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肥胖症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的小胖子越來越多。這和整個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部分家長的溺愛有很大的關係。稍微顯胖沒關係,要是患上小兒肥胖症,那可就得不償失了。那麼,小兒肥胖症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1、營養過度

營養過多致攝入熱量超過消耗量,多餘的熱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儲存於體內致肥胖。嬰兒餵養不當,如每次嬰兒哭時,就立即餵奶,久之養成習慣,以後每遇挫折,就想找東西吃,易致嬰兒肥胖,或太早餵嬰兒高熱量的固體食物,使體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後期過度營養,成為生後肥胖的誘因。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發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緒創傷或心理障礙如父母離異、喪父或母、虐待、溺愛等,可誘發膽小、恐懼、孤獨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動或以進食為自娛,導致肥胖症。

3、缺乏活動

兒童一旦肥胖形成,由於行動不便,更不願意活動,以致體重日增,形成惡性循環。某些疾病如癱瘓、原發性肌病或嚴重智能落後等,導致活動過少,消耗熱量減少,發生肥胖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痛性肥胖病的病因有哪些?

肥胖病,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但是痛性肥胖病,很多人便不太了解了。也許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同一種疾病,其實不然。痛性肥胖病為一種少見的婦女絕經後期疾病,這種疾病的患者通常有多種多樣的臨床症狀,一般是比較痛苦的。那麼,這個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1、遺傳因素

痛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常常父母有痛性肥胖子女也出現痛性肥胖。有人統計父親或母親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約占40%左右;父母雙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約占60%左右。遺傳因素造成的肥胖常自幼發胖,且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2、神經精神因素

實驗及臨床中證實下丘腦在高級神經調節下有調節食慾的中樞,其中腹內側核為飽食中樞(又稱厭食中樞),興奮時有飽感而食慾減退,抑制時食慾大增。腹外側核為食餌中樞(又稱嗜食中樞),興奮時食慾旺盛,抑制時則厭食或拒食。正常情況下二者相互調節,相互制約,當二者功能紊亂時,飽食中樞抑制或食餌中樞興奮均可提高食慾而致肥胖。此外,食餌中樞功能受制於精神狀態,迷走神經興奮而胰島素分泌增多時,常出現食慾亢進;精神過度緊張而交感神經興奮或腎上腺素能神經受刺激時,食慾受抑制。腹內側核為交感神經中樞,腹外側核為副交感神經中樞,二者在本症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3、內分泌因素

痛性肥胖者胰島素分泌偏多,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另一方面肥胖者又存在胰島素抵抗,脂肪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較不敏感,脂肪細胞上單位面積的胰島素受體密度減少,也促進脂肪合成。進食過多可通過對小腸的刺激產生過多的腸抑胃肽,腸抑胃肽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同樣促進脂肪合成。隨年齡增高甲狀腺功能、性腺功能亦趨低下時,脂肪代謝發生紊亂,體內脂肪分解減慢而合成增多,使脂肪堆積。

肥胖症患者怎樣合理飲食

如今肥胖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屬,青少年兒童也成為肥胖大軍的主要力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家庭也變得越來越富有。家長們本著一顆愛護孩子的心理,都想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殊不知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吃得太多運動太少,熱量的攝入遠遠大於輸出,久而久之造成了肥胖。那麼,患上肥胖症的孩子到底吃什麼好呢?

控制主食,限制純糖和甜食。如原來食量較大,主食可採用遞減法,一日三餐減去50克。逐步將主食控制在每日250~300克左右。細嚼慢咽,養成七八分飽的習慣。對含澱粉過多和極甜的食物,如甜薯、馬鈴薯、藕粉、杏仁茶、果醬、蜂蜜、糖果、蜜餞、麥乳精、果汁等,應儘量少用或不用。主食最好粗細雜糧混用。

減少熱量供應,造成熱量供求之間的負平衡逐步將所攝入熱量降低至其正常需要的60%~70%,在醫生的嚴密監督下,極度肥胖者應從一開始就採用降低熱量的飲食。正常減肥速度一般是一個月內體重減輕2-3公斤。消瘦過快,則會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應。

適當地提高蛋白質的供給量。如無心腎等合併症,每公斤體重可供給1.5~2克蛋白質。蛋白質有較高的特殊動力作用,可增加熱能消耗,有利於減輕體重。魚、蝦、雞肉、兔肉、動物內臟等含蛋白質高、脂肪少,所含熱量比豬肉低。少油的豆製品也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而且對降低血脂有益。

攝食適量的脂肪以增加飽腹感,但應限制動物性脂肪和飽和脂肪烹調用植物油,其中所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不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如黃油、奶油、油酥點心、肥鵝、烤鴨、花生、核桃、油煎炸食物。脂肪約占食物總熱量的20%-25%為宜。

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多用新鮮蔬菜水果,多食用藻類,以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的供給量,這樣對增加飽腹感、維持正常代謝、降低血脂、防止合併症都有好處。

適量飲水、少用鹽夏季可食用西瓜、番茄等解渴。西瓜水、冬瓜湯都能利尿。過分限制水的攝入,能使胖人汗腺分泌紊亂,不利於體溫調節,尤其是尿液濃縮,代謝殘渣不易排淨,同時還可引起煩渴、頭痛、乏力等症狀。適量飲茶,可以補充水分,調節脂類代謝。菜餚應少鹽,尤其對肥胖合併高血壓、腎臟病者更應注意味淡為宜。

改善烹調方法,解決低熱量與飽腹感的矛盾減肥飲食應避免簡單化,在低熱量的前提下,所用食物應有飽腹感,並與本人口味和食量相適應。請記住以下特點:豬肉熱量要比等量的魚、蝦、雞、兔和內臟高3~6倍;切成肉絲、肉末或做成燜排骨(帶骨)、醬汁蝦(連殼)要比燉肉、炒蝦仁顯得量多而省油;50克麵粉可做成十幾個小餛飩或攤烙成多張薄餅(卷合菜),比做成一個小饅頭顯得量多而飽腹;滷雞蛋、茶葉蛋等在胃裡停留時間要比臥(煮)雞蛋、蒸蛋羹、蛋花湯長一倍,更覺飽,有助於解決供熱量和飽腹感的矛盾。儘量採用蒸、煮、熬、燴、涼拌等烹調方法,不用煎炸食物,可以減少熱量攝入。

戒酒、限制含嘌呤的食物酒精熱量高且能促進脂肪的體內沉積,嘌呤可加重肝腎等中間代謝的負擔,對胖人不利,應當避免食用。

規定合理的飲食制度一日不應少於三餐,要定時定量。兩餐之間或睡覺前感覺飢餓,可吃些含水分多和糖分少的水果。據臨床觀察,人體胰島素的分泌量一般在傍晚最高,清晨最少。因而胖人早飯應多吃些,晚飯應少吃,既可減少脂肪的合成,又避免誘發冠心病。

各餐熱量的分配大致是這樣的:早餐占全日總熱量的25%~30%,午餐占35%~40%,晚餐占20%~25%,另外,兩次加餐各占5%。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早餐吃得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

同時含糖分高的糕點、水果都要進行限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天也吃不成個胖子。對於肥胖症的發生,更多的應該做好它的預防工作。提高自身對健康的認識,飲食要做到平衡合理,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適當增加蔬菜和粗糧。加強戶外運動鍛煉,如慢跑、打球等。同時保持一顆平和穩定的心態和舒暢的心情。積極面對肥胖症。

痛性肥胖病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本病女性患者占絕大多數,發病年齡多為30~50歲,即育齡婦女,常伴停經過早、性功能早期減退等症狀。主要表現為在肥胖基礎上出現痛性結節或脂肪塊,大小不等,脂肪多沉積於軀幹、頸部、腋部及腰臀部,分布不對稱。

痛性肥胖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為慢性病程,反覆發作,全身有散在的皮下結節,但無自發疼痛,皮膚顏色正常或呈紅色、褐色或紫紅色,絕大部分患者有發熱,且常伴隨皮損同時發生。病理表現主要是皮下脂肪的炎性反應及脂肪變性、壞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