癌、腸癌、乳腺癌有特效。據調查不喝豆漿的人發生癌症的概率要比常喝豆漿的人提高50%。
但豆漿喝多也有壞處:
豆漿能改善骨骼代謝,預防骨質疏鬆,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然而專家指出,豆漿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含有某些抗營養因素,不僅不利於人體對養分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害健康。比如說豆類中含有抑制劑、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這些都是對人體不好的物質。對付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豆漿煮熟,長期食用豆漿的人不要忘記補充微量元素鋅。
那麼,豆漿的科學做法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儘量別摻綠豆、大米等。
原料要選用上等的大豆,可摻雜少量的黑大豆,做出顏色發暗的豆漿;摻雜數枚花生、核桃等堅果,豆漿口感更滑,味道也略香。儘量不要加入綠豆、紅豆、大米等富含澱粉的原料,澱粉的存在會使豆漿口感有一點點發黏,味道也被掩蓋。
第二、大豆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18—20。
之前有報道稱,豆和水的比例在1﹕3左右最合適,但這個比例做出的豆漿中蛋白質含量高達8.7%,再加上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的稠厚度足以與豆腐相比。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豆漿中蛋白質含量為1.8%,因此大豆與水的最佳重量比例是1﹕18—20。
第三、提前浸泡10小時。
大豆經過充分的浸泡才能打出口感細滑的豆漿,且出渣率低。大豆一般在室溫下要浸泡10餘個小時,當氣溫較高時,應放入冰箱或多換幾次水,以避免細菌滋生。
第四、加點蜂蜜更健康。
大豆中幾乎不含有澱粉和蔗糖,所以豆漿毫無甜味,但加蔗糖不利於控制血糖,喜歡甜豆漿的人不妨加點蜂蜜。蜂蜜是天然糖,且以果糖為主,甜度高用量少,比較健康。為減少對蜂蜜中活性物質的破壞,豆漿打好後不要馬上加蜂蜜,稍放涼準備喝之前再加最好。
第五、與熱好的牛奶混合喝。
這種混合方式常被某些熱衷「食物相剋」的人士反對,但其實這種做法不但毫無害處,而且還因蛋白質互補提高了營養價值。不過,如果不喜歡串味,可分開喝。
梨的各部分均有營養功效 3種方法吃梨最潤肺
這個時節,很多人都會覺得咽喉干、癢痛、音啞,嗓子好像有一團火一樣直往外冒。這個時間我們應該多吃梨潤肺。
為什麼吃梨會潤肺
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 痰、降 火、解毒。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性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 尿赤均有良效。梨又有降低血壓和養陰清熱的效果,所以高血壓、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處。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還可以做成湯和羹。
梨的各個部分都有用
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適用於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症、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功效。根、枝葉、花有潤肺、消痰、清熱、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質素,是一種不可溶纖維,能在腸子中溶解,形成像膠質的薄膜,能在腸子中與膽固醇結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預防婦女骨質疏鬆症。硼充足時,記憶力、注意力、心智敏銳度會提高。
怎麼樣選個好梨?
良質梨——果實新鮮飽滿,果形端正,因各品種不同而呈青、黃、月白等顏色,成熟適度(八成熟),肉質細,質地脆而鮮嫩,石細胞少,汁多,味甜或酸甜(因品種而異),無霉爛、凍傷、病災害和機械傷。各品種的優質梨果個大小都比較均勻適中,帶有果柄。
劣質梨——果形不端正,有相當數量的畸形果,無果柄,果實大小不均且果個偏小,表面粗糙不潔,刺、劃、碰、壓傷痕較多,有病斑或蟲咬傷口,樹磨、水鏽或干疤已占果面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果肉粗而質地差,石細胞大而多,汁液少,味道淡薄或過酸,有的還會存在苦、澀等滋味,特別劣質的梨還可嗅到腐爛異味。
梨性寒,一次不宜多吃
尤其脾胃虛寒、腹部冷痛和血虛者,不可以多吃。性味:甘寒。含有磷,鈣,鐵,維生素B1,B2及C等,脾胃虛寒,嘔吐,大便溏,腹冷痛,及產婦慎食。
空腹吃梨不好,因為它是涼性的,本來胃在餓了的時候是虛的,這時再受涼,長此就會發生吸寒的。容易拉肚子,水果一般還是飯後半小時吃比較好。要是腸胃不好的有可能會拉肚子,腸道好的就不一定會拉哦。
常用食療方:川貝蜜糖燉雪梨
川貝蜜糖燉雪梨,是民間用以調理咳嗽燥熱的常用良方,特別是對肺燥引起的咳嗽,功效特別顯著。川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阿膠500克。先把雪梨去芯、切塊,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以慢火燉1個小時即成。蒸熟成貝梨膏,每次服用10克,日服兩次,蜜糖可在川貝燉好後,食前放上去。貝梨膏可滋陰潤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帶血等。燉梨以香梨、鴨梨為好,因其更香甜細嫩,而沙梨等過於粗糙,不宜用來燉,直接食用更佳。
急性胃炎犯了怎麼辦?三道食療遠離胃炎
急性胃炎屬於常見疾病,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主要症狀有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急性胃炎會出現嘔血,黑便等!下面看下急性胃炎怎麼治療最好。
喝水也會長胖嗎?日常喝水應避開兩個誤區
喝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只有正確的喝水才能達到養生、防未病的效果,其實喝水也是大有學問的,只有科學的喝水,才能順應個人體質,發揮更有益健康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