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飲茶易發生腎病

  中醫認為,酒味辛,入肺,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里,飲酒使陽氣上升,肺氣更強,促進氣血流通。

  茶味苦,屬陰,主降,酒後飲茶會將酒性驅於腎。腎主水,水生濕,濕被燥,於是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陽痿、睪丸墜痛、大便燥結等症。

  現代醫學也證實了這一點。飲酒後,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化為乙醛,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後飲茶,茶中的茶鹼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

  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所以會影響腎功能,經常酒後喝濃茶的人易發生腎病。

  不僅如此,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而為一,更增強了對心臟的刺激,所以心臟病患者酒後喝茶危害更大。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掏耳朵4大雷人誤區 耳屎是寶不可忽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掏耳朵是一件每個人都會做,並且讓人覺得「很爽」的事情。殊不知,錯誤的「享受」方式會招致惡果。經常掏耳朵、使用不正確的工具、亂幫孩子掏耳朵等,都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若不小心,還可能令中耳炎找上門。

  誤區1

  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

  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

  坊間對鼓膜的認識是,一旦鼓膜破裂了,聽力就沒有了。其實並非如此,鼓膜損傷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時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個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擴發音量、增強聽力,它的破損甚至破裂只會影響聽力,但不會完全導致失聰。一般人掏耳朵時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個小洞,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復的。

  要提醒的是,不僅掏耳朵會捅破鼓膜,過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擊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個小孩在玩沙炮的時候震傷了耳朵,鼓膜上破了個洞,聽力大大受損。

  誤區2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乾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症。

  如果掏耳朵時,用乾淨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沒有受到細菌感染,保持乾爽潔淨的環境。但滴了消炎藥水之後,反而營造了一個潮濕溫潤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什麼情況下可以滴消炎藥水呢?當耳朵出現感染、流膿時,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滴消炎藥水。洗澡時,最好別弄濕耳朵。可以用棉花團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團濕了再換。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後,最好滴兩滴消毒藥水。因為公共泳池內內的水可能存在各種細菌。

  誤區3

  耳朵覺得癢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時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別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來,或者覺得癢,每過幾天就掏一次耳朵。陳觀貴對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遺傳的,沒有辦法改變。油耳的人一但感覺油流出來了,用掏耳棒清潔一下看得見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過,正常人的耳屎會自動脫落,一般情況下不會堵塞。無論是油耳還是干耳,清潔耳屎的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夠了。一來耳屎的生長速度沒有那麼快,二來耳屎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

  我們的耳朵都有兩節,外面的一節外耳道表層覆蓋著皮膚,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裡面看不到的一節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會痛。在清潔時,最好使用鬆軟、乾淨的棉簽,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並不好。

  陳觀貴提醒,很多耳朵癢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經常用不乾淨的手掏耳朵、患有腳氣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誤區4

  耳朵痛自己會恢復

  正解:長期受傷可治腦膜炎

  耳朵發炎的問題並不大,因此很多人會忽略了正確治療。陳觀貴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耳朵受傷發炎而不治療,很可能出現反覆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膿性綜合炎。不僅出現聽力下降,還會導致肉芽、膽脂瘤,破壞聽骨等。聽骨被損壞到一定程度了,無法自愈,只能通過手術解決問題。

    不可不知的三點:

  常掏耳易誘髮乳頭狀瘤

  經常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於細菌生長。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長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還可能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我國自從廢除理髮師用剃頭刀挖耳朵的做法後,外耳道乳頭狀瘤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耳屎是用來保護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聹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聹,俗稱「耳屎」或「耳蟬」,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大門。這種物質有的遇空氣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時「藏」在外耳道內,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怎樣掏耳

  忠告: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狀耵聹,會隨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頜運動自行排出,大塊硬結的耵聹,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千萬別自己掏。如果真的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簽輕輕擦,但不要太往裡伸。

煮沸就能消毒?教你家庭正確消毒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家庭內的防病保健,其中包括了家庭的空氣、餐食具及個人衛生方面的消毒殺菌,這對於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煮沸並非都能消毒

  煮沸消毒是一種效果可靠、操作簡易、費用低廉、不需特殊設備的常用消毒方法,但若用於預防食物中毒卻不是完全可解決問題的。因為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有細菌的,也有化學的。對於細菌性污染,煮沸法比較有效。煮沸能使細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變性,一般經過15~20分鐘煮沸,就能殺滅一般的細菌,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會造成顯著危害。但是對於有些生物毒素和化學性物質毒素,如亞硝酸鹽、發芽馬鈴薯中的龍葵鹼、黃麴黴毒素以及河豚魚的毒素,吃新鮮蠶豆引起的過敏性溶血等都不是高溫煮沸能解決的,重要的是要重視預防,提高警惕,切斷可能的毒物污染來源。

  氯消毒劑是理想的B肝病毒滅活劑

  我國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比率已達到10%,也就是說,有大約1億多人成為慢性無症狀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而對人群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正確使用消毒劑,滅活B肝病毒的意義就非常重大。但至今仍有一些家庭還在沿用一些對B肝病毒無效或效果不大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如酒精、來蘇爾、新潔爾滅等,實驗已證明這類消毒劑對肝炎病毒基本上無殺滅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對B肝病毒有較理想滅活作用的是氯製劑,如漂白粉精、次氯酸鈉、「84」消毒液、消佳淨、新消滅等,其中以過氧乙酸效果最佳,常用濃度為004%~01%,噴灑、擦拭、浸泡效果都很好。

  白酒不能代替酒精消毒

  有的人為了圖方便,常常用白酒來代替酒精擦手或擦拭碗筷,認為白酒能消毒、消滅病菌。其實,白酒大多是低於55度的低度酒,對細菌是難以殺滅的,因為濃度太低,作用時間太短,酒精不能滲透到細菌內部,不能達到使菌體蛋白變性凝固的目的,就不能殺滅細菌。因此應使用配製好的酒精溶液,理想的是70%~75%濃度。同樣,未經配製的高於75%濃度的酒精,因其會使細菌外膜凝固形成一種保護層,也起不到殺菌作用。

  正確認識空氣清新劑

  因人體新陳代謝散發的體臭、排泄物及空氣污染等造成的惡臭已成為人類生活環境的七大公害之一。近年來,空氣清新劑的出現為家庭中消除惡臭提供了方便,但是空氣清新劑雖能明顯掩蓋惡臭,卻不能祛除惡臭物質,有的甚至會產生二次污染。如固體空氣清新劑——衛生香點燃後能散發出宜人的香氣,但它產生的微粒(煙霧)卻會造成二次污染;將香料與酒精等有機溶劑混合而製成的液體空氣清新劑在噴灑時形成的大量氣溶膠又會污染空氣;作為氣態空氣清新劑的空氣負離子和臭氧,本身也是空氣污染物。因此使用空氣清新劑應注意:室內有嬰幼兒時應慎用,噴灑液體空氣清新劑後最好離開現場,待大部分氣溶膠沉降後再進入,而氣態空氣清新劑宜用於廁所及浴室除臭。

  高錳酸鉀的正確使用

  高錳酸鉀又名灰錳氧、PP粉,是一種強氧化劑,遇到有機物即起氧化作用,能使細菌體內的蛋白質發生變性而死亡,常配製成溶液使用。但高錳酸鉀溶液濃度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應注意掌握。若配製成3/1000至5/1000,溶液呈深紫色,殺菌力強,多用於浴具、便具、痰盂等消毒;05/1000溶液為紫紅色,可用於傷口清洗、浸泡腳癬,有殺菌、消炎、止癢的功效,還可用來清洗消毒蔬菜、水果、餐具(用後一定要用清水沖洗乾淨);01/1000溶液呈淺紅色,可用來漱口,有除臭消炎防齲作用。

  不可忽視簡易消毒法

  利用陽光消毒是最簡單的自然消毒方法,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細菌等生物的遺傳物質在傳遞過程中出差錯,導致控制生命重要特徵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細菌就不能存活。同時,陽光可使物體乾燥,溫度升高,這種較高溫度對細菌也有殺滅作用。但陽光消毒的功效與光線強度與暴曬時間有關,一般物品在陽光直射下曬6個小時即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適用於書本、紙張、衣物、被褥、毛毯、床墊等物品。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陽光消毒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只能作為其它消毒措施的輔助手段。

   編輯推薦:

   用開水燙碗真的可以消毒嗎?

   洗手液暗藏風險 用肥皂洗手更能殺菌消毒

   游泳池只消毒不換水 健康隱患多

小壞習慣嚴重影響健康

醫生們發現,其實那些不舒服的小病痛,往往是來自於平常被我們所忽視的小細節所造成的,也許在你不經意間,你已經埋下了疾病的隱患。你不妨看看自己有沒有下列些不正確的「小習慣」,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作息,找出治本的健康守則。

飯前刷牙更利於牙齒 餐後壞習慣大盤點

根據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性格和工作環境,飯後活動有許多不同的選擇,諸如喝茶、抽菸、下棋、打牌、散步、吃水果或睡覺等。但是營養專家指出其實我們覺得很多健康的飯後習慣對健康都是有壞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