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這些,擊退紫外線

  夏天到了,防曬又成了眾多MM的一大事業,除了護膚品還有什麼高效美白的方法嗎?有!其實日常普通的食物也能防曬,以內養外,提升肌膚對紫外線的抵抗力!

  1.適量攝取黃紅色蔬果

  紅橘黃蔬果、食物及深綠色葉菜,如胡蘿蔔、芒果、紅黃番茄、木瓜、地瓜、南瓜、地瓜葉、空心菜等,多半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及其他的植物化學物質,有助於抗氧化,增強皮膚抵抗力。

  不過,多吃無益,脂溶性的胡蘿蔔素攝取過量會累積在體內,不但有毒性,而且容易讓膚色顯得「黃黃的」,停止攝食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代謝掉,胡淑玲醫師提醒不宜吃過量。

  2.大豆製品

  大豆中的異黃酮素(Isoflavones)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可以代替一部份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幫助對抗老化,而它也具有抗氧化能力,是女性維持光澤細嫩皮膚不可缺少的一類食物。

  大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建議不放糖)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其他加工豆製品,如百頁豆腐、豆乾及豆皮等,熱 量都比一般豆腐高很多,像100公克盒裝嫩豆腐、傳統豆腐,熱量大約50~88卡,但同樣100公克的豆乾就要160-190卡,百頁豆腐要214卡,日 式炸豆皮更要385卡,熱量相差2倍以上,最好少食用。

  3.每天吃高C水果

  維生素C可說是「永遠的美膚聖品」,想保有健康明亮、不易曬傷老化的皮膚,幾乎每個皮膚科醫生都會叫你多吃高C蔬果。

  例如每天吃2-3份水果,其中一樣選擇高C的芭樂、奇異果、草莓、聖女番茄或是柑橘類。

  天熱胃口差,吃生菜沙拉可以消點暑氣,建議加入色彩亮麗的甜椒和幾朵綠花椰菜,不止賞心悅目,而且還能攝取大量維生素C。生食甜椒,清脆爽口,也不會因高溫烹調而破壞了維生素C。

  4.把堅果當零食

  對皮膚來說,吃進肚的油脂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惡魔,端看你攝取的是哪種油。

  植物油多半富含維生素E,幫助抗氧化和消除傷害皮膚細胞的自由基。高維生素E的食物還包括小麥胚芽及各類堅果。

  另外,如果你平時都吃白米飯、白麵包,建議捨棄它們,改吃全穀類吧!因為「吃得愈粗、皮膚愈細」,全穀類正含有大量維生素B群及E,都是幫皮膚增強抵抗力及復塬能力的重要營養素。

  5.每天2杯茶

  美國研究指出,喝綠茶或是使用含綠茶成分(指兒茶素)的保養品,可以讓日曬導致皮膚曬傷、鬆弛和粗糙的過氧化物減少約叄分之一,表示皮膚受陽光損害的程度變輕。

  茶類里含有茶多酚,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有研究甚至指出,它比傳統維生素A、C、E的抗氧化能力還高。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兒茶素,會因為氧化而減少,所以幾乎未發酵的綠茶里保有最多兒茶素,半發酵的烏龍茶、包種茶次之,而全發酵的紅茶里則最少。

  不過,綠茶的咖啡因含量也較多,容易引起某些人睡不好,也有人喝綠茶會胃腸不適,最好小心限量飲用。

  每天應喝多少茶,眾說紛紜,但一般健康人想飲茶養生,一天可喝2-4杯,並依自已身體情況調整,或是建議不同茶類換著喝。

  6.來杯熱可可

  眾多科學研究為巧克力洗清冤屈,證實它是對健康有益的好食物,因為巧克力里含有多種豐富的抗氧化物,如可可多酚、類黃酮,適量攝取也對皮膚有益。國外的美容業者甚至看中它高度抗氧化的能力,選用含巧克力成分的保養品為客人做臉、按摩。

  可可純度愈高的巧克力功效愈好,而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在所有巧克力產品中,可可粉含有最多類黃酮和抗氧化物。目前市面上可買到沒有添加糖及奶粉(精)的100%純黑可可巧克力粉,只要調合熱牛奶,少量加一點紅糖,就能享受一杯美味香醇的熱可可了。

  如果想吃黑巧克力,建議選擇可可含量50-75%,每天不超過55克為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四種皮膚過敏這樣處理最科學

  過敏症狀一:淡紅色小圓斑、瘙癢、蛻皮

  這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由於常發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故稱之為「桃花癬」。實際上是春季好發的單純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皮炎一類皮膚病的總稱

  主要症狀是臉上有一片片發白或淡紅色的圓形或卵圓形斑片,表面有細小鱗屑附著,有時會出現瘙癢。亦可見於上臂、頸和肩部等處。好發於過敏體質的人,還與風吹日曬過多、消化不良、維生素不足、皮膚乾燥、使用劣質化妝品等因素有關。

  出現這種過敏症狀後,勿自行亂用去癬藥,否則會加重病情。可採取以下措施緩解病情,並及時向皮膚科醫生諮詢後對症處理。

  1.不要用熱水燙或蒸面等方法來解癢,可用保濕性護膚品來緩解皮膚乾澀感。

  2.避免風吹日曬,停用美白、煥膚類護膚品,保持面部清潔。

  3.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多脂肪、多糖飲食,忌酒類和海鮮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

  4.可內服複合維生素B片,外搽5%硫磺軟膏。

  過敏者的身體卻會將正常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的東西,產生抗體,這種物質就成為一種「過敏原」。

   敏症狀二:可疑小紅痘

  春天天氣濕熱,皮脂腺分泌增加,這時冬天所積存下來的廢棄物被大量地排出,皮脂與汗水的分泌也逐漸增加。所以,這個季節的皮膚極易受污染,細菌活動旺盛。此時如果還使用冬季油膩的面霜,就會出現堵塞毛孔的情況而引起痘痘。

  如果已長了小痘痘,千萬不要用手擠,否則會造成深層炎症,容易留下色素沉著和瘢痕。如果實在需要,可以用專門的痤瘡針徹底消毒後將膿頭挑出,然後擦上消炎藥水或局部擦少量維生素B6霜。嚴重者最好去醫院皮膚科接受專業治療。

  1. 春天時,要換掉梳妝檯上油性的冬季用保養品而選用具有保濕功效的護膚品,如含有果酸或者是以甘油與尿酸為保濕成分的面霜。

  2. 做好防曬措施,不要接受按摩、桑拿等促進血液循環的美容項目,同時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降低皮膚油脂的食物有青菜、番茄、水果、綠茶等,有助於抗感染的食物有冬瓜、紅豆和綠豆等。此外,還應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大便通暢。

  過敏症狀三:局部肌膚劇烈瘙癢

  神經性皮炎是成人常見的瘙癢性皮膚病,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與精神因素有關,如情緒激動、工作過度緊張、憂愁焦慮等,劇烈瘙癢為本病特點,多在搔抓後皮膚變厚,但界限清楚,無鱗屑。早期呈淡紅色,以後局部有色素沉著,好發於頸周、肘後、臀部及小腿側。

  出現神經性皮炎症狀後,首先建議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也可向中醫諮詢一些外敷的方子,配合西藥使用往往有效。

  1. 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如實在奇癢難忍時,可用冷毛巾適當冷敷一下。避免粗糙衣領或羊毛化纖織品的摩擦,防止濫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 克服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失眠等不良精神因素。

  過敏症狀四:發乾、瘙癢、起紅斑

  皮膚敏感與乾性皮膚有關,也和環境、氣候、年齡、食物、化妝品有關。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攝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魚蝦、牛羊肉和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一般來說,清潔不徹底易誘發皮膚問題,但已經出現換季性皮膚敏感後,如果再進行強力清潔,反而會傷害肌膚表層原有的保護膜,使問題更嚴重。

  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劑,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過敏症狀。洋蔥和大蒜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止過敏症的發病。另有多種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過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別顯著。此外,過敏性體質者最好每天喝一些豆漿。

  1.立即停用任何化妝品,對皮膚進行觀察和保養護理。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用一些藥房出售的正規抗過敏護膚品,同時注意防曬。

  2.此時最好選擇成分天然、弱酸性的潔面乳,暫停磨砂去角質,用溫水潑面洗淨最好。不要用太熱的水洗臉。

  3.謹慎使用清潔類面膜,可以哩狀的保濕面膜代替。果酸的美白面膜會加速死皮剝落,讓偏薄的肌膚更薄弱,此時期不建議使用。

關愛母親 腰頸痛背後的元兇

  今年是母親節,對於很多孝順的兒女來說,愛媽媽可能是給媽媽買禮物、請媽媽吃飯、帶媽媽旅遊。物質關愛固然是滿足精神需要,母親的身體健康更為重要,你對母親的身體了解多少呢?經常喊著腰酸骨頭的他們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呢?

  年輕媽媽:產後頭痛或是頸椎作怪

  不少婦女生完孩子後會出現頭暈、頭痛、手腳發麻、冰涼、腰腿痛等症狀。按傳統觀念的說法,就是沒坐好月子,或者坐月子的時候不聽老人言偷偷洗了頭,落下了「頭風病」。產婦出現的頭痛、頭暈、手麻等症狀實際上多與頸椎錯位有關,而腰痛、下肢麻痛往往是腰椎關節錯位引起的。

  因為在孕晚期,孕婦體內的兩種激素:孕酮和鬆弛肽水平會明顯增高,目的是令骨盆韌帶鬆弛,以便胎兒順利娩出,而頸椎、腰椎、胸椎等韌帶也因為激素水平的增加而處於同樣的鬆弛狀態,關節的穩定性減弱。而坐月子的時候,不良的哺乳姿勢、枕頭過高或過低、長時間低頭彎腰等都容易導致已經鬆弛的脊椎關節錯位,引起上述症狀。如果經過脊椎專家證實是關節錯位,經過復位、調整是可以痊癒的,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白領媽媽:坐車打瞌睡 關節易錯位

  還有不少年輕媽媽是白領一族,因為長期對著電腦工作而經常出現頸肩酸痛、頭暈、頭痛,去醫院照頸椎X光片往往因為還沒有出現骨質增生,所以結果就顯示正常,醫生只能開點止痛藥或者理療、拔火罐緩解症狀,治標不治本。沈彤認為,白領媽媽往往長時間固定一個體位工作,電腦屏幕、鍵盤高度不適合,頸肩部肌肉處於不協調狀態;加上坐公交車時喜歡打瞌睡,頸部肌肉又處於鬆弛狀態,急剎車時很容易導致頸椎關節錯位,壓迫到神經、血管而引起頭痛、頭暈。對這種年輕白領媽媽的治療其實很簡單,只要把錯位關節糾正就可以不藥而愈。

  中年媽媽:頸腰痛別錯怪了骨刺

  人到中年,脖子痛、腰痛的困擾越來越明顯。不少三四十歲的中年媽媽,當出現頸痛、腰痛時就會去醫院做X光檢查,報告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或者稱為退行性改變),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骨刺」。不少醫生會把疼痛症狀歸咎於骨質增生,而病人也覺得理所當然,手上扎了根小木刺都會疼,脊椎長了骨刺當然疼啊!所以一些聲稱吃了以後可以消除骨刺的藥品很有市場。

  然而,那些宣傳某種藥品可以消除骨刺、骨質增生的藥廠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為骨刺的化學成分和人體骨頭的成分是一樣的,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品,可以像「生物導彈」一樣只溶解增生的骨刺,而不溶解人體其他骨頭!之所以這些藥物可以緩解一些疼痛,只是藥物通經活絡、消炎消腫的結果,即使不痛了,再去照X光片,骨刺依然存在。

  所謂的骨刺(骨質增生),大部分是指椎體前緣部分凸起的地方,這些凸起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像刺一樣尖,它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的椎體邊緣輕微的一些凸起,而且椎體前面沒有大的血管和神經,所以不會引起什麼不適。而脊神經主要是從椎體後外側的椎間孔出來的,即使椎體後緣有點骨刺,往往也不足以引起頸腰痛。

  骨質增生的出現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年齡越大、增生就越明顯。實驗研究發現:80%以上的頸腰痛是因為小關節的錯位引起的,錯位的關節可以導致椎間孔變窄,壓迫到裡面穿過的神經根引起疼痛,所以頸腰椎疾病治療的重點在於用手法糾正脊椎小關節錯位,同時可以配合一些消炎鎮痛藥及理療、針灸。

  老年媽媽:別把腰頸痛都當骨質疏鬆

  現在很多四五十歲以上的媽媽,無論是頸痛、肩關節痛、腰痛、還是膝關節痛,都以為自己骨質疏鬆,於是就去吃鈣片。但沈彤認為,雖然確實有少數女性的各種痛症與骨質疏鬆有關,但像這樣全民補鈣也有點「糾枉過正」了。

  四五十歲以上的女性,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的原因,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除非很嚴重的骨質疏鬆,才會引起部分人的疼痛,而臨床上大部分的頸腰痛、關節痛都和骨質疏鬆沒有太大的關係。頸腰椎疼痛只有經過準確診斷,然後通過手法復位,把錯位的關節糾正好才能徹底緩解。

  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發現酸性體質更容易導致鈣的流失,所以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於鹼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穀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

  另外,運動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進行戶外運動以及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於鈣的吸收。運動中肌肉收縮、直接作用於骨骼的牽拉,會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因此,適當運動對預防骨質疏鬆很有益處。「但要提醒老年媽媽:運動時要儘量避免外傷、避免摔倒,否則容易導致骨折。」

    結論:

  ●年輕媽媽坐姿不正確、坐車打瞌睡容易導致關節錯位,引起頸腰痛

  ●長「骨刺」並不會引起疼痛,沒有任何藥物可以讓「骨刺」消失

  ●老年女性骨頭痛不全是由骨質疏鬆引起的,大部分與關節錯位有關

慢性咽炎患者四大生活注意事項

大多數慢性咽喉炎患者都是由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造成的,也有的患者是由二者之其中一種造成的,所以對於慢性咽喉炎患者來講,如果不能及時注意和糾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和細節將使病情不斷加重並嚴重地影響治療效果。

現代男人不可不知:彭老莊孔的養生思想

老子即老聃,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苦縣人,以作《道德經》五千言而聞名於世。在養生方面,老子有兩個著名的觀點,一是「道法自然」,二是「清靜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