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眉」非吉兆 暗示腫瘤潛伏

  有的女性為求細眉彎彎,常用力拔去許多「不稱心」的眉毛。更有甚者,將整個眉毛拔得精光,再煞費苦心地文眉,這樣十分有礙健康。須知眉毛並非無用之物,眼晴若無眉毛遮擋,汗水和雨水就會直流入眼內,刺激角膜和結膜,引起角膜炎和結膜炎,嚴重時可導致角膜潰瘍。

  由於眉毛周圍神經血管比較豐富,若常拔眉毛,易對神經血管產生不良刺激,使面部肌肉運動失調,從而出現疼痛、視物模糊或復視等症狀,還有引發皮炎、毛囊炎的可能。同時,常拔眉毛,也會引起眼瞼鬆弛、皺紋增多,影響美觀。因此,提醒那些愛美的女士們,自然天成自然美,切莫輕易拔眉毛。

  眉毛下垂:多是面神經麻痹形成。若是某一側眉下垂,說明是該側得了面神經麻痹,使眉毛較低,不能向上抬舉。有的是單側上眼瞼下垂(如肌無力症),以致一側的眉毛顯得較高。

  眉毛脫落: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見於氣血衰弱,體弱多病者,此類患者容易手腳冰冷,腎氣也較弱。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及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患者,眉毛往往脫落,其中尤以眉毛外側1/3處為甚。麻風病患者在病變早期眉外側皮膚肥厚,眉毛脫落。斑禿患者,也可同時出現眉毛脫落症狀。癌症、梅毒、嚴重貧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脫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謝藥物也有這種副作用。

  眉毛濃密:眉毛濃密者體質較強,精力充沛。但是,如果女性眉毛特別濃黑,是有可能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有關。眉毛粗短者,多性急易怒,須提防患急症。

  眉毛沖豎:眉毛沖豎而起,則是病情危急的徵兆,此種患者應抓緊時間救治。

  眉毛枯燥:眉毛末梢直而乾燥者,如果是女性可有月經不正常,是男性則多患神經系統疾病。有些小孩或營養不良患者,眉毛黃而枯焦,亦為肺氣虛的徵象。

  眉毛傾倒:表示病重,特別是膽腑嚴重病變。

  眉長茂盛:這往往是老年人強壯的徵象,看上去兩眉秀美而長,有的其中幾根特別長,可達4~5厘米,有的2~3厘米。舊說眉長者壽長,故而人們稱這種長眉為「壽眉」。然而,有人據臨床觀察及家族史調查認為,「壽眉」的出現並非吉兆。研究發現,壽眉主要與調控失衡有關,青中年期出現壽眉可能是包括腫瘤、免疫性疾病在內的某些處於潛伏階段疾患的早期外在表現。

  壽眉發生愈早,提示機體調控失衡發生亦愈早,走向衰老的步伐愈快,腫瘤發生的幾率愈高,故而認為,45~50歲以後出現壽眉較符合生理性衰老規律,但應以單發為主。對青中年期出現壽眉,尤其是叢狀、束狀分布者應定期體檢,跟蹤觀察,以期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上火」有多種 「滅火」要對症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浮炎於上,而引起「上火」症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極,中暑,受涼,傷風,嗜菸酒,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以及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徵象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病機,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論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徑直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中醫:出汗部位知健康

  溫度逐漸升高,人們開始愛出汗,但出汗部位略有不同,有的是手心出汗、有的是手腳出汗、有的是腋下愛出汗,還有的是睡覺出汗,還有的是喝口熱水、稍動一下就容易出汗。出汗多是怎麼回事呢?出汗多便易使身體散發出汗味,使人敬而遠之。下面中醫講堂一起與您探討「出汗多是怎麼回事及出汗部位看健康」的奧秘。

  出汗多是怎麼回事?

  多人都會出汗,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中醫學認為,「發熱出汗」不僅痛經活絡、活動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復體力,而且具有可以調節神經的功能,擴張周圍小血管,改善微循環系統,促進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使內邪隨蒸發的汗液排出。正常的出汗有利於身體健康,然而出汗異常就要提高警惕了,如糖尿病人出汗異常可能是發生了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因此中醫提醒大家,當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引發出汗的現象主要有自汗、盜汗、絕汗、頭汗、偏汗及冷汗等六種出汗現象,在本文最後將詳細說明。

 

${FDPageBreak}

  出汗部位看健康

  出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外界溫度太高會全身出汗;精神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會手心、腳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會臉上冒汗。

  1.頭部出汗

  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2.手腳出汗

  手腳心多汗,如果手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腳心多汗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3.胸口出汗

  心窩、胸口多汗,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身。

  出汗時間看健康

  除了從出汗部位,如手心出汗、手腳出汗、腋下愛出汗等判斷疾病外,還可以通過出汗時間來判斷健康狀況。

  1.白天出汗

  白天出汗過多。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

  2.晚上睡覺出汗

  晚上睡覺出汗。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髮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FDPageBreak}

  傳統中醫學角度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

  1.自汗。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

  2.盜汗。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

  3.絕汗。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4.頭汗。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

  5.偏汗。俗稱「半身汗」。它見於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

  6.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並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總而言之,無論是手出汗、手腳愛出汗、還是腋下容易出汗,出汗多但出汗正常,並不代表身體出現狀況。當您了解了出汗多是怎麼回事後,應該正確認識出汗多現象。另外,當汗液有異味或出汗部位異常時,應及時就醫,查看是否有疾病存在的徵兆。

八個「最坑爹」的飲食常識

近年來,各種「健康常識」泛濫,有些說法似乎讓大家感到很熟悉,但是卻未必準確,有的甚至有誤導,所以,在此特別提醒大家注意。

這樣深「腹」吸最養生

「呼吸到臍,壽與天齊」是養生學家對腹式呼吸法的高度評價。中醫認為,腹位於人體中部,是許多重要經脈循行匯聚之所,常進行腹式呼吸法,可加強氣血的運動,有益於身心健康。現在就來深「腹」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