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別急著貼秋膘 立秋養生注重四方面調養

  8月7日是「立秋」。中醫專家提醒,雖然時至立秋,但天氣仍處於二伏之中,而且要到8月13日才進入最熱的三伏。因此立秋過後,防暑和除濕仍是養生保健的主題,同時要注意養護脾胃,別急著貼秋膘。>>>>>>【秋季養生特別策劃—養陰防燥潤肺是根本】

  立秋養護脾胃是關鍵

  雖然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天氣剛過小暑、大暑,氣溫上還沒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除濕,養護脾胃、預防胃腸疾病。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涼蓆預備「下崗」

  專家指出,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睏乏延續到秋天而導致的。要消除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適當運動 。立秋後雖然三伏天在即,悶熱的天氣依然比較多,但熱浪有所消退,早晚氣溫相對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注意不要過度運動,否則更容易感到睏乏。

  立秋後不要貪涼,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蓆,都可能導致局部酸疼、腹瀉等問題。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注意做好四方面調養

  精神調養:宜安養神氣,寧神定志,忌抑鬱惱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氣清肅,順應秋季容平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過。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降水較多,天氣也會轉涼,此時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添加衣服,以防感冒。

  運動調養: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可選擇慢跑、散步、球類運動等,但仍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多做「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飲食調養:立秋節氣因降水較多,濕氣較重,飲食宜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可適當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鹹味食物,如大麥、黑豆、豇豆等,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如小米、苡米、扁豆、砂仁等。

  以下推薦幾道養生藥膳:

  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生薑5片,豬瘦肉200克。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生薑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玉米須豬苓牛肉湯:玉米須30克,豬苓10克,生薏苡仁30克,陳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精鹽適量。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有清暑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苓術荷葉粥:茯苓15克,淮山30克,白朮15克,砂仁5克,荷葉1張(或干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將茯苓、淮山、白朮、砂仁、荷葉洗淨,加適量水,先浸泡30分鐘,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分鐘,去渣留汁,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濕解暑的功效。

  陳皮冬瓜二豆粥:冬瓜250克,陳皮5克,扁豆30克,黑豆30克。將冬瓜洗淨去皮切片,與洗淨的陳皮、扁豆、黑豆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爛,調入精鹽即成,有健脾祛濕消暑的功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秋時節最佳時令飲食 玉米和絲瓜

2014年的立秋節氣是8月7日,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其是天氣由熱轉涼,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帶來的不僅僅是天氣的變化,各種秋季時令蔬菜也會陸續上市。時令蔬菜營養比較豐富,符合人體健康的需要。秋季的時令飲食當屬玉米和絲瓜。

一、玉米

玉米,又稱「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等,它味甘性平,具有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能。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約在16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種玉米。目前,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種類有黃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雜玉米等,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他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

中醫學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濕、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等功能,立秋時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於延緩衰老。

現代醫學認為,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胺基酸等營養成分。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玉米含有類黃酮,對視網膜黃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

玉米能防癌、抗衰老。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當硒與維生素E聯合作用時,能防止十多種癌瘤,尤其是最常見的乳腺癌和直腸癌,另外,硒還可以調節甲狀腺的工作,防止白內障的發生;鎂一方面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加強腸壁蠕動,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它含有一種長壽因子——穀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穀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

玉米須還有美容、減肥功能。因為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還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防止皮膚出現皺紋;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有利於減肥。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飢餓感,但含熱量卻很低,是減肥食品之一。

玉米中富含的維生素E可通過生殖腺增加荷爾蒙的分泌,改善性能力,預防小產。另外,玉米中含有的穀氨酸還有一定的健腦功能。

玉米菜餚——松仁玉米:

原料:玉米,松仁,紅菜椒,蔥末,白糖,鹽。

做法:紅菜椒去籽洗淨,切成1厘米大小的菱形片;玉米棒去皮和須,剝下玉米粒。大火將平底煎鍋燒熱,撒入生松仁,調小火焙乾。要用鍋鏟經常翻炒,使松仁滾動,顏色均勻。當焙至松仁全部為金黃色時,盛出攤在大盤中晾涼。煮鍋中放水,大火燒沸,將玉米粒放入,調中火煮5分鐘,然後取出瀝乾水分。大火燒熱炒鍋,倒入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先放蔥末煸香,隨後再放入玉米粒和紅菜椒片,調入適量鹽和白糖翻炒片刻。沿鍋邊加入約1湯匙(15毫升)清水,再蓋上鍋蓋燜3分鐘。打開鍋蓋,加入松仁,大火翻炒均勻即可。

玉米食療小偏方:

嬰兒濕疹偏方:選用白菜或捲心菜適量(其他新鮮蔬菜亦可),將菜葉切碎後倒入沸水中煮15分鐘製成菜泥。用細玉米面20~30克煮成粥,再加適量菜泥、冰糖煮成菜粥,分數次適量餵養嬰兒。

玉米須飲:玉米須30克洗淨,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鐘,靜置片刻,濾取汁液,加白糖適量飲用。可利尿消腫、退黃、降壓。水腫、高血壓、慢性腎炎患者可作為食療飲料。

二、絲瓜

絲瓜,翠綠鮮嫩,清香脆甜,是夏秋之交季節非常適宜的蔬菜。絲瓜的營養價值很高,絲瓜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以及核黃素等B族維生素、維生素C,還含有人參中所含的成分——皂苷。

立秋時令多吃絲瓜對身體很有好處。中醫學認為,絲瓜實味甘性平,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潤肌美容、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等功效,其絡、籽、藤、花、葉均可入藥。絲瓜汁有「美容水」之譽。將生長的絲瓜藤割斷,流出的液汁,用紗布蘸絲瓜水塗搽臉或肌膚,有潤肌防皺功效;也可以將絲瓜直接絞汁,調入適量蜂蜜或甘油搽,效果也佳。

絲瓜食用的方法較多,如做成湯,做成炒菜,如蝦炒絲瓜、清炒絲瓜、香菇燒絲瓜等。絲瓜清炒清淡可口,清熱利濕;香菇燒絲瓜益氣血、通經絡。注意,做前要先洗淨絲瓜的外皮。

涼拌絲瓜

原料: 絲瓜、香菇、香油、醬油、醋

做法: 將絲瓜洗淨切片經開水焯後,拌以香油、醬油、醋等,即可做成涼拌絲瓜。

絲瓜也能榨成汁飲用以提高食療效果。例如,取生絲瓜適量洗淨榨汁,按10∶1的比例調入蜂蜜攪勻而成的生絲瓜汁,具有清熱止咳化痰的功效。

絲瓜食療小偏方:

治子宮出血:把絲瓜絡用火燒後剩下的稱為絲瓜霜,研勻後備用,每次取3-6克,用鹽湯或黃酒沖服,每日2次,對子宮出血或血崩有效。

治痛經:取乾絲瓜1個,水煎服,每日服2次,可治療痛經。

治月經過多:用絲瓜籽或絲瓜葉炒黑研末,以鹽水送服,也可治月經過多症。具體方法是取老絲瓜1個,燒灰存性,研末,每次9克,鹽開水沖送治療月經過多。

此外,絲瓜絡常用於治療氣血阻滯的胸肋疼痛、乳痛腫等症。絲瓜粒可用於治療腰痛不止、潤腸通便、食積黃疸等症。絲瓜葉內服可清暑解熱,外用消炎殺菌,治痱毒癰瘡。

皮膚曬傷怎麼辦?5個解救方緩解紅腫疼痛

  炎夏烈日炎炎,出外遊玩最怕的就是變成「紅女郎」或「黑女郎」。被暴曬後的皮膚會出現紅斑、水腫和脫皮等現象,不僅疼痛難忍,還讓玩樂心情急速下降。皮膚曬傷了怎麼辦?下面教你幾個急救方法。

  5個妙方緩解曬後紅腫疼痛

  冷敷護理

  冷敷有助於中和曬傷,冷敷時可以將毛巾或衣服放入冷水或冰箱中,拿出稍稍擰一下(不滴水就行),然後敷在皮膚上。當水分逐漸蒸發時,就會有冷卻作用,這有助於控制曬傷和疼痛。

  一天敷3-4次,每次約半小時即可。還可以用紗布沾滿飽和的生理鹽水或清水,置於冷藏室待冰涼後,敷於刺痛部位,約20分鐘後取下,可以消除灼熱感並有助於減輕皮膚紅腫症狀。

  黃瓜汁塗抹

  用黃瓜汁敷在疼痛的皮膚上10分鐘,清涼透入皮膚,疼痛自然消減。

  黃瓜汁水分豐富,包含的維生素C能增強皮膚的再生能力,既可補充皮膚失去的水分,又可治療脫皮現象。敷後身體要用水沖洗乾淨。

  茶水熱敷

  用棉球蘸茶水輕輕拍打曬傷處,這樣可以滋養皮膚,減輕灼痛感。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具有很好的促進收斂作用,能減少組織腫脹,減少細胞滲出,對於輕微曬傷而沒有暴皮的皮膚非常管用。

  如果曬傷的面積太大,您也可以在臉盆中加入濃茶,讓曬傷的皮膚浸在水中多泡幾分鐘,效果會更顯著。

  乳液護理

  在曬傷部位可用1%的氫化可的松乳液塗抹,也有一定幫助。

  對疼痛部位一天塗3-4次,不要立即洗掉,要在皮膚上停留5-6個小時。第一次塗抹時再配合冷敷效果更好。

  塗抹蘆薈汁

  將蘆薈內的啫喱狀汁液塗在被曬傷的皮膚上,讓汁液自然干透。蘆薈除了可以幫助受傷的皮膚更快康復外,當皮膚因曬傷而出現灼熱痛楚時,塗上蘆薈葉液也有立即降熱、清涼的功效。

  曬後注意養生

  第一、不要磨擦肌膚,因為角質已經受傷。所以毛巾用蓋的就好,不要順便擦拭。洗澡時也儘量避免使用沐浴劑、洗面乳之類的產品。

  第二、不要直接使用冰塊,因為有可能導致凍傷。毛巾如果升溫了,拿起來甩一甩再重新蓋就好,或準備一小桶冰水隨時重新泡毛巾就好;用毛巾包冰塊會有執行上的困難(例如冰塊掉出來、水一直滴……)。

  第三、如果疼痛感嚴重,可以服用止痛藥,或使用微量類固醇塗抹在曬傷部位上止痛。

  第四、要是大面積曬傷,疼痛不已,建議趕緊看醫生較好。

  第五、別使用乳液、凡士林、油類保養品。乳液的乳化劑、助滲劑、防腐劑都可能滲入已受損的肌膚,反而造成疼痛;凡士林跟油會悶住肌膚無法排熱。曬傷時以成分單純的曬後凝膠較主要。

  第六、避免再度曝曬,如果需要再曝曬,建議以衣物、陽傘當防曬道具為佳;防曬乳液以物理性較適合。

  第七、脫皮時,讓它自然掉落即可,不要去撕下來(雖然我知道很難,就像有粉刺一定會想擠一樣)。

立秋後 這幾種疾病要小心提防

立秋以來,天氣逐漸涼爽,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此時應注意,夜裡不要受涼,儘量少用空調和電扇,注意冷暖變化,以防疾病「秋後算賬」。

立秋之後要滋陰潤燥養肺 中醫推薦四大滋補食譜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後雖然依舊是暑熱高溫的天氣但是與夏季的炎熱高溫有所不同,而天氣也會漸漸的轉涼,此時的天氣會變的乾燥容易使人上火,所以我們應該吃些具有降火祛暑功效的食物,除此之外秋季乾燥,氣躁容易傷肺,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還要注意潤燥、潤肺還有滋陰,那麼此時我們應該吃些什麼來緩解這些情況呢?四大滋補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