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說90後的髮際線越來越靠後了、90後開始禿了,自黑加自嘲,各種段子滿天飛,很是熱鬧。最近又有媒體報道,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垮了。這真是個悲傷的事情。
據統計,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齡化趨勢明顯。據2015年的一份調查,比較30年前的數據,近五年來19-35歲的年輕人胃癌發病率高了一倍。35歲以下年輕人患胃癌的比例占病患總數的6%-11%。
胃不好的原因
吃的太油膩:造成腸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腸道菌群改變,不利於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膩食物攝入過多,體內脂肪酶和蛋白酶就會不堪重負,直至耗竭。
吃太多藥物:造成腸道有益菌群不能生存,從而減弱消化能力。
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生理功能就是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胃酸過多會損傷胃黏膜,加快蠕動會造成頻頻,減緩蠕動會造成腹脹。
酗酒:酒精本身就會刺激胃黏膜,嚴重時還會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更進一步損傷了腸胃的健康。
飲食習慣不好:口味重,長期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對腸胃造成負擔,導致人們出現腸胃不好的情況。而且,經常吸菸酗酒也會造成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對腸胃的一些功能造成損害,造成腸胃不好。
胃不好應該三分治七分養
對於各種疾病來說,三分靠吃藥,七分靠調養,消化病要做好「五養」,即保暖護養,飲食調養,忌嘴保養,平心靜養,運動靜養。
平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飲食調養,食物應該以柔軟、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特別是慢性胃炎、殘胃炎、胃潰瘍,吃的問題不解決好,就不可能治好病。臨床上,慢性胃病的人總是反反覆覆,這與很多人沒辦法管住自己的嘴有關係。因此,必須管好嘴巴,但是在門診上往往很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對於大部分胃病患者來說,都是怕涼的,因此,在生活起居上應該注意保暖。
養胃吃什麼
南瓜。據《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也就是說,南瓜對於養護脾胃很有好處。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適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小米。中醫認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從營養方面來看,小米特別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於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別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適合6個月後的嬰幼兒食用。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擔心孩子長得不夠好?來看看兒童身高體重標準
一個人的身高取決於遺傳、營養及內分泌激素對生長速度的調節,現在很多家庭都生一個孩子,孩子的成長成了全家人的關心的問題,孩子在健康生長的同時,身高和體重有什麼標準嗎,怎麼判斷你的兒童在各個時期是否在健康成長,那麼標準又是多少呢?
1、新生兒期,正常孩子出生後,體重會在2500g至4000g之間,身體長度大概會在46cm至52cm之間,主要是由於懷孕的時候營養物質吸收,或者是挑食的有關係。
2、嬰兒期,出生第一年內,身高增長速度最快,平均增長約20~25厘米,至一歲時身高約為75厘米,體重大概是在9到11公斤左右。
3、幼兒期,是小孩1至3周歲,這個時間,小孩子的生長發育減慢,但是智力發育是比較好由於缺乏危險,事物的識別判斷能力,容易發生中毒。這個時間段的體重應該是每年增高8到10個厘米左右,體重每年增加2公斤,兩歲左右身高在85厘米,體重是在12公斤。在三歲左右的身高應該是在95厘米左右,體重在14公斤左右。
4、學齡前期,從幼兒期結束到入小學前,即3至6或7歲,這個時期小孩子的平均身高每年增長6到7個厘米,體重還是每年增加兩公斤左右。
5、學齡期,是從小學至青春發育開始,一般是在7至12歲,,這個年紀的身高,每年應該是身高在6到7厘米。可以通過用年齡乘以7加70厘米你判斷小孩子的身高,體重還是每年增加兩公斤左右。
6、青春期,在青春期生長突增中,身高的增長非常快。長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發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達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達8~10厘米。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長。一般女性在19~23歲、男性在23~26歲身高才停止增長。這個年齡的生長主要是遺傳、性成熟的早晚、營養物質,睡眠都有關係。
總的來說,小孩子的身高體重只要在正常數值左右,就屬於生長發育正常,平時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一些高蛋白肉類、蛋類、豆漿,牛奶等食物,適當的補充鈣,並且多參加戶外運動,如打球羽毛球跳繩籃球等,可以幫助小孩子生長發育,健康成長。
養胃三步到位 這些養胃誤區應警惕
難免會跟朋友出去聚會,進食了很多的脂肪和蛋白質,而且跟朋友一起邊吃邊聊,不知不覺吃下了比平時更多的食物,腸胃一時承受不了「重壓」就發難了,不是腹瀉,就是便秘。這個時候,重要的是清淡飲食,並且進食一些清腸胃的食物。
養胃三步到位
一是飲食調理法。食宜清淡、溫熱熟軟,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類製品、粗糧等,令大便通暢,脾胃和健。飲食要有節制和節度。
二是中藥調養護胃法。常用的養胃中藥有茯苓、白朮、黃芪、人參、淮山、薏米、靈芝、黃精、刺五加、沙參、大棗、甘草等。
三是針灸推拿法。針推法是養胃的有效方法,針灸能促進胃腸蠕動,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針刺足三里,有顯著的養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兩手相疊,於上腹部作順、逆時針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動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兩次,養胃作用顯卓,能治病防病。
不要進入了養胃的誤區
誤區1:經常喝粥對胃病患者有好處
粥與其他食物相比較軟爛,對胃的刺激性較小,因此胃病患者可在發病的急性期多喝粥。
但長期喝粥則對胃沒有好處。這是因為,粥中的水分較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的膨脹,而不利於胃對食物的消化。而且人唾液中的澱粉酶是一種能促進消化的重要物質,人們在進食時若不進行咀嚼,口腔內的唾液腺就不會大量地分泌唾液,因而也就不會有足夠的澱粉酶出現。經常喝粥會抑制澱粉酶的分泌,不利於人體對食物的消化。
誤區2:生薑暖胃
專家認為,這種方法偶爾用之,未嘗不可,但不可長期應用。這是因為生薑屬於刺激食物。胃病患者若喝大量的生薑水會刺激胃黏膜分泌過多的胃酸,從而加重胃部不適、胃痛等症狀。
誤區3:長期喝牛奶養胃
胃病患者出現泛酸、胃脹不適時,喝杯熱牛奶可立即緩解不適症狀。這是因為牛奶可稀釋胃酸,暫時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保護膜。但常喝牛奶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牛奶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胃病患者若需進行抗酸治療,就不宜長期喝牛奶,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加重胃黏膜的損傷。
胃炎怎麼辦?患者服藥注意事項
造成胃炎的最大原因就是飲食不當,所以「以牙還牙」,預防胃炎就要從飲食上入手,把吃出來的胃炎吃回去。
寶寶用手抓耳朵有3原因 每一種都值得警惕
如果發現自家寶寶總是用手抓耳朵,家長一定要留心,可能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