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怎麼吃最好

柿子怎麼吃最好

柿子有多種吃法:甜柿子可以直接生吃,不過生柿子通常很澀,不能直接生吃,要經過一定的人工脫澀手法,才能食用。脫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將柿子放置一段時間,和用溫水或石灰水浸泡等方法。除鮮食外,柿子整個曬乾之後可以製成柿餅,易於保存,口感甜膩。另外,柿子也可以作為食材,製作餅乾和果脯等。

1、生吃柿子的脫澀方法:

①與成熟水果同一放置:把柿子放到容器當中排好。如果柿子的數量不多,可選擇1-2個成熟的水果放到容器中,比如蘋果、梨、香蕉等。密封容器,放置一周左右時間差不多就可以食用。

③白酒擦拭法:準備一小碗白酒,一塊布。用不沾白酒均勻塗抹到柿子身上,然後將柿子放到密封的容器中進行存放一個星期左右。這樣青澀的柿子就會變得軟甜可口,不會出現青澀的味道,注意不要放得時間過長。

③熱悟法:生柿子還可以通過熱捂法將其捂熟。將柿子放到溫度在40~50攝氏度的地方一個星期左右,生柿子就會變熟,不過這種方法會很慢並且有時候效果不是很好,不過很簡單。

2、家庭製作柿子醬

材料:柿子700克;檸檬130克;麥芽糖100克;糖適量。

步驟:

1、將柿子去皮去核。

2、小火慢煮,邊煮邊轉動攪拌。

3、當醬煮沸時,加入麥芽糖。

4、擠入檸檬汁。再次煮沸。

5、加入糖,再次煮至醬汁濃稠出鍋。

柿子醬做法小貼士:

1、做醬時一定要小火慢煮,以免糊鍋。

2、做好防燙措施,以免燙傷。

3、請根據柿子的實際甜度加糖。

4、做好的果醬放涼,裝進滅菌的容器中,入冰箱,儘快食用完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沒熟的柿子怎麼吃

沒熟的柿子怎麼吃

柿子有多種吃法:甜柿子可以直接生吃,不過生柿子通常很澀,不能直接生吃,要經過一定的人工脫澀手法,才能食用。脫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將柿子放置一段時間,和用溫水或石灰水浸泡等方法。除鮮食外,柿子整個曬乾之後可以製成柿餅,易於保存,口感甜膩。另外,柿子也可以作為食材,製作餅乾和果脯等。

1、生吃柿子的脫澀方法:

①與成熟水果同一放置:把柿子放到容器當中排好。如果柿子的數量不多,可選擇1-2個成熟的水果放到容器中,比如蘋果、梨、香蕉等。密封容器,放置一周左右時間差不多就可以食用。

③白酒擦拭法:準備一小碗白酒,一塊布。用不沾白酒均勻塗抹到柿子身上,然後將柿子放到密封的容器中進行存放一個星期左右。這樣青澀的柿子就會變得軟甜可口,不會出現青澀的味道,注意不要放得時間過長。

③熱悟法:生柿子還可以通過熱捂法將其捂熟。將柿子放到溫度在40~50攝氏度的地方一個星期左右,生柿子就會變熟,不過這種方法會很慢並且有時候效果不是很好,不過很簡單。

2、家庭製作柿子醬

材料:柿子700克;檸檬130克;麥芽糖100克;糖適量。

步驟:

1、將柿子去皮去核。

2、小火慢煮,邊煮邊轉動攪拌。

3、當醬煮沸時,加入麥芽糖。

4、擠入檸檬汁。再次煮沸。

5、加入糖,再次煮至醬汁濃稠出鍋。

柿子醬做法小貼士:

1、做醬時一定要小火慢煮,以免糊鍋。

2、做好防燙措施,以免燙傷。

3、請根據柿子的實際甜度加糖。

4、做好的果醬放涼,裝進滅菌的容器中,入冰箱,儘快食用完畢。

孕婦什麼時候吃柿子好

孕婦什麼時候吃柿子好

柿子性寒,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鎮咳、怯痰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動脈硬化、痔瘡便血、大便秘結等症。其營養及藥用價值均適宜孕婦適量食用。尤其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孕婦可以「一吃兩得」。因此,孕婦可以吃柿子。孕婦是可以吃柿子的。但是需要注意:一日最多不能吃超過兩個,一個為佳;柿子屬性偏涼,忌空腹食用;忌與螃蟹,豬肉同食。柿子本身是好,但是由於孕婦的特殊體質,一樣要適量食用。

每100克柿子含糖20克、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碘49.7毫克,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鉀、鐵、鈣、鎂、磷等,其礦物質的含量超過蘋果、梨、桃等水果。柿子不僅營養而且其醫學價值也很高的,柿子內含有的果膠,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糾正便秘,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等有很好的作用。還有柿子葉煮水當茶飲,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柿子性寒,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鎮咳、怯痰等功效。

孕婦胃酸能吃柿子嗎

孕婦胃酸建議不要吃柿子。因為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塊。除了胃酸的孕婦不宜食用柿子,也建議朋友們儘量在飯後1小時左右食用、不要空腹食用,以避免胃柿石形成。

孕婦可不可以吃柿子餅

孕婦吃柿子餅需注意:孕婦吃柿餅不可以當早餐吃,因為柿餅不可空腹吃。空腹時胃酸濃度較高,此時食用柿餅,容易罹患胃柿石症。 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不宜食用。不宜與酸菜、黑棗同食,否則會導致結石;另外,柿子餅忌與螃蟹同食,不宜與鵝肉、螃蟹、甘薯、雞蛋共同食用,否則會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