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男性願意有個女上司

女上司、男下屬,現在越來越多地成為現實。據可銳職業顧問調研中心公布的數據表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的男白領中,有73%的人認為女性在工作中更容易相處,其中37%的人表示更願意在女白領手下工作。也就是說,三成男性希望有個女上司。

  女上司越來越常見

  「女上司?」年近五十的王先生搖了搖頭說:「大男人給女人當手下,總覺得有點怪。當初我們的部門經理全是男的。」然而,據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閆鞏固的研究,目前企業管理者中,女性越來越多。「與過去相比,現代女性更自信,更有進取心,能力也更強。」

  統計表明,在全球企業家中,女性的比例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不到10%,上升到當前的20%。我國企業經理層次上的女性比例已經達到了42.1%。

  擅長溝通合作愉快

  「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感性一些。」閆鞏固說,「因此她們的外在攻擊性沒有男性那麼強。」同時,女性更能留心他人細微的變化,也更遵守規則。「因此,在以女性為首的團隊中,成員之間的衝突不會那麼激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才交流培訓中心副主任李蘭曾在《中國女企業家生存狀況調查》中稱:女性能把做母親和持家的技能用於職業角色上,表現出高超的人際交往才能和適度的包容性。

  對此,在一家地產公司工作的小李頗有感觸:「男上司通常強調自己的觀點,而忽略我們的看法。而女上司就比較細膩,能考慮我們的感受,協調我們的意見,工作起來就高興多了。」

  此外,歐洲達克斯大學杜克管理學院的格林赫弗教授也指出:男性和女性的談判風格也不相同,男性往往「背水一戰」,帶著「只贏不輸」的目標與對手較量;而女性更強調進退自如,期盼「雙贏」,與對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對於下屬們來講,後者帶來的心理壓力無疑更小。

  尊重差異十分重要

  「女上司和男下屬相處,最重要的就是雙方尊重彼此的差異。而且學會互相欣賞。」閆鞏固強調。

  其實,不只是男性和女性的行事作風會有所不同,每個人之間都會有差異。正因為如此,在合作的過程中,既要欣賞對方的優點,又要包容對方的缺點。男性不要抱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而敵視女上司,女上司也要充分地理解男下屬,同心協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成功只需30秒

  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里,營銷部的主管被提升後,老闆就讓原來的主管從市場部的營銷人員中,推薦一名適合做主管的人選。結果,老主管推薦了兩名員工。他對老闆說:「我覺得他們兩個都優秀,至於誰更合適,希望總經理考察後再決定。」

  於是老闆就對這兩名優秀的營銷人員進行了明察暗訪,發現他倆的能力旗鼓相當,難分高低。究竟誰更合適做主管,一時間老闆也舉棋不定。一天,坐在辦公室里的老闆突發奇想,他分別叫這兩名營銷人員到他的辦公室來。老闆放下電話後計算時間,結果發現,那兩名營銷員從同一個辦公室里走到他的辦公室里,一位用了70秒鐘,另一位則用了100秒鐘。於是,老闆立刻決定,讓前者擔任主管。

  那個可憐的輸家,僅僅因為這30秒的時間,就敗在了同事的手下。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老闆怎能這樣選拔人才呢?一點都不科學,太武斷了吧。但是,有一個學者通過在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對人們步行的速度調查後卻發現,人們步行速度最快的前10個國家依次是:愛爾蘭、荷蘭、瑞士、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法國、肯尼亞、義大利。其中除了非洲的肯尼亞是出田徑運動健將的國家外,其餘的9個國家均為世界發達國家。而中國兩岸三地人們的平均步行速度在這項調查里的排序為:香港名列14位,台灣名列18位,大陸名列24位。

  調查者最後得出結論:人們的步行速度與國家的經濟狀況成正比,步行速度越快,經濟越發達。

  原來,步行速度也是經濟效率的一種體現。在擁擠的街道上,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總抱怨道路擁擠,前面的人走路太慢,堵住了自己前進道路的人,大都是精力旺盛、衣著乾淨整潔的白領打扮的人;反之,那些走路慢慢騰騰的,除一些老人外,大都是看上去精神萎靡不振的人。如果你經常出差到外地,你再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城市人的步行速度快於農村人的步行速度;沿海發達地區人的步行速度快於西部地區人的步行速度。

  是的,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了,工作的效率也越來越高了,就連我們每個人匆忙行走的腳步,不知不覺也和奔向成功的距離連接在了一起。

  也許,你會說因為腳步太匆忙,而沒有時間去欣賞路邊的野花。可是,單就成功而言,它殘酷得不給你一點時間。有時候,在你邁向成功的道路上,只是比別人慢了30秒,而30秒恰恰就能決定一切。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眼神多交流,合作就順利

美國19世紀著名哲學家勞夫·沃爾多·愛默生曾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夠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也因此,在交往中,眼神的交流就顯得至關重要。心理學家發現在交流中,語言所占比重為7%,聲調占了37%,而眼神和肢體動作所占比重卻高達56%,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交流武器。

  眼神交流是本能

  為證明眼神的力量,讓我們先看一個特殊的例子。2007年6月22日開幕的第二屆世界聾人籃球錦標賽中,儘管無法進行語言交流,運動員們僅通過手勢和眼神就給觀眾送上了一場場精彩的比賽。這個例子雖然極端,卻反映出眼神在合作中的作用。

  眼神能讓人們更好地協作,這其實是人類本能的心理反應。心理學家發現,嬰兒在學會說話之前,便會追隨他人的目光,和父母進行眼神交流。當大人將目光投向天花板,嬰兒也會跟著看同一個方向。這是因為他們知道,每次追隨父母的眼神,自己就會發現一些新奇的東西。可見,人類從嬰兒時代起,就懂得眼神交流或許能帶來某些好處。

  從進化心理學上分析,我們可以用「目光協作假說」來解釋這一現象。人類誕生後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無聲」時期。在這個階段,作為新生的人類,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整個種群能生存下去。此時,相互協作自然成了不二的選擇。例如,一個人面對兇猛的野獸,正感到有心無力時,看到同伴就在周圍。他們雖然沒有語言可供交流,卻可以用眼神示意同伴如何圍攻野獸。久而久之人們發現,如果同伴能夠明確自己眼神的方向,將幫助他們判斷自己正在看什麼或計劃什麼,這可以讓協作更加順暢,成功的幾率也大大增加。正因如此,眼神交流就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傳承下來了。

  喜歡是合作的前提

  英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表示喜歡對方時,眼睛會熠熠有神,瞳孔也會放大。於是,在人際交流中就出現了「看—喜歡」的原則,即喜歡誰就會對誰多看幾眼;同時,這個原則又是雙向的,即說者對聽者注視時間長,反過來聽者也會更多地注視說者,並對其產生好感。有了喜歡做前提,合作起來就不那麼難了。

  例如在培養營銷人員的課程中,培訓師都會告訴學員們,一張巧嘴固然能說得人心動,但眼神的交流往往更能在短時間內讓對方接受你的遊說。根據「看—喜歡」的原則,我們假定你拜訪客戶時,用真誠的眼神和他對視,就會讓對方感覺你懂得尊重他人、誠實可靠,對你的好感也會隨之增加。同時,他的心理變化也會通過眼神反饋給你,你會因此受到鼓勵,更願意和他進一步溝通。

  眼神交流需有度

  雖然我們知道眼神交流能讓合作更順暢,但肆無忌憚地注視對方也會適得其反。一般認為,直視對方的眼睛是不禮貌的,專家建議交流時以望著對方眉心位置,或眼睛下方為宜。交談時,我們可以在這幾處之間適時轉移視線,這樣既不直接對視,又能被理解為關注對方。

  另外,雖然目光交流很難量化,但心理學家的研究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他們發現,人們在傾聽時有75%的時間在注視講者,而在談話時人們會有41%的時間在注視對方。而且,平均每次注視用時2.95秒,而每次對視的時間是1.1秒。研究表明,在這個範圍的目光交流是安全適度的。

職場不得不知的四大潛規則

潛規則1、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女人要學會自己尋開心

職場白領別變「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