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時節,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公眾要當心乙腦、感冒等疾病的侵襲。
據了解,處暑表示炎熱夏天即將結束。處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仍處在22攝氏度以上,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乙型腦炎為乙腦病毒傳染引起,是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症狀。乙腦的預防主要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即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
另外,這一時節還要預防感冒的發生。秋天氣候多變,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從而挑戰人體的免疫力。
保健專家們還提醒說,處暑時節,氣溫不穩定,早晚溫度低,所以在這時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著涼。此外,這時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天氣乾燥,雨水少,空氣的濕度小,這時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適、鼻燥口乾,所以要注意補水。另外,居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要參加健身活動,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應有規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處暑其他常見疾病列舉:
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帶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
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瓣膜病亦稱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是指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後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秋天天氣漸涼,容易誘發此病。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痔瘡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以及便秘過度使用輕瀉劑等。秋天空氣乾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容易紊亂,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嬰兒易燥哭鬧或缺鈣 缺鈣或引起的疾病
如果身體缺鈣,就必然影響這些生命活動而會出現各種病態,例如牙齒骨骼生長不正常,手足易抽搐,情緒容易激動,嚴重低鈣血症甚至可能影響心肺功能。但臨床最常見的缺鈣疾病有兩種,一種是佝僂病、軟骨症,一種是骨質疏鬆症。
佝僂病、軟骨症常見於嬰幼兒,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改制吸收不好所致。病孩常發育不好,出牙延遲,囟門閉合遲,易煩躁哭鬧,肌肉常鬆弛無力,胸廓如雞胸狀,常見有串珠。
骨質疏鬆症則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婦女常見。主要是骨脫鈣,骨質密度減少,臨床表現為病人身高逐漸變矮,周身骨痛,以脊椎骨及骨盆多見,常見脊椎變形而形成駝背或龜背狀,有易發生骨折的傾向。常見老人輕輕一跌跤即發生脊椎和股骨頸骨折,一旦發生骨折常不易癒合。
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症對人們健康和生活影響的危害均比較大。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檢測技術發展,發現缺鈣疾病很常見,例如骨質疏鬆症,50歲以上者幾乎1/5患有此病。缺鈣疾病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影響成人生活質量,不單因為有各種症狀使病人痛苦,同時也影響壽命。例如骨質疏鬆症病人易發生骨折,發生骨折後須長期臥床;據統計,股骨頸骨折者有1/5因發生各種併發症,例如肺部感染而死亡,而有一半的病人可因此遺留有殘疾或身軀功能障礙,需要拄拐杖才能行走。由此可見,骨質疏鬆性骨折給病人及其家庭、社會帶來的精神和經濟上的負擔都是很重的。
目前,對缺鈣引起疾病的預防已開始受到大家重視,積極的預防要從兒時即開始,而且應是綜合性的,有幾方面值得注意:
(1)要有一定時間戶外活動,曬太陽可幫助皮膚維生素D合成吸收,對鈣質吸收有利。
(2)適當體育運動。運動可以強筋骨,改善骨骼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3)合理飲食營養。多吃含鈣質的且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
(4)女性在妊娠時或哺乳期因需鈣增加要及時補充,特別是絕經期婦女,由於內分泌紊亂,雌激素分泌減少,影響骨脫鈣而應予補充。
(5)慎用某些藥物。有些藥物如強的松、利尿劑、抗癌藥等可能影響骨質代謝。
(6)老年人須注意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如滑倒摔跤等,避免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
(7)必要時應加用維生素D和鈣劑。如目前專家推薦較多的鈣爾奇D,每片含鈣量高達600毫克,並含125單位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每天一粒,方便服用。
編輯推薦:
只解饞不補鈣 網友驚呼幾十年骨頭湯白喝了
天晴需補鈣 夏季不同天氣的養生方法
鈣片什麼時候吃最好?
中醫解讀「頭伏餃子二伏面」的緣由
根據「干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並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因為每逢伏天,因為天熱,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間諺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除了好吃外,還有其他原因。三伏天被稱為「苦夏」,因為酷熱所以苦啊!北方地區的熱大多數屬於乾熱,比起南方的梅雨天應該還好過些,只要不在大太陽下暴曬,有點樹蔭涼兒,就不是很熱。但是因為北京四季分明,所以還是覺得很熱,天熱人就覺得疲乏倦怠,由此食欲不振,老百姓白天還要勞作養家,所以為了增加食慾,犒勞自己所以頭伏吃餃子,因為餃子被百姓認為是最好吃的吃食,所以增加食慾最好的辦法就是吃餃子了。尤其是馬齒莧餡兒的餃子,被認為是長命菜,它是罕見的天然高鉀食物,還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
餃子狀似元寶,所以吃水餃,順道也求了財,一舉兩得。天兒熱除了食慾不好,迷信講法還易中邪,民俗稱五月是惡月,為了避邪就吃麵,而且要吃熱湯麵,您想想,大熱天一碗熱湯麵下去,肯定是大汗淋漓。這就對了,中醫認為,夏天出汗可以驅除體內的陰邪。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伏里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因為烙餅不需要水煮,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麵條水煮後,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麵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更多。所以,老人們常說,吃餃子時要把餃子湯喝掉,最好是「原湯化原食」,這樣營養素都被吸收進肚子裡了。
中醫講究養生之道要順天意、合於自然,什麼是順和天意?大自然既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人類就應該順應自然。夏天熱就該出汗,出汗可以調節體液,排出體內毒素,是好事,現在人們為了所謂的舒服,總用空調,其實不一定就對身體好。明明是三伏天,非調成深秋的溫度,身體溫度始終處於恆溫狀態,身體適應自然的能力就會退化,加上貪涼,所以,一到秋天就容易生病,身體顯得很脆弱。如果不能融入自然、順應時令,生病就不要怪老天爺了。
警惕!不當服用中草藥或中毒
服用中草藥引起的毒副作用,一直以來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人甚至以為中草藥無毒副作用。其實,服用中草藥出現毒副作用的報道可以說由來已久,屢見不鮮。
警惕「假火」 中醫教你如何選清熱去火中藥
治療「上火」,就要清熱去火;而清熱去火的中藥有很多,應當怎樣選用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學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