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一:補腎、抗衰老
鹽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就可以讓鹽水的有效成分進入腎和心臟,從而達到補腎的效果。其次鹽水泡腳可以去除足部的寒氣,同時加入鵝卵石磨腳的話,可提高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有助眠抗衰之效,還能治療感冒,甚至增強記憶力,使頭腦感到放鬆。
好處二:除腳氣,清潔腳部
因為食鹽的殺毒除菌功效使得鹽水具很好的殺毒除菌功效,用鹽水泡腳就可以清潔腳部。鹽水泡腳可以去角質。因為食鹽有去角質的作用,所以把食鹽放入熱水中進行泡腳,就可以利用熱水中的熱力增強去角質的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泡腳的禁忌事宜
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疱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並不提倡嬰幼兒用熱水泡腳。理由是,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
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用溫水洗腳家長要掌握好時間,不能太長,小孩子喜歡玩水,用腳撲騰撲騰,水就涼了,等於是在用冷水泡腳,比較容易感冒。
按摩手法要正確 補法與瀉法
手法的補瀉一般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1、順經絡循行的方向進行的按摩屬於補法,逆經絡循行的方向進行的按摩屬於泄法。
2、根據按摩的力度可分為重手法和輕手法。重手法,用力相對較大屬於瀉法;輕手法,用力相對較小,屬於補法;用力適中則屬於平補平瀉法。
3、根據血液流動的方向,按血液從心臟流人流出,向血液流出心臟方向按摩為補法,按摩方向同心臟流出血液方向相同為瀉法。另一說是順經絡方向,人體血管不是經絡,經絡是目前醫學無法確定,但又普遍認同存在的一種未知網絡。
4、根據手法的旋轉方向,順時針按摩為補,逆時針按摩為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進行則屬於平補平瀉法。《幼科推拿秘書》說:「左轉補兮,右轉泄。」說的是腹部按摩,以患者自身的方向為度,順時針方向按摩,有明顯的通便瀉下的效果,為瀉法;逆時針方向按摩,可增強胃腸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為補法。
5、手法的補瀉與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關係。按摩太陽穴時,向眼方向揉為補法,有壯筋補虛的作用;向耳方向揉為瀉法,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功效。
6、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氣、通經絡、和臟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為補法;推脊柱穴從上至下,有清熱的功效,為瀉法。又如七節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自下向上直推為推上七節,能溫陽止瀉,用於治療虛寒腹瀉;自上向下直推為推下七節,能瀉熱通便,用於治療腸熱便秘。
冬季泡腳 加點「佐料」
具體方法:取生薑50克(切片),放入泡腳的溫熱水中,或將生薑片在鍋中熬10分鐘左右,再將熬好的姜水倒入泡腳水中。姜既是調味品又是一味中藥,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特別適合虛寒體質者。有慢性胃腸問題、經常失眠多夢、怕冷而手腳冰涼的人,睡前都可以用生薑水來泡腳。
按摩穴位怎麼找 怎麼按摩
穴位也稱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