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經常散步的好處有哪些

1、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直以來,散步被視為最溫和的運動,多項研究證明,每天堅持散步可以加強心肺功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降低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2、保持身材,促進代謝

美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天走上半小時,一周堅持6天,不僅可以保持良好身材,還能減輕代謝綜合徵帶來的不良影響。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去年12月的《美國心臟病學雜誌》上。

3、對身體其它方面的好處

堅持散步,可以降低高血壓或肥胖症的可能性;改善膽固醇指數;強壯肌肉,更有利於腿部和腹部的鍛煉;減緩緊張和壓力;有利於緩解關節炎的疼痛,改善骨質健康,還能預防蛀牙。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老人散步的4點注意事項

1、背著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鬆,因此不能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窪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體,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挺胸、抬頭、擺臂,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

2、散步地點要選擇好。人體在運動時,需氧量高。空氣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對全身有益。

3、隨意走走停停地溜達,不能算散步。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就起不到運動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務不能算做鍛煉一樣。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 7」原則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鐘內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齡)/分鐘內。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為宜,最高也不過在125次/分鐘範圍內。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達到了鍛煉效果。

4、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郭遠認為,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老年骨性關節炎,這也與不當散步有關係。爬坡或爬樓梯會導致膝關節負荷過重,加重關節磨損。

飯前散步有助於胃健康

餐前散步 :散步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鍛煉方法。我國俗話講:「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飯後散步有益健康。但據科學分析,飯後散步,並不正確。因為餐後食物集中在胃裡,這裡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來消化食物。此時,如適當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適量地進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後即行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相應減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餐後散步,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進行過胃手術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導致心絞痛,加重頭暈,上腹飽脹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以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而餐前散步則不同,此時胃中空虛,脂肪細胞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散步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故專家主張飯前1小時進行減肥鍛煉,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續約30-45分鐘,其效果較飯後運動好得多。

小常識:「飯後」小禁忌

飯後如果立即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或工作,比如駕駛,則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據美國保健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這是因為飯後血液都集中於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養胃保胃你還可以做這些運動

跪姿前傾。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複做3~5次。該動作有助於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徵(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鬆,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複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煉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站立彎膝。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後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鬆肌肉。重複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老人散步的原則

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就起不到運動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務不能算做鍛煉一樣。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則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鐘內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齡)/分鐘內。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為宜,最高也不過在125次/分鐘範圍內。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達到了鍛煉效果。

老年人散步的5個好處

可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同時增強腰部肌肉和韌帶的張力與彈性,是防止肢體過早僵硬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