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不僅是我們生活的門面,還是反映身體健康的密碼。男性臉部器官的每個變化都是身體健康的真實反映。我們可以通過看臉知健康,破解男人臉部健康密碼。
紅鼻子:脾胃濕熱。如果鼻頭髮紅,且鼻頭和鼻周經常生瘡,這就表明體內脾胃濕熱,抽菸喝酒、貪食辛辣的男人常會有這些症狀出現。鼻尖如果呈紫色可能是血壓偏高,或鹽和酒精攝取過多。緩解秘方:飲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
熊貓眼:體內水分排不出。如果早上起來發現他的眼圈發黑、臉色晦暗,則表明他的腎臟負擔太重,身體裡的水分排不出去。緩解秘方:可多吃利水食物,用鴨肉煮栗子、紅白蘿蔔煮肉湯喝。
黑耳朵:腎虛。如果耳朵越來越「黑瘦」,還常常伴有聽力下降、耳鳴頭暈等症狀,是腎氣衰敗之相。緩解秘方:少飲酒,少吃精細食物,少吃糖。每晚臨睡前做次按摩,要記得不要只按耳廓,耳周圍也應一一按到,一直延伸到頸部。
皺紋額:心腦血管病。這可能是用腦過度的信號。時間久了,腦部缺氧會引起頭痛、偏頭痛、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緩解秘方:適當地用手指梳理額部,一方面可以減少皺紋,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壓力。
小白臉:肺疾。皮膚白晳的男人給人以儒雅的感覺,但如果過於白晳,可要當心是不是氣血不足,肺部有疾病的患者面色通常也蒼白無光澤。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寒露節氣後養生六個要訣 重在保暖養陰精
過了寒露,天氣由涼轉寒,入夜後更是寒氣襲人。常言道:「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秋冬轉換之際,特別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
寒露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寒露養生應注重「養收」這一原則。寒露養生有以下六個要訣:
一、調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二、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三、預防疾病: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四、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特別提醒的是,在深秋季節,許多人喜歡吃柿子,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柿子雖然營養價值很高, 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過一個。而且千萬不可空腹吃柿子,因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在空腹情況下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塊,容易滯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會愈積愈大。如果胃柿石無法自然被排出,那麼就會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嘔吐、甚至嘔血等症狀。
五、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六、多飲湯水:
秋季空氣乾燥,把進補的物品製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 菜 豬 肝 湯、蘿蔔排骨湯等。還可食用有利尿解熱作用的寒涼類水果,如蘋果、雪梨、柑橘、荸薺、葡萄等,可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氣候乾燥,口渴感強,但不宜多飲含氣體的飲料,可選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頻頻飲服,既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療作用。
一陣秋雨一陣涼 秋天身體哪裡千萬不能凍
一陣秋雨一陣涼,過了寒露,真正意義的秋天才算來臨,空氣中開始飄著桂花的香味,吹來的陣陣秋風也頗具寒意。「春捂秋凍」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養生法則,那麼秋凍要如何「凍」才正確,才健康呢?
俗話說,「春捂秋凍」,初秋時節,不少市民逐漸嘗試起了「秋凍」保健。但專家表示,一味秋凍警惕被「凍」出了病,一般主要集中在四個部位的「秋凍」誤區。 台州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沈丹強調,雖然說「秋凍」有理,可是不同的人群、人體的不同部位,都應區別對待,不要一味都凍。一是要因人而異。年輕人血氣方剛,對外界寒冷的適應及抵禦能力都比較強,可以凍一凍;而老年人大多腎陽衰微,禁不起太冷的刺激;還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和哮喘病人,他們對寒涼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疾病發作。二是身體不同部位要區別對待,有些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能讓秋凍凍到它們。
一、脖子受凍易感冒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二、肚臍受凍易腹瀉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主任鞠娟介紹說,初秋的天氣,早晚涼,白天暖,有的市民特別是愛美的女性市民,不注意肚臍的保暖。雖然白天不覺得,但是到了夜間,寒涼之氣容易通過肚臍侵襲到人體內部,首當其衝被刺激的就是腸部,容易引發寒性腹瀉。有些市民雖然晚上也注意蓋被子,但是有喜歡蹬被子的壞習慣,所以建議最好換上睡衣更保險。
三、後背受凍易咳嗽
鞠主任介紹說,入秋後,按照中醫養生理論,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因此,對陽氣的護養比較重要。現在不少家庭都還墊著蓆子睡覺,但是最近的溫度卻比較低,尤其是夜晚,不少市民睡覺時後背直接與涼蓆接觸,容易損傷沿後背巡行的督脈的陽氣,對於呼吸系統不好的市民,易誘發咳嗽、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會發展成為燥咳,因此建議涼蓆上最好鋪一層床單,對於虛寒體質的人最好撤掉涼蓆。
四、肩部受凍易炎症
該院骨科專家孔曉海教授介紹說,現在不少上班族一早醒來會感覺肩部疼痛,到醫院一檢查竟然得了肩周炎。一般來說,肩周炎的患者基本上都是50歲左右的人群,所以民間有「五十肩」的說法。但是初秋時節的雨季夜晚寒涼,人體肩部受涼時間久了抵抗力下降,容易被「風寒濕邪」侵襲肩部,可能出現本病。所以,初秋時節肩部也要注意保暖。
五、膝關節受凍易關節疼
時尚女孩在這個季節總喜歡穿短裙、短褲配長靴,這種裝扮一定會把膝關節露在外面,長期如此,會患上關節炎。深秋是關節炎的始發期,很多人的關節在這時開始怕冷、怕風甚至出現刺痛。
六、雙腳受凍身不暖
俗話說,「腳冷冷全身」,腳部若受凍,身體抵抗力易下降,病邪便「有機可乘」。該院針推科專家王亮主治中醫師介紹說,人的五臟六腑在足部有相應的敏感區或反應點,若受凍,可反射性地引起相關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內的雙腳更要時時保暖。不少市民覺得冬季才適合用熱水泡腳,其實秋涼時節也適合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容易使足部氣血順暢,預防寒氣侵襲。
身高和壽命有關?10個聳人聽聞的健康信號
1.手指長度
秋季謹防"心頭火" 八種飲食壞習慣最易上火
「上火」,似乎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能聽得懂的民間俗語,它既不是某種病的名字,也不是什麼專業的醫學術語,而是一個很泛的統稱。在很多人眼中,口舌生瘡,四肢無力、頭暈目眩、牙齦出血等症狀都被劃到「上火」的名下。「上火」不僅跟氣候等外界因素有關,還和飲食有一定關係。當出現以下「上火」症狀時,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飲食,並及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