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冷,養心可在室內多養養花草,天氣好時多出去曬曬太陽,打打太極拳等,對平和體質者的身心保健都有益冷麵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6條陽經均在頭面部進行交接,所以稱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
冬天用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腦,以減輕冬季委靡不振的精神狀態,並能提高身體抵抗力熱足民間有一種說法,叫「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
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大家都知道「寒從腳起」的道理,冬天裡,人們往往手腳寒冷,如果用熱水燙腳會感到全身舒服,可以堅持每天用45~50℃溫熱水洗腳,並用雙手指按摩雙腳湧泉穴各60次,再用雙手大拇指在溫水中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各20次,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為保持水溫,可分次加入適量熱水。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女性們應如何進補呢
食補好過藥物,這是大家歷來遵循的養生法則。然而,有些人卻認為中藥養生無副作用,盲目地把黨參、當歸、黃芪、三七、鹿茸等中藥與雞鴨、龜鱉等同煮食用。
也有的中老年人偶感乏力、心慌時,總認為這是體虛引起,服用人參、當歸、黃芪、三七、鹿茸、白木耳、阿膠等滋補品可以多多益善。時值寒冬,這種「進補風」又見盛行。豈不知,盲目進補,非但療效甚微,反而會出現一些不良後果。
據臨床觀察,即使在身體強壯無疾病的情況下,濫用中藥進補同樣會產生口乾舌燥、鼻孔出血等副作用。例如常年服用鹿茸的人會陽盛陰衰;久服人參則會胸悶腹脹和消化不良;在感冒發熱時服滋補中藥,猶如雪上加霜,會使病情加重。
祖國醫學認為,虛症是人體正氣的虛弱。造成正氣虛弱的原因很多,諸如先天不足、兒時發育欠佳、中年勞累過度及重病引發的大出血等。
虛症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類,其中氣虛與陽虛屬於陽氣不足,臨床表現多為精神怠倦、食慾不佳、舌質胖淡、脈象細弱等;而血虛和陰虛則源於陰血不足,症狀是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四肢無力、失眠多夢等。
中醫治療虛症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但必須根據不同的類型施以相應的補法。如補氣可用黨參、黃芪、白朮;補血者可用當歸、白芍、熟地、阿膠;補陰可用生地、玄參、龜板、鱉甲;補陽可用附子、肉桂、仙靈脾等。
由於人體在氣與血之間存在著互為滋生關係,而陰與陽也保持著彼此依存的態勢,因此在補養或治療時,宜兼顧服藥,因症增減。
不少虛症患者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如體虛且消化功能欠佳的病人,就不應該濫服補藥,尤應避免熟地、阿膠等滋膩性質的補品。此類藥物極易促發「 礙胃助濕」,致使脾胃功能越發減弱,體虛之症更難以恢復。
又如素體虛損,又感染疾患而出現發熱症狀者,在體熱尚未消退時,也不可輕易進補。因為在病邪較盛時投以補藥,難免「助邪為虐」而釀成意外。
女性秋季進補的方法有哪些
1、學會挑:秋季挑水果需選多汁
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點鮮棗,能養心安神 ,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秋季選水果,應該挑多汁的,比如鮮桂圓、葡萄、梨等。
特別是這個時節的鮮桂圓,民諺有「一個桂圓相當於一個雞蛋」之說。
這時的鮮桂圓是汁水最飽滿的時候,對女性的滋補效果也最好,有養心安神、益氣養血、滋陰潤燥的美容作用。
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干桂圓,干桂圓會加重人體中的火氣。
2、學會舍: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秋季氣候比較乾燥,不宜多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中醫認為,秋季肺氣較旺,而辛味入肺,如果飲食再吃辛辣,那麼肺氣就會過旺,造成咽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辛辣還會影響到下一個季節的健康。中醫認為,肺屬金、肝屬木,五行中金克木,所以肺氣過旺必傷肝氣,下個季節就會出現脾氣暴躁等症狀。
所以,秋季宜少辛多酸,以滋陰潤肺。
3、學會用藥:阿膠不宜脾胃差者,當歸不宜月經時服用
相信不少女人都知道阿膠有養血補血的作用,但是由於阿膠是驢皮熬製的,所以非常難消化,脾胃不好的女性不宜服用,如果想滋陰潤燥可以適當吃一些杏仁、芝麻。
冬天進補煲什麼湯
核桃肉放入鍋中(不用油),慢火炒5分鐘取出。或者放入烤爐,慢火10分鐘取出,這樣可以除去核桃的異味,然後放人滾水中煮3分鐘,撈起洗淨。
冬季進補要預防高血脂
調節飲食,控制血脂。冬季是嚴寒的季節,戶外活動減少,加上冬令進補,很容易導致血脂增高。建議冬季應多吃穀類、豆類、蔬菜、水果,少吃含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多的食物。冬令進補要嚴格控制。