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性不老 關於衰老的錯誤認識

  性慾低下、關節疼痛和脾氣暴躁,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衰老後所必然伴隨的生理現象,但其實,只要提前在生活方式上進行改變,也許年老後就能擺脫它們的困擾。以下是美國網站最新總結的老齡化過程中的7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衰老意味著關節嘎吱作響和疼痛。實際上,只要保持鍛煉,就不會出現這些情況。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選取了一群年齡在40—67歲之間的女性,對她們的鍛煉習慣進行分析後發現:那些每周至少鍛煉2次,每次20分鐘以上的女性,其膝蓋中存有更多量的軟骨。這就意味著:身體保持活躍的人不容易患上關節炎。

  誤區二:衰老意味著骨骼變脆,體態彎曲。一項針對百歲老年女性的調查顯示:其中只有56%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她們在接受診斷時採用骨齡法測定出來的生理年齡只有87歲。這些百歲老人在成長發育階段並沒有接受過有益骨骼健康的飲食和鍛煉方案,只能將其中的原因歸結為基因和良好生活習慣。

  誤區三:人體衰老會導致性慾下降。勃起功能障礙和性慾下降通常是由於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和抑鬱症所引起的,而這些疾病完全可以通過醫療手段得到治療。從生理角度來看,性慾的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稍微有所下降,但直到75歲時才會出現明顯衰退的跡象。美國新澤西州老齡化研究所的學者,對一些在養老機構中獨自生活的60歲以上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有60%的人在過去幾年裡常與異性發生身體上的接觸,如親吻和擁抱,而且他們還想更進一步發展實質性的關係,但存在的障礙就是缺少和他們搭伴的伴侶。

  誤區四:基因在決定壽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長壽基因完全可能因為所吃的食物不健康、缺乏體育鍛煉和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而發生逆轉。

  誤區五:老年人缺乏創造性。並非如此,創造性實際上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多好處。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者發現:那些經常參加合唱團的老人身體更健康,較少服用藥物,走路時不容易跌倒。這些老年歌手在生活中的靈感更多。

  誤區六:隨著年齡的老化,大腦也會萎縮。200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老人大腦中的海馬體(大腦中負責記憶力的部分)容積要明顯小於年輕人。因此就有了這樣的誤區:年齡老化會導致大腦萎縮。但其他學者突破性的發現是:很有可能是慢性壓力而不是年齡導致了海馬體的萎縮。通過對177名年齡在18—85歲受試者的大腦進行掃描後發現:18—24歲年齡組中有25%的人海馬體容積小得就如同60—75歲年齡段的老人。

  誤區七:老年人總是脾氣暴躁和心情不愉快。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者對40名百歲老人進行訪談後發現:儘管他們在身體和精神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礙,但其中有70%的人認為自己心情是愉快的,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現在的快樂程度並不亞於年輕時代,還有70%的老人說自己總是笑口常開。

寶寶能吃桑葚嗎

桑葚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特別是含有珍貴的「花青素」。花青素是強抗氧化劑,能夠加速視網膜上「視紫質」再生的能力,從而改善寶寶的視覺的敏銳度,起到明亮眼睛的作用。消化不良的寶寶也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桑葚,幫助消化。

「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由來

許多中醫人常常聽到這句話,「不為良相,願為良醫」。它把「醫」與「相」並提,更使人深覺學醫責任重大。可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