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眾健康》報道,爬樓梯進行體育鍛煉以其簡單、易行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選擇的健身方式。張大爺就是一位「爬樓梯愛好者」,早晚各一趟,可是最近他聽說爬樓梯不但不健身,還傷身,他就不敢再爬了。
專家解釋,下樓梯時,下肢的承重加大,反覆重複這一動作,對膝、踝等關節直接作用力也增大。因此,民間有「上樓健身,下樓傷身」的說法。其實,爬樓梯鍛煉時,對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壓力和磨損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要因噎廢食,科學鍛煉確實能使腿腳越來越活絡。那麼,爬樓梯鍛煉應注意些什麼 ?
爬樓梯鍛煉,首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中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特別是那些身體較肥胖伴有心、肺疾病,整體活動不很協調的人,上下樓對關節的作用力更大,更易發生意外情況。因此,這些人一定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急於求快,一開始就採用大運動量。
鍛煉開始時,應採取慢速鍛煉原則。堅持鍛煉一段時間後 ( 一般至少以 2 ~ 3 個月左右為宜 ) ,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長時間,但是不能過於劇烈,否則會增加心、肺負擔。在鍛煉的過程中若出現胸悶、心悸伴大汗淋漓及關節酸痛加重,甚至出現關節腫脹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停止鍛煉。
這裡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雙下肢、髖、膝、踝等關節有陳舊性損傷 ( 例如:兩年內發生過骨折及主要韌帶斷裂 ) 的人,應謹慎進行爬樓梯的鍛煉,更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因為,此時雙下肢肌肉的力量及協調性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弱,一旦摔倒、滾落或是發生扭傷,往往再次損傷後果較為嚴重,這在骨科臨床上屢見不鮮。
下樓時,為了防止摔倒,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衝膝關節的壓力。鍛煉活動前應針對膝、踝關節先進行熱身活動,避免出現關節活動不協調的現象發生。平時最好經常做做下蹲、起立等練習,使關節得到充分的運動,防止其鍛煉開始時出現僵硬強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只要您注意這些原則,爬樓梯鍛煉的確是中老年人一種非常好的健身方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認路能力也靠遺傳
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記性差,認不清路,記不住陌生人的面孔。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對於長相和地點的識別能力會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 500 多對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讓這些雙胞胎們觀看電腦屏幕上閃現的人物頭像、地點、房屋、物體以及一些生造出來的單詞,這些單詞可以讀卻毫無意義。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大腦功能核磁共振掃描。掃描結果表明,在回憶面部和地點的時候,同卵雙胞胎大腦活動模式的相似程度比異卵雙胞胎更高,但是在物體和單詞識別方面沒有這樣的區別。
研究人員指出,試驗結果表明,人們對長相和地點的記憶能力可能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同時,與各種物體和生造詞彙相比,人們更善於記憶長相和地點。
我國2億人打鼾3億人失眠
我國有 5000 萬人睡眠呼吸暫停, 2 億人打鼾,近 3 億人失眠,還有發作性睡病、不寧腿綜合徵、兒童睡眠呼吸暫停等近 90 種不為常人所知的睡眠疾病影響著公眾的健康。
亞太睡眠學會主席、中國睡眠醫學專家黃席珍教授昨天披露這組數字時稱,中國醫生雖已開展了近 20 年的臨床診斷治療,但僅僅有不到 2 ‰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得到治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韓芳教授指出,持續的間歇性打鼾是睡眠呼吸暫停侵襲的徵兆,睡眠呼吸暫停會使機體組織缺氧而出現低氧血症,同時導致高碳酸血症,造成多系統功能損害,是並發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的高危因素。
統計顯示,平均 4 個打鼾人中就會有一個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發病率為 2%-4% ,而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病率更高,約有五分之一的中年男性有輕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約 7% 的中年男性有中度以上的睡眠呼吸暫停。
韓教授說,由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容易被非專業醫生忽視或誤診;又因其常與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癲癇、陽痿等二十多種病並發,非專業醫生常只根據後面那些併發症來治療,造成久治不愈。
專家建議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進行早期干預,廣泛持久地開展全民睡眠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睡眠健康的正確認知。
養血調經的最佳飲食方案
吃什麼好?如何通過飲食達到養血調經、美容呢?人體由於先天稟賦差異和後天條件的影響,可以形成不同類型的體質,從陰陽兩個方面分有:偏於陰虛型或偏於陽虛型。根據月經情況大致也可以分為兩類:月經稀發或月經量多。
英孩子不減肥政府要接管
英國一個家庭因為孩子肥胖現象嚴重而面臨噩夢般困境:兒童保護官員告訴這家父母,如果他們沒有給孩子減肥,那麼政府將接管他們的所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